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式開場白是把要論及的內容加以適度誇張或從常人未曾想象過的角度予以渲染,以引起聽眾的高度重視。
美國一家廣播公司在宣傳無線電作用的科普演講中這樣開頭:各位可知道,一隻蒼蠅在紐約一個玻璃窗上行走的微細的聲音,可以用無線電傳播到中部非洲,而且還能使它擴大成像尼亞加拉大瀑布般驚人的聲響。這則廣播演講選擇普通人難以想象也不會去付諸實踐的角度宣傳無線電的特殊效能,構成了強力式開場白。
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性但並不具有普遍性的現象往往可以成為強力式開場白的好素材,如某醫學研究生的一次演講。
同學們:
你們聽到過這樣一則消息嗎?在我國產生並發展運用的中醫中藥流傳到日本之後,經過他們的研究,在某些方麵已超過中國!有的日本學者更表示,一旦他們在這方麵完全超過中國,就將把漢醫漢方改稱東洋醫學。聽到這則消息,你們有何感想呢?你們不感到驚訝嗎?不感到焦急嗎?不感到我們的國寶正麵臨著嚴重的挑戰嗎?
但要注意,強力式開場白不能一味誇大,以免造成故弄玄虛、駭人聽聞的負麵效應。
(3)抒情式
抒情式開場白即借鑒詩歌、散文形式,通過華麗的修辭和澎湃的激情,把聽眾引導到詩一般的演講境界。
抒情式開場白多見於演講比賽,但一些精心構思的應用型演講也常采用抒情式開場白。如在美國演講史上幾乎與林肯齊名的前國務卿愛德華埃費雷特於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儀式上發表的演講:
站在明淨的長天之下,極目遠眺經過人們長年耕耘而已安靜憩息的廣闊田野,那雄偉的阿勒格尼山脈隱約聳立在我們前方,兄弟們的墳墓就在我們腳下,我真不敢用我這微不足道的聲音來打破上帝和大自然安排的這意味無窮的寂靜。但我必須履行你們交給我的任務,因
此請求你們施予我寬容和同情。
埃弗雷特的演講一開始就把聽眾帶入到了美麗、壯闊、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4)閑聊式
閑聊式開場白通過與主題無關的話題逐步導入演講主題,其主要目的是在開場白階段迅速與聽眾建立友好關係,消除隔閡或等級差異。這在某些名人、權威者的演講中使用較多。
如高爾基1834年在全蘇作家代表大會上的發言:
敬愛的同誌們,我覺得,這裏提到高爾基的名字;常常加上一些形容詞:偉大的、高大的、長長的等。(笑聲)
高爾基謙虛而又風趣的開場白大大增進了他與其他作家的感情。
1986年,我國著名文論家唐鎪先生到陝西某地講學。唐先生一開始就說:
……很久不講課了,講話南腔北調。我是浙江人,在上海長大,到北方來做事。南方人不承認我講的是普通話;北方人不承認我講的是北方話。我是無家可歸啊!
唐鎪先生自我解嘲般的開場白沒有半點大學者的架子,聽眾在笑聲中更加欽佩先生的為人和學識。
閑聊式開場白不適合在演講比賽之類的場合使用,也不大適合青年演講者使用,因為它畢竟表現了演講者與眾不同的身份,同時又易於造成演講中的廢話。
以上四種開場白類型並未概括完豐富多彩的開場白。開場白各類型之間也常有交叉現象。演講者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因情而精心設計,創造出千姿百態的開場白。
開場白忌諱以下幾種類型:長篇累牘式、道歉式、攻擊式、炫耀式、庸俗式。
26.開場白要引人入勝
開場白要引人入勝。開場白指的是演講開頭所說的話。英國有句諺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場成功,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為全篇演講定下基調。
萬事開頭難,想用短短的幾句話就牽動聽眾的心實在不是一件易事。有經驗的演講家在長期實踐中得出一個結論:如在最初10分鍾內吸引住了聽眾,後麵的演講將變得很容易。因此,開始講話的前幾句,就應設法像磁鐵一樣吸引住聽眾。我們平時看電視和小說,若開篇不吸引人,我們會立刻換一個頻道或舍棄那本小說。也就是說,若演講的最初幾句話沒能吸引人,想通過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努力去贏得聽眾的支持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在一次演講賽上,前麵已經有許多選手講過了,臨到最後一位上場時,觀眾有些坐不住了。這位選手上場的第一句話便說:該講的前麵的同誌都講了,我是上台來打句號的。不過在句號未畫圓之前,我還想先打個問號……
這樣的開場白很有特色,馬上就能引起聽眾的興趣。精彩的開場白最好是在撰寫講稿時就事先準備好。
講老話題不像新話題那樣有吸引力,如果開頭的兩三分鍾抓不住聽眾的心,聽眾便會走神。其實,不管多麼老的話題,當演講者剛走上講台時,聽眾總會有瞬間的新鮮感,你就應當設法抓住這種稍縱即逝的契機,找到一個妙趣橫生的開頭,以避免或延緩聽眾厭倦情緒的出現,為成功奠定基礎。
以抒情的方式開始演講,能營造一個情感氛圍,使聽眾迅速受到感染,被演講的內容所吸引。
如湖北冬花的《走進曆史這條古巷》,其開頭極具抒情意味:同學們:走進曆史係,你就走進了博大與恢弘,也走進了沉重與孤獨。你定是擁著浪漫的夢幻踏著青春的舞步而來的,而千萬年的風霜煙塵,千萬裏的滄海桑田,都積澱在你年輕的肩頭。
此外還有故事式、說理式、讚美式、新聞式、道具式等多種開場白。不管哪種開場白,都必須能夠吸引聽眾,引出正文,切忌平淡乏味,廢話連篇。
開門見山的內容可以從下麵幾方麵來考慮:
(1)由演講的題目談起
這種開頭不僅交代了題目及演講的緣由,吸引了聽眾的注意,而且還便於引出下文,使聽眾覺得自然流暢。
例如,魯迅先生的演講《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是這樣開頭的:今天我的講題是:《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我來本校是搞國學研究工作的,是擔任中國文學史課的,論理應當勸大家埋首古籍,多讀中國書。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在主張讀經,提倡複古。來這裏後,又看到有些人老抱著《古文觀止》不放,它使我想到:與其多讀中國書不如少讀中國書好。
魯迅先生是教中國文學史的,竟然要大家少讀中國書,為什麼,聽眾帶著這個疑問,就非聽下去弄個明白不可。
開門見山,直接從演講的題目談起,引出演講的中心論題。例如,郭沫若的演講《科學的春天》是這樣開頭的:親愛的同誌們!我們民族曆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2)由演講的緣由講起
這種開頭一開始便三言兩語向聽眾說明演講的起因,然後順水推舟導入下文。
1987年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在升空後竟然爆炸,當時的美國總統裏根在遇難機組人員悼念儀式上,發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說,開頭是這樣的:今天,我們聚集在一起,哀悼我們所失去的7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擔內心的悲痛。
三言兩語介紹演講的緣由,然後順水推舟引出正文。這種開頭目的明確,使聽眾對演講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德西雷約瑟夫梅西埃加冕日的布道詞就用這種開頭: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們早就該在這裏集合,慶祝我國獨立86周年了。由此展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投入抗德鬥爭。
這種從緣由講起的方法,不僅能使聽眾概括地知道演講的來龍去脈,引起聽眾的興趣和注意,而且和正文的銜接也較為自然流暢。
(3)由具體事例講起
以身旁真實的事例作為演講的開場白,親切可信,說服力強,易被聽眾接受。
例如王惠平的演講詞《走自己的路》是這樣開頭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在唉聲歎氣:唉,現在是說話難,辦事難,做人更難!難嗎?就現實生活來講,確實有些難。這樣的開頭不僅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更為下文的展開作了鋪墊。
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就是用事例開的頭: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曆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
這樣的開場白能一下子就進入正題,既生動又具體,使聽眾易於接受,抓住聽眾的心。
(4)自報家門式開頭
演講一開場就來個自我介紹,或個人經曆,或性格愛好,或表明立場觀點。這樣的開頭誠摯坦率,能融洽氣氛,吸引聽眾。
例如抗戰時期,著名作家張恨水在成都大學演講的開場白是:今天,我這個鴛鴦蝴蝶派作家到大學區來演講,感到很榮幸!我取名恨水不是什麼情場失意,我取名恨水是因為我喜歡南唐後主一首詞《鳥夜啼》。(朗誦該詞)我喜歡這首詞裏有恨水二字,我就用它做筆名了。
真是快人快語,把自己的文學流派、性格愛好統統自報家門,毫不相瞞。這樣開場顯得真誠坦率,聽眾頓時受其感染。
27.以問開啟聽眾的心門
有時在演講中,一上台就向聽眾提出問題,讓聽眾和演講者一起思索,使聽眾從頭至尾集中精力聽講,以印證自己的想法和演講者的看法是否相同,是否正確。隻要提出的問題是群眾關切的,是聽眾迫切想知道而又感困惑的,這種方式一定能像一把鑰匙一樣,開啟聽眾的心門,使講演者進入他們心中。
人們在回答問題之前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為了回答好問題,人們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來聽問題。開場就提出一個問題,會起到雙重的效果,還會使聽眾思考,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問題可以由聽眾回答,當然也可以自問自答,還可以不答,作為一個懸念留到演講結束,隻要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夠了。
李敖在北大的演講:
各位終於看到我了,主任,校長,總裁,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來演講緊張不緊張?緊張,站在大庭廣眾麵前,很多原本可以指揮千軍萬馬軍隊的人,可是你讓他講幾句話,他就完了,不敢講話,什麼原因?膽小。美國打贏南北戰爭的將軍格蘭特,能夠指揮千軍萬馬打勝仗,林肯總統請他上台給他頒發勳章,請他講幾句話,他講不出口,為什麼?怕這玩意,一演講就緊張。
要注意的是,所提的問題要符合實際,符合客觀規律,還要是與聽眾相關的問題,又能達到切入主題的效果。
清華大學周怡在演講《要事業,也要生活》時,一開始就向聽眾提出問題:生活的動力是什麼?是矛盾,今天我所講的就是涉及到這樣一個矛盾,工科女大學生應該選擇事業,還是選擇生活?作者提出熱點問題與聽眾探討,容易與聽眾產生共鳴。被譽為中國第一演講家的馬相伯,在一次廣播演講中,一開頭就是:請看,今日的中國,是誰家的天下?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有振聾發聵的威力。
人們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慮,非得探明究竟不可。為了激發起聽眾的強烈興趣,可以使用懸念手法。製造懸念不是故弄玄虛,既不能頻頻使用,也不能懸而不解。在適當的時候應解開懸念,使聽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而且也使前後內容互相照應,結構渾然一體。
2001年複旦大學舉辦的《青年與祖國》的演講比賽,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會場嘈雜難靜。當時有位同學上台,他剛講個開頭,就立即扭轉了混亂局麵,緊緊抓住了聽眾的心。他說:我想提個問題。台下聽眾立即被他這種新奇的開頭形式所吸引。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青年和祖國的關係呢?這時,台下聽眾議論紛紛,情緒活躍。他立即引導說:可以用根字來概括這種關係。接著,他講述上海男人名字喜歡用根字的原因,並歸納說:我們青年有一個共同的姓,就是中華;有一個共同的名,就是根。中華根應該是中國青年最自豪、最光榮的名字!話音剛落,全場頓時掌聲雷動。這樣的提問開頭,新穎別致,出人意料,讓人耳目一新,激起聽眾濃厚的興趣。
用設問式開頭可以製造懸念,促使聽眾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如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一開始就提出幾個問題:我們這幾天慶祝戰勝,實在是熱鬧得很。可是戰勝的,究竟是哪一個?我們慶祝,究竟是為哪個慶祝?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
采用設問開頭的方式,關鍵在於問題要提得好,提得恰當。提問的信息要與對象、場合相適應,同時講究內容的合理性和確定性,要使聽眾感到新鮮、出乎意料,能激發聽眾積極思考,而且與後麵闡述的問題聯係緊密,能巧妙而自然地引發出演講的主體內容。否則,泛泛地為提問而提問,問題設計不當,或者故弄玄虛,反會弄巧成拙,不僅不能使人感到新穎別致,反而讓人覺得淺陋俗套。
一位警察局長向群眾報告破獲盜匪的經過,他開始就說:盜匪們真的都有組織嗎?是的,他們大都是有組織的,但他們是怎樣的組織呢?……
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先告訴聽眾一些事實,引起聽眾的好奇心,使聽眾急於聽下去,希望聽到盜匪組織的真實內幕。這真是一種值得讚美的開始方法,每個想提高演講能力的人,都應該學習這種立刻抓住聽眾興趣的技巧。
28.開頭勾起聽眾好奇心
每位想在公眾麵前演說的人應該能夠在開頭就勾起聽眾的好奇心。刺激聽眾好奇心的方式有許多,你不妨自己發明一些更出人意料的開場白。
下麵是一篇演說開頭的一段話,請你讀下去,看看你對這開頭是否喜歡,是否有興趣。
密密莽莽的叢林裏,黑暗無邊,一群人邁著艱難的步子跋涉著,他們已經走了許多天,衣服破了,肚子餓了,眼看著沒有希望走出這漆黑的密林了。許多人絕望地倒在地上,寧可在這呼嘯的寒風中凍死、餓死,也不肯向前邁一步了。怎麼辦呢?就在這時候,走在最前麵的丹柯把自己的紅心掏了出來,通紅的,烈火般燃燒的心照亮了森林。人們看到了這希望之光,頓時歡騰起來,忘記了疲勞,忘記了饑餓,緊緊地跟在這位高舉著自己紅心的英雄的後麵,走出了密林。當他們看到林外第一線曙光時,丹柯倒下了。
這篇演講開篇講述故事,引人入勝,吸引聽眾進入正題。
你認為這篇演說的開始的確很成功嗎?為什麼它一開始就能引起你的注意,並且還使你的興趣逐步增高呢?那就是它勾起了你的好奇心,使你的心情仿佛懸在半空中一樣。
美國著名電影新聞報道家羅威爾托瑪斯講述勞倫斯上校時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當我經過耶路撒冷的某條街時,遇見一個身穿東方君主華麗衣衫、腰間插著一柄僅有穆罕默德的子孫才佩帶的金質彎刀的人。可是這個人的外貌一點也不像阿拉伯人,他的眼睛是藍的,而阿拉伯人的眼睛永遠是黑的或是棕色的。
他的這段描述,一定會激起聽眾的好奇心,聽眾願意再聽下去,想弄清他介紹的人是誰?為什麼要打扮成一個阿拉伯人?做了什麼?後來怎樣?
一個人也常可以先述說一件事情的結果,使聽眾急欲知道原因,以引起聽眾的好奇心。
有一位學生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我們的某位議員最近在立法院開會時,提議通過一條法律,禁止在任何距學校二裏內的蝌蚪變為青蛙,以免擾亂學生讀書。
你聽了可能要發笑。這位演說者在開玩笑嗎?這是多麼奇怪啊!真有這回事嗎?有沒有,促使你急切地想繼續聽演講者的下文,以釋心中的疑問。
人類是好奇心強烈的可愛動物,隻要遇到與平常稍微不同的事物,便會圍攏上去探個究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夜市中,隻要有一群人圍在一起,你一定會湊上去看看別人在看什麼。難怪有人說你要是在鬧區仰頭持續看5分鍾,周圍便會有許多人慢慢聚攏過來跟著仰頭看,而且人人都想知道你在看什麼,事實上,很可能你隻是脖子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