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6 以低調的姿態做人(1 / 2)

人世繁雜,遇事一定要以大局為重,不結私怨不招災禍。以低調的姿態人世,於人於己都要留條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這樣才不會犯大錯。這在現代高度競爭的社會中,看似平庸委屈,卻是一種極佳的做人方式和智慧。

戰國時期,趙王從澠池“勝利”歸來,因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便拜他為上卿,位置排在廉頗之上。廉頗自恃戰功卓著,而藺相如隻有隻言片語之勞,官位反而在他之上,心中難免不服,他就對人說:“我遇到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聽說後,不願與廉頗碰麵。每當要參拜早朝時,經常說自己有病而不去,以免與廉頗發生爭執。過了一些日子,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來了,馬上命令躲避,於是他手下的官員門客都來說他,認為藺相如太軟弱可欺,使他們這些下人也蒙羞受辱,都不願跟隨於他,想辭職離去。

藺相如一再勸阻手下的人,並問:“你們看廉頗比得上秦王嗎?”他們說:“不如秦王。”藺相如又說:“秦王那樣威風,我敢在澠池宴會中斥責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雖然很愚笨,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我考慮的是,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隻因為有我和廉頗在。如果我們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安危為重,將個人私怨放在一邊。”不久,廉頗聽到了這些話,感到十分慚愧,於是解表露體,背負荊條,由賓客引至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後,二人結為刎頸之交,誓同生死。

曆史總有些讓人不可預料的巧合,無獨有偶,在東漢時代,也發生過與藺相如廉頗同樣的故事。話說賈複和寇詢是光武帝劉秀複興漢室的兩個功臣。有一次左將軍賈複的部將在潁川犯了殺人之罪,而寇詢此時正做潁川太守,寇詢是一個謙遜禮讓之人,但原則性很強,執法嚴明,從來不徇私情,就將賈複的部將逮捕並處以死刑。對此事賈複認為有辱自己的尊嚴,帶兵經過潁川時,對手下的人說:“見到寇詢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寇詢知道他的這個想法,就避開不與他相見。寇詢姐姐的兒子穀崇請求帶寶劍在他身旁侍候,以防不測,寇詢說:“此舉倒不必了,以前藺相如不怕秦王,而對廉頗多加禮讓,是為國家大局著想。”於是就命令所屬各縣都盛情接待,為賈複的部隊每人準備兩人的酒飯,讓眾將士在長途勞頓之後痛飲一番。

等到賈複帶部隊到來之後,寇詢出門到路口相迎,然後說自己身體有恙就暫不奉陪。賈複集中隊伍想追趕他,無奈手下將士都喝醉了,個個都動彈不得。此事傳到光武帝的耳朵裏,光武帝召見寇詢和賈複,經過調解賈複知道寇詢如此大度和容忍是為大局著想,深感慚愧,後來他們結為知己。

不管是藺相如的顧全大局的高尚思想,或是寇詢的寬大胸懷的包容之心,從某一方麵講他們都深諳屈伸之道,這都為我們做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有一個成語叫“靜水深流”,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看到的水平麵,常常給人以平靜的感覺。可這水底下究竟是什麼樣子卻沒有人能夠知道,或許是一片碧綠靜水,或許是一個暗流湧動的世界。無論怎樣,其表麵都不動聲色,一片寧靜。大海以此向我們揭示了“貴而不顯,華而不炫”

的道理,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麵對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時候,要表現得低調,不可炫耀和張揚。

沈萬三,元末明初人,號稱江南第一豪富。原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

沈萬三擁有萬貫家財,但他卻不懂得“靜水深流”的道理。為了討好朱元璋,給他留個好印象,沈萬三竭力向剛剛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誠,拚命地向新政權輸銀納糧。朱元璋不知是捉弄沈萬三呢,還是真想利用這個巨富的財力,曾經下令要沈萬三出錢修築金陵的城牆。沈萬三負責的是從洪武門到水西門一段,占金陵城牆總工程量的l/3.沈萬三不僅按質按量提前完工,而且還提出由他出錢犒勞士兵。沈萬三這樣做,本來也是想討朱元璋的歡心,但沒有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聽,當下火了,他說:“朕有雄師百萬,你能犒勞得了嗎?”沈萬三沒有聽出朱元璋的話外之音,麵對如此刁難,他居然毫無難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犒賞每位將士銀子一兩。”

朱元璋聽了大吃一驚,在與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武裝割據集團爭奪天下時,朱元璋就曾經由於江南豪富支持敵對勢力而吃盡苦頭。

現在雖已立國,但國強不如民富,這使朱元璋感到不能容忍。更使他火冒三丈的是,如今沈萬三竟敢越俎代庖,代天子犒賞三軍,仗著富有將手伸向軍隊。朱元璋心裏怒火萬丈,雖然他並沒有立即表現出來,但他在心底決定要找機會治治這沈萬三的驕橫之氣。

一天,沈萬三又來大獻殷勤,朱元璋給了他一文錢。朱元璋說:“這一文錢是朕的本錢,你給我去放債。隻以一個月作為期限,初二起至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對合。”所謂“對合”是指利息與本錢相等。也就是說,朱元璋要求每天的利息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