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提問引發深入的思考(1 / 3)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讀書與才能的關係時說過: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巴爾紮克也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閱讀思考能力的培養,要從提出問題開始,這是前人經驗之談。

翻開中外的曆史,有作為、有成就的名家,幾乎無一不是從多想——質疑開始的:墨翟雖然就教於儒家,但對孔子的某些學說卻持懷疑態度,因而進行獨立研究,另立學說,終於自成一家;

清代閻若璩,20歲讀《尚書》,懷疑其中的25篇古文是後人偽作,經過22年的“沉潛”鑽研,用大量確鑿的史料證實25篇是東晉人梅賾的贗品,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名作《西文尚書疏證》。

在世界科技史上,正是那些不囿於陳辭舊說,敢於大膽懷疑,深入思辨的人,以“掀翻天地重扶起”的膽識才推動了科學的不斷發展。歐幾裏德幾何學雄踞科學界兩千年,沒有人能動搖它的權威。而後來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高斯等人通過對《幾何原本》的反複研讀,發現了其中的破綻,大膽提出懷疑,敢於向權威挑戰,終於建立了嶄新的非歐幾何學,推動了數學乃至整個科學的發展。太陽係學說的創立者哥白尼,有疑於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並向他宣戰,經過刻苦鑽研,找到了科學論據,建立了較為正確和符合客觀實際的宇宙結構觀念;物理學革命的先驅愛因斯坦勇於向傳統理論挑戰,否定了牛頓的絕對空問和絕對時間概念,建立了一個既適用於宏觀、低速,又適用於微觀、高速的運動理論,並由此發現了質量和能量的相對性,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科學史上這種實例還很多,可以說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大膽懷疑和否定舊說、不斷建立新說的曆史。我們在閱讀中要多動腦筋,大膽質疑,又不斷破疑。質疑就是發現,破疑就是創造。

我們的閱讀活動也就在這不斷質疑,破疑中引向深入。

發現問題

/閱讀必須從疑問開始。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一段富於哲理的話:“如果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那麼,在閱讀中怎樣發現問題呢?

(1)問題有哪些

教育家陶行知,寫過一首饒有興味的詩:“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必須經常向“八賢”請教,運用好這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疑問(多思)。

下麵我們介紹幾種關於讀書提出疑問的方法和技巧:

●找原因。閱讀時多問幾個“為什麼”,養成對事物尋根究底的習慣。

●尋規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對於書中所闡述的規律,最好先思考,自己尋找規律,然後再看看書的答案,看書上是怎麼闡述的。

●逐步深入地提問。首先看書中的論點是什麼?它是否經過實踐證明?它的理論根據、事實和數據是什麼?然後看它和其他觀點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自己對這個論點有何看法?是同意?還是反對?還是持疑?能否舉出證據來?

意大利的偉大詩人但丁在《神曲》裏寫道:

我們的知識不能有飽足的時候,

像萌芽一般,

在一個真理之足下又生一個疑問,

真理與疑問互為滋養,

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們推到絕頂。

宋朝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明朝著名學者陳獻章也認為:“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在探求科學的道路上,往往是在解決了舊問題的同時,又發現了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注意抓住這個新疑點,新問題,進行再思考、再閱讀,多問幾個為什麼,進行連鎖性深究,因為“人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整部科技發展史,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這種不斷質疑、不斷讀書學習、不斷探究、不斷發展的曆史,相信今後也是如此。我們如能運用疑問思辨法,並不斷地連鎖探究,就會不斷有新發現,新收獲。這也更激勵人們不斷學習探究,將閱讀引向深入。

●必須用準確的疑問句把問題表述出來。讀書時提問的疑問句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判斷型。要求回答對象的範圍,主要問:“是什麼?”“什麼是?”“是不是?”等問題。二是說明型。要求說明事物的性態、運動、事理,主要問:“是怎樣?”的問題。三是論證型。要求說明理由和原因。主要問:“為什麼?”的問題。

無論是求知性的問題還是懷疑性的問題,它的內容一定要包含“已知”和“求知”兩個部分。其中已知命題必須是正確的,否則問題的提法不對,會導致錯上加錯。對求知部分,即疑問點要先弄清楚。對於自己尚朦朧的問題,要經過“問題的孕育”過程,想清楚了,再提問。

(2)對不同的書有不同的問題

盡管世上的讀物林林總總,但從內容質量看大略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好書,一類是瑕瑜互見的書,一類是壞書。

●對於第一類書,我們在學習、吸收其好的營養的同時,也不妨從不同角度提幾個為什麼,找出若幹疑點,這會更好地引導我們去思索。因為書的好處、精華部分也要問個“為什麼”,才能消化吸收。一個疑點弄清了,也就是明白了書中的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