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是熟悉事物的反麵,驚人的事實,語言別具一格的用法,奇怪的意象,不同尋常的組合。
懸念:提出疑惑或引人思索的問題,使人們對接下來發生什麼萌發好奇心。
矛盾:明確利弊,相互對立的觀點,彼此爭論不休的學派。
幽默:詼諧的話語,愚蠢或誇張的形象,有趣的文字遊戲,具有諷刺意味的命運的捉弄,用來消遣的故事。
重要信息:聽眾非常關心的重要內容:最突出的是生存問題,其次可以是任何節省時間、幫助他們賺錢、使生活更加幸福快樂的問題。
人們容易受到與眾不同的或者能激發他們好奇心的事物的吸引。奇怪的是,他們也對司空見慣的日常事物做出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關注那些他們認為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的事物,就像關注重要信息一樣。這種用法多多益善。這些吸引注意力的要素的熟練運用可以成為你的第二天性,幾乎不需要費力,也不必花費很多時間。
不要這樣說:一位大學運動員可能會在自己班上碰到麻煩。
而要這樣說:想一想,如果一位音樂係的大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說不出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區別會是什麼情景(幽默、實際情況、熟悉)。
不要這樣說:時間短暫,優秀的行政人員首先采取行動,然後才考慮原因、步驟和政策。
而要這樣說:如果我告訴在座第四排和第五排的人說,頭上的吊燈幾秒鍾後就要掉下來了,你們會怎麼辦?馬上跳起來!躲開!然後;我們會討論為什麼燈會掉下來,這是誰的過錯以及怎樣重新把燈安上去。(近似、新奇、懸念、實際情況)
(2)應遵守的原則
在把吸引注意力的要素運用到自己的演講中時要遵照下列原則:
①采用具體的、切中要害的事例
具體而真實的事例總是最有趣的。注意愛德華肯尼迪的這些段落怎樣使你浮想聯翩——這比含糊其辭地談論經濟危機的受害者要有形、可信得多。
如果你可以指出姓名,就不要用某個人或一個人,而要提及著名人物、在座的聽眾;說明地點、品牌、日期或詳細情況。
②讓聽眾參與進來
如果你已經進行過細致的聽眾分析,根據這個結果選取一些聽眾感覺親切或熟悉的東西加到你演講之中,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可以為你的演講添色不少。但是在演講開始之後,總是還有機會根據現場聽眾的情況進行調整。如果你有了更合適的東西替換你已經準備好的,那麼不要猶豫,不要覺得可惜。
下麵是你可以進行嚐試的應變方法:
㈠提及現場的細節或共同體驗過的某一事件
賦予自己的聽眾一種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角色。即使演講時是你一個人在說話,你仍然可以激發聽眾產生一種互動的感覺。采用聽眾參與的辦法,合適的話可以請他們舉手,請他們舉例,請他們回答問題。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今天吃了早飯?啊,我看見你們大約有一半人舉起了手。這位朋友,你吃了什麼?豬肉加雞蛋。那邊那位,你吃了什麼?咖啡和麵包圈。我聽到還有果汁和烤肉、奶昔、奶酪和酸奶。有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不吃早飯就去上學的小學生占多大比例?
如果你不希望放棄自己的主導地位,或者出於其他原因聽眾開放式參與顯然不切實際,你仍然可以使聽眾保持在思想上積極參與:提出反問,請聽眾在腦海中設想你舉的例子,觀察他們的非語言反饋並做出答複。
我有一位同事,他總是在不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來拜訪我。你們有沒有一些熟人屬於這一類?有幾位在點頭。這種感覺是不是非常令人不快?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想一想你上次犯了什麼錯。稍微花點時間回想一次嚴重的錯誤。還記得嗎?好。現在我希望你們回想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保持聽眾注意力的更加簡便的辦法是靈活地使用你們這個詞:
你們可能已經看到了……
你們有時候是不是會感到奇怪……
㈡提及在場的聽眾的姓名
用聽眾切身體驗的內容替換你原來的支持材料。在演講前你往往有機會見到幾位聽眾,以這些聽眾為例往往效果非常好。如果你可以說假如某某女士的硬件公司發展非常迅速,她決定爭取一筆貸款來擴大商店的規模,為什麼還要說假設一位生意人希望得到一筆貸款呢?
㈢提及主持人或其他發言人
聽取演講會場主持人有哪些評論,以及在你之前其他人發表的演講內容。這樣你可以答複別人的稱讚,開個玩笑,或者最好在他們的演講內容與你的演講內容之間建立有機的聯係。比如,演講課上一位聰明的成員可能會在演講中補充如下內容。
現在我們已經分析了造成壓力的原因,讓我們看看緩減壓力的四種方式。第一種是體育鍛煉。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剛才小王告訴了我們打網球的樂趣。同樣,有氧舞蹈是……
19.巧用態勢親和聽眾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由於沒法事先了解聽眾、分析聽眾,演講隻能在陌生的聽眾麵前進行。陌生聽眾一般對你有戒備的心理,具有明顯的排他性,他們合作的誠意不大,因為他們不認識你。
這時演講者就要尋找突破口,取得聽眾的支持,得到聽眾的認同。
李大釗一次到某所大學演講,大學生們早已正襟危坐等在下麵。本來主持人為他準備了桌子、椅子和熱茶,他要主持人把這些東西全部搬走,並說:同學們這樣熱情來聽我的演講,我希望我的演講一開口就能走進大家的心田,我們之間不能有任何阻隔。大家說對嗎?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李大釗走向學生,與他們基本上站在一起,撫摸著前排一位同學的肩膀,熱情洋溢地開始了演講。
這則演講,李大釗同誌就巧妙利用前排那部分聽眾作為切入口來進行演講,很容易贏得了聽眾的信任。之所以抓住前排聽眾為切入口,這是因為:
前麵那部分聽眾離你近,對你容易產生同情心,比較容易理解你、支持你。
前麵那部分聽眾比較認真,他們是真正來聽你演講的,他們希望能從你的演講中學到東西。而後排聽眾可能是不得已才來的。
前麵那部分聽眾可能個子矮,或者年齡小,或是老人和女人。因此,他們往往容易受到演講者情緒的影響,容易跟著演講者的思路走。
因此在開始一段時間,演講者可以運用親切的表情、柔和的目光、輕鬆的微笑與前麵那一部分聽眾交流。可講些幽默的故事、逗人的笑話引出前麵那一部分聽眾的笑聲,煽起他們的感情,以至傳到後麵,傳到全場。
有些人說話雖然在內容上不占優勢,但他的說話方式卻會給人一種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覺。畢竟說話者有其本性,每次對話會因為說話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回響和反應。那麼,使對方願意聽我們說話並把他步步引入對話的絕佳境地有什麼技巧呢?
(1)風格明快
生活中大多數人不喜歡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陽光才能生長。同樣,給人陰沉感的談話,會讓人有疑慮感、厭惡感及壓迫感。反之,說話簡潔明快,則容易讓人接受。
(2)聲音獨特
有的人說話的聲音給人一種享受,因為他的嗓音實在是很動聽。他們談話時,非常注意說話的聲音,而選擇說話的聲音,完全依靠他們的天賦、個性及所要表達的情感而變化。有條件的話,你可自我充當對象,把自己的話錄下來再仔細地聽,你可能會吃驚地發現,自己說話竟有那麼多毛病。這樣經常檢查,發音的技巧就會不斷提高。
(3)語氣肯定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很容易因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損。如此一來,你要在談話中稍不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他(她)會立即反射性地表現出拒絕的態度。所以要對方聽你說話,首先得先傾聽對方要表達些什麼。所謂說話語氣肯定並不是指肯定對方說話的內容,而是指留心對方容易受傷害的感受。
(4)語調自然
自然的聲音總是悅耳的,在交談中我們應該注意,交談不是演話劇,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語調,都應自然流暢,故意做作的聲音隻能事與願違。當你交談的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許多人時,應采用以下的技巧:當前一個人聲音很大時,你開始說話時就可以壓低聲音,做到低、小、穩;當前一個人音量較小時,你的開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門,清脆響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習慣用法
人類生存在當今的語言環境中,對於語言擁有自己的運用標準,一旦不符合標準,就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其中包括語氣與措辭。在人際關係中,確實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或對方是誰而分別使用適當的語言。如果不分親疏遠近,一律以和同事談話時的措辭來談,那麼對方將不會老老實實地聽我們說話。
太好了!好棒喲!真可怕!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說話時常會冒出來的感歎詞。當然,這也是一種感情洋溢的表現。一句話若沒有抑揚頓挫,則流於平淡,引不起對方的興趣,若能添一些感歎詞,則能增加彼此之間談話的氣氛,但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感歎詞,也會抹殺言辭的重要性,使對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6)思路清晰
當之前的談話爭論不休,而且沒有頭緒時,你站出來講話,就要力求語句簡短,聲音果斷,有條理。
在大眾場合發言時,你要想清楚自己講什麼,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再者最好不要夾在中間,要麼趕在前麵,要麼最後再講,這樣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20.怎樣使演說更引人入勝
一位在大庭廣眾麵前講話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他在聽眾心中會留下什麼樣的形象。例如演說時的政治家一般就是利用他的一種能力,使選民相信他將是一位為改善他們的處境盡力而為的人。講台上,他們經常擺出一副雄獅般的姿態,眼光銳利襲人,雙眉緊蹙。他有意擺出這種姿勢,是想通過這一風格,使聽眾相信他完全能夠承擔為人民的權利而戰,捍衛國家的利益的責任。而當他與自己黨內的同誌在一起召開秘密會議時,他便表現出一種同誌式的親善態度。他對辦事人員,對家庭成員,對他們的政治對手,也許還會有其他形象。
熟練的演說家都意識到不同的人的群體之間,會像每個人之間一樣存在著很大差別。一位政治家在不同的人麵前,行為、舉止理,你首先需要培養在想像中的聽眾麵前充滿激情地練習演說的習慣。
臨上場之前一定要放鬆。不要在地板上來回踱步,不要緊握拳頭,也不要咬牙。應強迫自己平緩地深呼吸或與旁邊的人交談,以緩解自己的緊張。
在開始講話之後,講者一般都能預感怯場的到來。在還沒有受到怯場心理的嚴重影響之前,他應盡量施展練習中培養起來的充滿感情的習慣。他應當用他最強的聲音進行強調,身體也可以有些活動,比如走上一兩步。他可以轉過身體向主席提一個問題,或繞著講桌走一圈,或把手放在講桌上,或重新整理一下他麵前的書或紙張。這些動作可能分散一些聽眾的精力,但公開讓別人看出自己怯場會更糟。這一建議是不同的;同樣,一位演說者在不同的聽眾麵前,其行為也應是有差別的。一位年輕人在高中學生麵前走上講台時應當加快腳步,而在家長、老師的座談會上,他就不應表現得那樣活躍。
在進行演說前,心裏要想著你麵前有實實在在的聽眾,在內心中激發一種要控製想像中的聽眾的強烈願望。想像著你可能遇到哪種類型的聽眾,你清楚你的講台是什麼樣子,你可以估計一下會有多少聽眾到場。如果事先這樣想像你的聽眾,真正演說時,你就會自如多了。除了想像聽眾的類型之外,在練習演說時,你還應當養成一個使感情召之即來的習慣,即給自己的表達加溫,使自己的演說練習表現出真正的激情。對那些重要的詞句加重語氣時,身體稍稍傾向想像中的聽眾方向。這就是運用自己的整個身體和語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這樣的訓練你會養成專注於在聽眾中引起你需要的反應的習慣,這種習慣需要充分發揮你的激情。因此,要避免怯場的不良心的理論根據是:身體上的動作,可將演講者的注意力轉移,從而擺脫怯場心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許多人的證實。
21.演講中的抒情技巧
敘事抒情也就是把情感融於講述、敘述、議論之中,讓聽眾自己慢慢地咀嚼演講者的情感。
請允許我沉溺於幻想——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深信,沒有什麼幻想是人類的意誌和才智不能改造為現實的。我幻想著建設一座科學城……在這裏,科學家天天用自己的睿智、無畏的眼光探索著我們星球周圍的奧秘;在這裏,科學家像石匠和寶石匠般鍛煉、雕刻著世界的全部經驗,並把這些經驗變成行之有效的學說,變成進一步探求真理的武器。在這座科學城裏,科學家將沐浴在自由和獨立的陽光中,沐浴在激發創造力的陽光之中,而他們的工作則將在這個國家造成熱愛知識的空氣,將在人民中間喚起對知識的力量和美的熱烈感情。
這是高爾基所做的《科學萬歲》演講中的一段話。這裏,高爾基的演講充滿想象,他描繪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圖畫,目的是說明科學的巨大作用,但語言卻非常富於感情,是寓理抒情的典範。
寓理抒情也就是借情說理。這裏主要的目的是說理,不過理因情生,加入了強烈的感情成分,就能更加有力地表現演講者的觀點。
直接抒情,即不借助議論和敘事,直接用明快的鮮明的語言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郭沫若《科學的春天》的演講,就是運用直接抒情技巧的典型例子。前文已提到過。
這段話,既充滿了強烈的感情,又用排比的修飾方式造成一種氣勢,聽後令人振奮,具有極大的鼓動力量。
直接抒情的語言技巧,在演講中是用得很多的,不少著名演講家的結束語,往往就是采用直接抒情技巧的。
應該指出,演講語言中采用抒情技巧,一要注意自然,不可矯情,也不可故作多情;二要節製,過多過濫地運用抒情,將適得其反。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語句成串地表達相關或相連的內容的一種句式。無論在敘事演講、政論演講還是抒情演講中都被廣泛運用。運用排比能使言語規整,語氣協調,感情貫通,表達流暢。演講的開頭有排比,演講的中間、結尾都有排比。演講中,真是無處不排比。排比表達一般采取開頭慢、後麵快的方法,下麵我們看看一則演講詞:
沿途中,壯觀的瀑布,會衝刷淨你的頭腦;平靜的湖水,會使你冷靜的思考;雄偉的山峰,會喚起你的激情;名勝古跡的內容,會引發你無限的遐想。
四層排比,熱情奔放,層層推進,立意高遠,振奮人心。祖國的美好景致曆曆在目,對大好河山的讚美深情呼之欲出。
演講中運用排比能深化主題,增強說服力,如佩特瑞克亨利的演講稿《訴諸武力》:
我們的祈求根本沒有得到別人的理睬;我們所遭到的是被人百般奚落後,一腳踢到階下。
運用排比句可以全方位地表達各種感情,喜悅、痛苦、親切、莊重都可產生在其中。例如一杯茶,細細品嚐;一支煙,神遊古今;一張報,看它半天。
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綠葉,默默生存,點綴生活;是渡船,迎著風浪,接送人們。
最後我們看看道格拉斯在1854年7月4日美國國慶大會上《譴責奴隸製的演說》的精彩結尾:
7月4日,對美國的奴隸意味著什麼。讓我來回答吧。對於長期受壓迫和受淩辱的奴隸,7月4日是一年中最屈辱和最殘酷的一天。對於他們來說,你們今天的慶祝活動僅是一場騙局,你們吹噓的自由隻是一種褻瀆的放肆,你們標誌的民族偉大充滿著一種驕傲的自負,你們的喧鬧聲空虛而沒有心肝,你們對暴君專製的譴責無異於厚顏無恥的言辭,你們所唱的自由平等的高調更是虛偽至極,是對這些口號本身的嘲弄。你們的祈禱與聖歌,你們的布道與感恩,連同一切宗教的遊行與典禮,僅僅是對上帝裝腔作勢的信奉,是欺騙、是詭計,是褻瀆和偽善——是給罪惡的勾當蒙上一層薄薄的紗巾。
這裏,犀利的言辭和憤怒的感情被如林的排比連成一片。排山倒海,轟轟烈烈,從而使譴責奴隸製的主題思想更加突出,論點更加鮮明,感情上對聽眾的震動也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