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2)善於埋設興奮點。所有能夠引起聽眾興趣和熱切關注的事例、名言、佳句和精辟獨到的見解都屬興奮點的範疇。在演講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取一些觸及興奮點的語言,綿延不斷地埋設在演講稿中,讓它像星星一樣閃爍,像眼睛一樣放射出睿智的光芒,這會拉近演講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滿足聽眾的心理需要。但要講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千萬不能不顧對象,故弄玄虛,刻意求工。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日本投降時發表的廣播演說中,首先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的美軍軍艦密蘇裏號上,接著又回顧了珍珠港事件,讓所有美國人的心都為之跳動,在緬懷親人的同時,闡明這是自由對暴政的勝利,並認定勝利後的明天將是全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希望。整篇演講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與意誌,又讓人民對明天充滿必勝的信心。

(3)敢於標新立異。人都有好奇心,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必奮作用。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是設置興奮點的好方法。為了使演講吸引聽眾,在尊重文化傳統和思維習慣的基礎上,要對演講稿進行必要的創新,打破思維定式,敢於創造,善於借鑒,造清新之氣,樹時代新風。

外交場合的演講大多平穩有度,但1972年尼克鬆來華時,在一次演講中卻說:長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隔開的城牆。但是,它使人們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著許多把各個國家和人民隔開的城牆。長城還使人們想起,在幾乎一代人的歲月裏,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著一道城牆。聽到這裏,人們不知其來意是善是惡,自然細心聆聽下文:四天以來,我們已經開始了拆除我們之間這座城牆的長期過程。一句話讓聽眾輕輕放下了提起來的心。

(4)給聽眾以強烈刺激。從生理學角度講,在額定數值內,人的感官接收外來刺激的強度越大,神經興奮的程度越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最容易記住對自己有重大影響、對自己有利的,自己主觀願意記住的或給予自己重大刺激的信息。

聽眾對演講反應強弱,或者說演講對聽眾興奮程度影響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演講語言的強度。演講語言的強度主要取決於演講者對演講內容的熟悉程度、對事物的感悟程度、對問題分析的透徹程度和現實立場的鮮明程度。演講要盡最大努力把問題看得透徹、準確、鮮明,始終給聽眾一種壓力感和責任感。

15.推心置腹贏得人心

正如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說話時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人是感情動物,語言所負載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還有感性信息。這種感性信息,內涵十分豐富。其功能不僅要訴諸人的理智,而且更要打動人的情感。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這裏的推心置腹就是指話語真誠。所謂真,是指不矯揉造作,不言辭虛浮,能夠保持說話人的自我本色。所謂誠,就是真心真意、不掩蓋、真情流露。

林肯和美國上議院議員道格拉斯是競選中的對手。他們曾在伊裏諾伊州進行過一場轟動美國的著名辯論。在這場辯論中,林肯不僅取得了勝利,而且獲得了譽滿全美的誠懇的亞伯的稱號,道格拉斯卻被聽眾戲稱為小偉人。道格拉斯是個闊佬,他為了推銷自己,特地租用漂亮的專列,車後安放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鳴30響,配以樂隊的喧鬧,聲勢之大,為曆史之最。並口出狂言:

要讓林肯這個鄉下佬聞聞貴族的氣味。

林肯則買票乘車,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們為他預先準備好的馬拉車。麵對道格拉斯的強大挑戰,他以退為進,沉著應戰。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

有人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個妻子,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個辦公室,室內有辦公桌子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個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

林肯之真誠首先在不講排場,與選民心距拉近;內容上,貼近常人之心。誰個沒有妻室兒女?他卻稱他們是無價之寶。這是情感認同。租用的辦公室,家具少,書架大,投合選民們理想中的總統形象:廉潔,勤奮,富有學識。這樣的自我介紹,不無幽默,這是形象的心理認同。最後,不把自己當做選民的救星,而是把選民當做自己唯一的依靠,予以得體恭維,從而獲得心理的親近認同。通過這些推心置腹的講話,獲得選民的普遍認同,從而一舉獲勝。

在話語交際過程中,要使對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實,說話人的話語一定要受到發自內心的充沛的情感支配。作家王潛先生論所謂零度風格時告誡我們:說話人裝著對自己所說的話毫無情感,把自己隱藏在幕後,也不理睬聽眾是誰,不偏不倚、不痛不癢地背誦一些冷冰冰的條條兒,玩弄些抽象概念,或是羅列一些幹巴巴的事實,沒有一絲絲的人情味,這隻能是掠過空中的一種不明來曆的聲響,所謂耳邊風,怎能叫人發生興趣,感動人,說服人呢?有人說得好:隻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惟有最真實的生氣或憂愁的人,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鬱。

正當希臘麵臨馬其頓王國的入侵,而有遭受亡國和失去自由的危機的時候,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曾經作過一次著名的演說,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充滿著發自內心的極為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熱情洋溢地說: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應當為自由而戰鬥。從這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詞句中,人們看到了一顆真摯的拳拳之心,因而他的演講激勵了無數的希臘人從聆聽演說的廣場直接奔赴戰場,連向家人作一聲道別也認為耗費了時光。他的敵人,馬其頓的國王腓力見到這篇演說詞,也不由感慨地說:

如果我自己聽過德摩斯梯尼的演說,連我也要投票讚成他當我的反對者領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讓對手擊節讚歎,這其中蘊涵了多麼真摯、奔湧的情感,這炙熱的愛國主義情感從心底的火山噴發,產生了驚天動地的力量。

16.擇取最佳動情點

嫻熟地掌握演講內容,是積極控場的重要方麵。演講要求內容豐富、生動、全麵、準確,在表達過程中要顯得波瀾起伏,跌宕多姿,逐漸形成全場激動的場麵,使聽眾心馳神往,驚歎不已。要達到這種境地,顯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念講稿所能奏效的。照稿念,演講者往往顧此失彼。顧了講稿,顧不了聽眾,更談不上用豐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動作與演講內容協調配合,演講當然無法生動形象。

這樣,聽眾會無形中降低對演講者的信任感,減少對演講的注意力和重視度,形成冷場現象,甚至騷動轟場。演講者要盡量熟悉講稿,而又不拘泥於講稿,真正入戲;要能在演講中自然地組織幾次高潮,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住聽眾。

演講者感情最激昂、氣勢最雄勁,演講者與聽眾感情交流最融合的時刻,正是演講的高潮所在。如果演講中能做到高潮迭起,演講者便自然控製了整個現場。

那麼怎麼組織高潮呢?情是人性的天然表現,演講者要善於在情的領域耕耘。李燕傑在《演講美學》中寫到:一次演講怎樣達到高潮,這需要演講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聽眾,在理論上一步一步地說服聽眾,在內容上一步一步地吸引聽眾,使聽眾的內心激情逐漸地燃燒起來,演講將自然地推向高潮。說穿了,就是以情激情,以心換心。具體而言,深邃的思想能啟迪深思,激起聽眾的積極響應;風趣幽默的語言,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和熱情;生動感人的奇聞軼事,可以醒目提神,活躍氣氛;新穎廣博的知識傳授,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精辟的論證,能以其嚴密的邏輯征服聽眾;設置懸念與適當提問,則能引起聽眾積極思維和興趣;而真摯熱烈的激情迸發,貼切自然的動作,尤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總之,演講者聲情並茂地把演講由一個高潮推向另一個高潮,場上氣氛也就會完全由演講者主動控製著。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許多事物在給人類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危害,趨利避害就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身的需要逐步形成的一種普遍性的價值取向。演講者倘若能夠抓住聽眾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演講中有針對性地陳述某種利害關係,就必然引起聽眾的情感震動和理智思考。

生死是非常容易引起人們共鳴的情感點。對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任何人都不可能無動於衷。對演講者來說,選取生與死的典型場麵進行真切的描述,無疑就成了打動聽眾情感的重要表達手段。

許多演講者都利用生死的動情點來引發聽眾的情感,這個情感點的設置很容易引起演講者的共鳴。

可敬的老師,請原諒我不辭而剮,我知道你愛我,愛得很深。可是,我們卻恨你!知道嗎,恨你!你為了我們的升學,付出了多麼慘痛的代價,我們理解,但不能諒解,因為你在犧牲家庭、犧牲自己的同時,也犧牲了我們!在你廢寢忘食的教育下,我們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沒有看電影、看電視、欣賞音樂的時間,同時也沒有了個性,沒有了感情,沒有了思想。我們隻是一群受你操縱的機器人!

這是一篇題為《為了悲劇不再重演》的演講詞引述一個離校出走的學生留給老師的信中的一段感人肺腑的話語。老師賦予學生深摯的愛,卻並未得到愛的回應,反而引起了他們的怨恨,這是為什麼?一種愛與恨對立的矛盾衝突,強烈地觸動了聽眾的心理情感,並激發他們在深刻的反思中認識片麵追求升學率、扼殺學生個性的嚴重失誤,從而呼籲全社會真正關心和愛護少年兒童,使他們成為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

愛恨是人們最普遍的心理狀態,是人們對事物的一般看法。由於客觀事物的發展演變可以導致他們之間的彼此對立和相互轉化,所以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愛與恨交織的情感抒發往往能夠形成思想衝擊波和心靈震撼力,使聽眾在愛與恨激蕩的動情點上,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深刻的思想啟迪。

看著烈日下工地上那一張張黝黑的臉,一條條古銅色的臂膀,一碗碗粗淡的飯菜,一杯杯渾濁的涼水,我心中忍不住泛起一陣陣酸楚,眼眶裏盈滿了淚水!而他卻是那樣的豁達、那樣的樂觀,還笑眯眯地指著那正在鋪設的鐵軌對我說:比起燈紅酒綠的城市,這裏的條件是艱苦的。可你想過沒有?這條鐵路一旦在地圖上出現,我們的人生價值便附著在上麵了……

這是一位軍人的妻子在壯我國防,衛我中華演講比賽中說的一段話。演講者從令人酸楚的戈壁灘工地的艱苦環境中感受到了工程兵豁達的胸懷和樂觀的精神,並引述丈夫的話表達了當代軍人在艱苦的條件下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追求。這就從苦與樂交融的動情點上深深地感染了聽眾,使聽眾心中自然地湧動著對人民子弟兵的敬愛之情。

在演講中設置能感動聽眾的要點,實質上就是選擇能對聽眾的心理情緒最敏感部位傳導情感信息的有效刺激點。由於人的情感是複雜的,演講的時境和聽眾也有差別,所以演講者應根據具體情況,從不同的角度擇取最佳動情點,並以此為輻射點,使演講這一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發揮出更加強大的情感效能。

苦和樂是人們最基本的心理體驗,也是客觀事物引起人們的心理體驗與情緒反應,同時也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正因為這樣,演講者在演講中特意強化苦與樂的人生感受和價值取向,就會觸動聽眾的心理情感,使他們聯係自身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苦與樂交織的人生旋律,並獲得情感的淨化和思想的升華。

17.用熱情去感動聽眾

用熱情去感動聽眾,抓住聽眾注意力,讓聽眾進入情境,把注意力轉化成興趣,適應聽眾調整演講,這些都是讓聽眾樂於接受的方法,把自己的熱忱傳達給聽眾。

有一次,一所大學舉行演講比賽。參加比賽的大學生約有六七名,每個人都受過良好的訓練,並且準備在當天好好表現一番。但是,他們的全部精力都用於贏得那麵獎牌,卻忽略了真正去說服聽眾。他們所選擇的題目顯然並非個人的興趣,而是基於演講技巧的發揮。因此一係列的談話過程是演講藝術的操練而已。

隻有一位來自鄉下的孩子是個例外。他演講的題目是《土地對人類的貢獻》。他所講的每個字都充滿強烈的感情,而不僅是演講技術的操練。他所講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實,完全出自內心的信念和熱忱,他好像成了農民的代表,他為自己的土地發言。由於他的智慧、高尚品格和善良的心意,他向我們傳達了那塊土地人民的希望並祈求我們的了解。

最終這個鄉下孩子贏得了獎牌。雖然他在演講技巧上還不能跟其他兩三人相比,但由於他的談話充滿了真誠,燃燒著真實的火焰。同這一比,其他人的演講都隻不過是煤氣爐微弱的火苗而已,真是天壤之別。

假如演講人在介紹自己的觀念時能更加富有感性,並把自己的熱忱傳遞給聽眾,通常是不會引起對立看法的。這種熱忱會把一切否定和對立的觀念掃至一邊。假如你的目標是在說服聽眾,一般地,鼓勵大家的情緒要比引發思考有用得多。情緒要比冷靜的思維更具威力。要想把群眾的情緒鼓勵起來,演講人必須把自己的熱情傳遞給聽眾。無論演講者的演講是否虛構,無論演講者的內容是否東拚西湊,無論演講者的聲音與手勢是否運用得當,但假如演講者講得不夠真誠,一切就都顯得空洞而虛有其表。如果演講者想給聽眾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演講者必須先給他人留下好印象。演講者的精神通過眼睛發出光芒,通過聲音釋放熱情,也經由一舉一動展現自己,與聽眾直接溝通。

每次演講者開口講話,而且目的是要說服對方,則演講的所有表現都會影響對方的態度。假如演講者表現得不起勁,那麼你的聽眾也不會起勁;假如演講者的態度隨便或不夠包容,那麼聽眾也如此。亨利華德畢齊爾曾說過:假如教徒在聽道的時候睡著了,隻有一樣事情可以做——給教堂管理員一根尖細的木棒,要他馬上給傳道人戳上一記。

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演講離不開感情的抒發。強烈真摯的感情是贏得聽眾的重要原因。

一天,姐姐給我來了一封信。信上說,媽媽因勞累過度而患了肩周炎,一隻胳膊疼得不能動,可還得咬牙挺著喂豬、做飯、幹農活,整天吃玉米麵、豆麵、大鹹菜……並且讓姐姐不要告訴我,免得我分心影響學習……讀到這裏,我的淚水已經把信打濕了。我的母親是沒有文化的,可是,她有一顆慈愛和偉大的心,這是一切文化的根。她用自己的勤勞與汗水寫著世界上所有偉大女性共有的愛的巨著。她愛的僅僅是我這個兒子嗎?不,她愛的是我及屬於我的新的生活和前景!盡管現實生活仍然是這麼艱苦與困難,可是,她以頑強的力量在拚搏,在爭取,為了自己的下一代!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多麼高尚的精神啊!

這是一篇題為《拳拳父母心》的演講中間的一段:這段演講語言的特點是樸素、平易、親切,因為字裏行間傾注著感情,所以非常有感染力,能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

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人的性格當中,都有一個共性:需要得到他人的愛和尊重。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價值意識,他們希望被看重,希望維護自己的尊嚴。如果你傷害了這些性質,你就永遠失去了這個人。

因此,假如你用自己的愛和尊重對待一個人,不但能使他變得茁壯,他也會以愛和尊重回報你。

18.激發聽眾的興趣

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才能讓聽眾跟著演講者的思路走,這是演講成功的重要因素。

許多人認為,隻要使用巧妙的開場白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就可以一勞永逸,直到演講結束他們都會自始至終關注你的演講。可是遺憾的是,除了開頭巧妙之外,保持聽眾的注意力還要做許多工作。成人就像兒童一樣容易分心走神。除非你再次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否則他們每半分鍾左右就會走一次神。在起草演講稿時,要把握每一次機會組織材料,根據那些最能夠吸引注意力的特點構思語言。

(1)吸引聽眾注意力語言的特點行為或活動:演講者適當的身體活動和對內容的巧妙處理可以製造一種某件事情正在發生的感覺。

實際情況:指向具體的人、事、物,要具體而明確,不要抽象而空洞。

近似:隨手采用眼前的東西,如屋子裏的聽眾、當前的時事、當地的參照物。

熟悉:采用大家熟悉的例子,人人使用的語言和司空見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