分析方法。分析是指在思想上把研究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方麵、因素或者把事物的個別屬性、特征分解出來,然後分別加以研究,以達到認識其本質的思維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分析方法也發展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較分析、分類分析、係統分析等多種方法。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從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要素的性質和特點,從不同的方麵,不同的特征來認識事物。
在閱讀中,對於不同學科、不同特點的文獻,應當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閱讀中對所提問題要仔細閱讀,深入思考,尋求解答的方法,就要運用因果分析方法,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運用因果分析方法要注意認真閱讀原文,尋找答案;要準確地把握問題的性質,以免因果不符,答非所問;回答問題要言簡意賅,條理清晰。又如,在閱讀時運用係統分析方法,可以把一部書看做一個係統,再把全書的內容按章節分成若幹子係統,然後找出各部分要點或論點之間的邏輯聯係、論證進程。經過係統分析,一是認識了構成本書的論點,二是弄清了各論點之間的關係和係統性。
綜合方法。綜合是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麵和因素聯係起來加以考慮,從而在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方法。綜合不是對象的各部分、各要素的迭加,而是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一種方法。
閱讀的綜合方法應當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例如把一部書的各部分、各章節透徹分析之後,要把各章、節以至各段的內容要點加以整理,聯成一體,使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正如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就是綜合。
閱讀中的分析與綜合是彼此相反的思維過程,同時又是辯證統一的。分析是在綜合指導下的分析,綜合是以分析為基礎的綜合,兩者是相互聯係、互為依存的。閱讀中對文獻內容分析、綜合的過程,就是對文獻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第一步,是先運用已有知識不斷豐富各部分內容,經過分析,以求得全麵深入的理解;第二步,是知識的提煉過程,經過綜合,使認識達到了質的飛躍。可以說,閱讀的基本過程就是對文獻內容不斷分析和綜合的過程。
抽象與概括
抽象方法。抽象是指通過分析,把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區分開來,並舍棄其偶然的非本質屬性,抽取出必然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法。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認識書中所論述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抓住事物內部的各種聯係,達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就不能隻有表麵的、籠統的、膚淺的認識,還必須對事物的不同方麵、要素、特征等,加以分析研究,才能透過表麵現象認識本質和它們之間的內部聯係。例如,我們讀《堂·吉訶德》,起初感到堂·吉訶德是個滑稽可笑的人物,他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拿小瘦馬當良駒,用紙糊盔甲,對風車作戰;然而深入下去,卻發現這個人物形象有極其悲劇性的意義,他對於理想永恒的追求和這種追求的破滅。於是就再也不能輕鬆,而是伏案而思。在學習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著作中的概念、定律、原理、規律時,運用抽象方法就是要搞清楚書中的概念、定律、原理、規律是怎樣被抽象出來的,隻有正確地理解了抽象的概念,才能正確地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做出結論。
概括方法。概括是把從同類事物中抽取出來的共同本質屬性聯合起來加以考察的思維方法。概括的過程是把個別事物本質屬性推及為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這個過程也就是思維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過程。用概括的方法去欣賞文藝作品,可以把作者所寫的事由個別上升到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對物、事的本來屬性的概括,上升到更廣闊的領域裏,由對人們普遍情緒和感情的概括,引起與作品共鳴。例如,我們讀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如果就詩本身而論,隻是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但我們以概括的思維,推而廣之,就會認識到詩中的這種情緒和感情是人所共有的,它是人們普遍情緒和感情的概括。事實上,這首詩能流傳千古,激蕩人心,也正是這種概括具有典型意義,引起讀者的共鳴。
抽象和概括是密切聯係、不可分割的。通過抽象和概括,人們可以從認識個別事物的屬性擴展到認識同類事物的屬性。不僅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正確、深刻、全麵,而且使人們的思想更加開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