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露巧現慧”是做人之大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乃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因此,在與人相處時要學會降虎之術,那就是讓自己顯得笨一點、愚一點,讓對方顯得英明一些、高大一些。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稱讚自己聰明,有才華、能幹,因此,很多人言談舉止之間,總是有意無意顯示一下自己某方麵的優勢。如果是同事、朋友之間這樣做,尚無大礙,若是在領導麵前蓄意顯能,往往會給自己帶來黴運。因為你太聰明了,什麼事都瞞不過你的眼睛,他就會視你為眼中釘、肉中刺,早晚要鏟除掉才安心。
東漢末年的曹營主簿楊修,此人以聰明智慧而為世人所知。但是,他恃才狂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因此,屢屢觸怒曹操。曹操曾營造一所花園,竣工後,曹操觀看,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隻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圍牆,改造完畢又請曹操前往觀看。曹操很高興,問是誰的主意,衛士和工匠們回答是楊修,曹操嘴上雖讚美幾句,心裏卻很不高興。又有一天,塞北送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楊修進來,看了盒子上的字,競不待曹操說話自取來湯匙與眾人分而食之。曹操問是何故,楊修說:“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聽了,雖麵帶笑容,但心裏對楊修非常痛惡。
性格多疑的曹操,時常防範有人害他,謊稱自己在夢中好殺人,告誡侍從在他睡著時切勿靠近他,並因此而故意殺死了一個替他拾被子的侍者。可是當埋葬這個侍者時,不識相的楊修喟然歎道:“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了之後,心裏愈加厭惡楊修,此時已下定決心除之。
曹操率大軍迎戰劉備,僵持於漢水一帶很長時間,曹操由於長時屯兵,到了騎虎難下的尷尬之地。此時恰逢廚子端來一碗雞湯,曹操見碗中有根雞肋,感慨萬千。這時夏侯淳入帳內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道:“雞肋!雞肋!”於是人們便把這句話當做號令傳了出去。行軍主簿楊修即叫隨軍收拾行裝,準備返程。夏侯淳見了便驚恐萬分,把楊修叫到帳內詢問詳情。楊修解釋道:“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何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淳聽了楊修的解釋異常敬佩他的“智慧”,營中各位將士便都打點起行裝。曹操得知這種情況,惱羞成怒。便以楊修造謠惑眾、擾亂軍心罪,處以極刑。
俗話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可否認,楊修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問題在於他被聰明所誤。處處都要露一手,所謂“恃才狂放”,對別人的感受不予以顧及與考慮,不管別人討厭不討厭,而這個別人,卻是曹操——恃才傲物之人的頂頭上司。於是,針尖兒對麥芒,楊修不死才怪。
楊修智慧超人,卻因過於自負,不給曹操留一點麵子,而喪了性命,這是每一個想以“聰明”博得上司歡心的下屬應該吸取的一條教訓,曹操的“雞肋”、“一盒酥”及門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種普通的智力測驗,是一種文字遊戲。他的出發點並不是真為了給大家出題測試,而是為了賣弄自己的才智,因此,他主觀上猜著了,也隻能含而不露,甚至還要以某種意義上的“愚笨”去襯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楊修卻毫不隱諱地屢屢點破曹操設下的迷局。楊修鋒芒外露,好逞能,因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未免太可惜了。
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故事告訴我們:欲利用上司的下屬,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素養。處處想表現自己,放任自己,無視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鋒芒畢露,咄咄逼人,必然招來上司的忌恨,引火燒身。
俗話說得好: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過於鋒芒畢露,過於喜歡表現,必將遭人妒忌和痛恨,這是人性的一個大弱點。因此,在與人相處時還是應以低姿態出現最為妥當,該閉口時莫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