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明的觀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是演講中闡述觀點的三個基本要素。實踐證明,觀點是演講的靈魂,觀點表述的創新則是演講生命力的源泉,因而追求觀點表述的創新是演講者的重要任務。同時,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提出新穎而富有吸引力的觀點,並進行有理有據、嚴密的論證,更是演講者水平和實力的真正體現。
32.有順序、有條理地安排演講
一般在演講中,差不多所有的題材都可能因恰當的安排而增強效果,因而生色不少。這包括時間、空間,或特殊話題的安排等。舉例來說,在時間安排方麵,你可以把題材就過去、現在、未來的順序進行安排;或是先選定一個日期,然後就這個日期向前或向後敘述。此外,所有對事件的說明必須由第一手資料開始,然後經過各種製作過程而產生成品。當然這其中到底應安排多少細節,應視你所擁有的時間而定。
在空間安排方麵,你可以把自己的概念先由中心點開始,然後逐漸向外推展,或是依著方向如東、西、南、北等逐次介紹。比如休想介紹美國首都華盛頓,不妨由白宮談起,然後依著方向,按順序說明每個值得介紹的地方。又如你想介紹飛機引擎或汽車,最好也是按照它們的零件構造,逐一說明。
有些題材具有一種既定關係,比如你現在想介紹一些政府的組織設置,則最好依著這個組織的習慣構架來討論,如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等。
(1)依次說出演講的要點
卡耐基有一次就人際關係問題應邀發表演講。他直截了當地這麼說道:
今晚,我被選來講述人際關係的挑戰,其理由有二。第一……然後,他又接著說,第二……在整個談話過程中,他都極其注意地讓聽眾逐一了解他的論點,然後才步入結論。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對人類行善的潛在力量失去信心。
要想讓整個演講在聽眾中留下鮮明簡潔的印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你說明的過程當中,把要點一個個地列舉出來。
我的第一個要點是……你可以像這樣簡單明了地說出來。在你討論自己的論點的時候,可以明白地向聽眾宣示這是你的第一個論點,然後是第二、第三……直到結束為止。
著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也喜歡采取這種方法。隻是有點小小的改變:
我的主要重點是……他這樣開始,刺激經濟複蘇最簡捷有效的方法是:減少中下階層的課稅——因為這些階層通常都會用盡所有的收入。
尤其……他又繼續說道。
接著……
還有……
其中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第二……第三……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加緊減少對中下階層的課稅,如此才能增加群眾的購買力。這樣的演講自然條理清楚,聽眾也就能樂意傾聽接受了。
(2)為聽眾提供認識角度
用下列一種或幾種方式使聽眾對你的演講主題產生一定的認識角度。
①運用類比,拓展演講藝術的空間,把主題契入熟悉的框架裏
特定而神似的類比是演講者用自己長期使用並對之產生感情的事物作類比物的一種類比。由於這種類比物不具有廣泛意義,所以它是臨時的選擇和運用。這種類比物雖然不具有廣泛意義和形似意義,但它是演講者深切感懷的、具有特定意義和神似意義的類比。
一個單位的領導,在新年初進行了一次演講,向在本單位兢兢業業工作多年的同誌表示誠摯的敬意。他選擇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支鋼筆做類比物。他說:
我多年使用的這支筆是世界著名品牌的筆。它造型優美、性能良好、堅固耐用、品質超群。它書寫著我人生和事業的答卷。它是我人生和事業的助手,它的價值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用數據來統計的。各位同人,多年來我和你們共事,和你們朝夕相處,和你們共患難共歡樂。我深深體會到你們和我的這支筆一樣,你們品質超群,你們寫下了中國建築史上充滿艱辛和輝煌的篇章,你們也是世界的著名品牌。多年來你們表現出的職業道德水平無與倫比,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創建了團結和奮進的風氣,你們過硬的技術創造出一個個建築史上的奇跡。是你們多年來出色的工作,使我們公司譽滿全球,居同行業前茅。你們貢獻的最大價值是你們樹立的榜樣。你們以實實在在的為人風範告訴世人,什麼是正確的人生態度和敬業精神,什麼是精湛的技術。在你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價值是無論怎樣頌揚都難以窮盡的……我為你們感到榮耀,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②把演講放在曆史範疇中
另一個能夠使聽眾對演講內容有個大體印象的方式是把它放在曆史範疇裏。這樣可以幫助聽眾了解演講題目的背景,以及哪些事件造成了現在的狀況。
你也許願意把自己的演講放在更加廣闊的曆史背景下。
這裏我們討論的是簡單的曆史複述。在許多演講當中,相當詳盡地敘述過去的事件非常重要,這種情況下曆史應該成為演講的主要內容。看看你的主題句,想一想它是什麼意思。
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軍事活動家,在風華正茂時,都建立起了了不起的功業的。民族英雄嶽飛20多歲帶兵抗金,當節度使時才31歲;其子嶽雲12歲從軍,14歲打隨州率先登城,成為軍中驍將,20歲時就當了將軍。曾經統率大軍席卷歐洲大陸的拿破侖,從巴黎軍事學院畢業時不過是炮兵少尉;法國大革命時參加革命軍,1793年率部在土倫戰役中擊潰保皇複辟勢力被晉升為少將時才24歲;統兵攻打意大利,不到30歲即當了東線和南線的指揮官;獨當一麵,任國防部長時才40歲。在我國軍隊裏,許多老帥,多數不也是在二三十歲時就當了師長、軍長、軍團長以至方麵軍總指揮了嗎?可見年輕與辦事不牢之間沒有必然聯係,關鍵是有才與無才。套用一句古話來說:有才不在年高,無知空活百歲。
在這篇演講中,演講者為了論證年輕未必辦事不牢這樣一個觀點,先後引用了嶽飛、嶽雲、拿破侖等多個少年有為者的事例,以確鑿而充分的事實證明了年齡與才能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對聽眾很有說服力。
33.演講中的邏輯思維
演講中邏輯思維的運用對演講觀點的表述和意思的表達都非常重要。好的邏輯思維需要我們用好的手法來表示。
在演講中,演講者要想把自己的思想通過有聲語言準確地傳達給聽眾,這不僅需要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而且需要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1)邏輯是增強演講語言表現力的必要條件
語言與思維有著緊密的聯係。思維離不開語言材料,依存於語言材料,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和存在;語言是思維的產物,是思維成果的載體,語言能促進思維的抽象度和靈活度。使用語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變信息為思想、變思想為信息的中間變換過程。可以說,掌握語言,實際上就是最好的思維和思維方式的訓練。言語不但是思維的媒介物,而且是思考的一種偉大及有效的工具。
演講中的詞語、句子、複句、句群與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相對應,演講要求用詞準確,邏輯要求概念明確,二者互為表裏。演講要求句子通順、完整、正確,實際上二就是邏輯上的判斷恰當;演講要求正確組織複句和句群,也就是要求合乎邏輯的推理,有說服力的論證。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合乎邏輯,是演講語言正確表達的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演講語言正確表達就無從談起。因此,那些優美動聽的演講詞總是包含著無懈可擊的邏輯性。
趙屹鷗在《忌妒是一種卑劣的心理》的即興演講中說:
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忌妒是一種病態心理的反映,常常表現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忌妒反映了人心胸狹窄和品格的低下;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忌妒則是民族精神的腐蝕劑,國家興旺發達的絆腳石。總而言之,忌妒是一種卑劣的心理。
這段演講詞從不同的側麵揭示了忌妒的實質,運用歸納推理使論證非常有力。
(2)邏輯是演講結構各部分之間聯係的紐帶
邏輯是聯係演講結構各部分之間的一條紅線,是決定演講整體美的主要因素。如果演講結構整體沒有邏輯性,忽而講這,忽而講那,各部分互相脫節,前後不照應,首尾不連貫,整個演講就不能自圓其說,更難以說服、教育聽眾。
人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乘客情態各異的擠車坐車場景,也通過不同傳播媒介熟悉張海迪身殘誌不殘、奮發圖強的事例。這些材料似乎並不相幹,如果簡單地堆砌在一起,並無多大意義。然而,《強者之歌》的演講者卻運用比喻法把它們聯係在一起,顯示出它們內在的邏輯關係。演講者首先以車廂內不同位置的乘客來比喻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接著話鋒一轉,從汽車談到張海迪的輪椅車,引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話題:怎樣才算強者?誰是強者?接著演講者用海迪靠那輛隻有人力啟動的輪子車,走到了時代最前列的事實,闡明了強者的動力,強者的道路,並且熱情地讚揚了為時代無私奉獻的教師職業是強者的職業。顯然,如果離開了提出論題、具體分析論證和最後歸結的邏輯框架,這些內容就失去了依托。而成為一盤散沙。
所以,掌握演講中的邏輯,有助於運用適當的邏輯形式,合乎邏輯地表達和論證思想,使演講中心明確,結構嚴謹,具有說服力。
邏輯對演講的實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演講者隻有學習和掌握演講的邏輯知識,才能更自覺地運用邏輯規律正確認識客觀世界,形成演講結構框架,合乎邏輯,進而準確、巧妙、形象地表達和論證思想。
34.演講中的邏輯規律
邏輯規律是指人們在思維活動中,使用概念、判斷進行推理和論證時,要使思維保持確定性和常規所應遵守的規律。常見的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1)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是使思維和語言表達具有論證性的一條規律。其內容是:在同一思維和論證過程中,一個思想被確定為真,總是有充足理由的。它要求人們在任何一個論證中,都必須為自己的論斷提供充足的理由。
演講中應用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是:用作理由的判斷必須真實;理由與推斷之間要有必然的邏輯聯係,能從理由必然地推出所要論證的論題。違反充足理由律,就要犯虛假理由或推不出的邏輯錯誤。
虛假理由是指用來論證新推斷的那些判斷是假的或是不能成立的。推不出是指在論證過程中,盡管用作理由的判斷也是真的,但與推斷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聯係,不能用它必然地推出所要論證的判斷論題。
有人在論證火星上有生物時說:因為火星上有許多條件和地球是相同的,如它們都圍繞太陽自轉,溫度都不過高過低,都有大氣層包圍,都有水。地球上有生物,足見火星上也有生物。這個推斷中的理由盡管都是真的,但這些理由隻能推出火星上可能有生物的結論,而不能必然地推出火星上有生物的結論。論證者在此犯了推不出的邏輯錯誤。
(2)矛盾律
矛盾律指的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它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具有矛盾關係或反對關係的判斷,不能承認它們都是真的,如果承認其中一個是真的,必須承認另一個是假的。遵守這一規律,就可以避免自相矛盾的錯誤,保證思維與語言一致,思維與表達首尾連貫。
演講中應用矛盾律是有條件的,即必須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如果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條件下,對某一事物做出兩個互相反對或互相矛盾的判斷,就可能都是真的。例如,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在這裏藐視和重視是針對事物的不同方麵說的,沒有違背矛盾律。又如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法,並無邏輯矛盾。所以,判斷是否自相矛盾,要從思維的角度看,而不要隻看語言形式。
作為邏輯規律,矛盾排除的是思想的自相矛盾,而不排除客觀事物本身包含的矛盾。在演講中應用矛盾律揭露邏輯矛盾,一定要劃清邏輯矛盾和客觀事物固有矛盾的界限。前者隻存在於人們的思維和表達中,後者則在客觀世界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3)同一律
同一律指的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個思想自身總是保持同一的。所謂同一思維過程,就是同一時間、同一關係,對同一對象的思維過程。
任何正確的思想都是合乎同一律的。演講中要遵守同一律,就是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論是使用概念,還是使用判斷,都必須保持確定的內容,不能隨意改變。隻有這樣,才能使演講思路清晰,內容確定,使聽眾能夠接受和把握。如果違反同一律,隨意更換概念和判斷的含義,就會使演講陷入混亂,失去嚴密性和科學性。
所謂概念保持同一,就是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概念內容不變,原來在某種意義上使用某個概念,就應該一直按照這個含義使用這一概念,不能隨意改其含義,也不能混淆不同概念。違反這一要求,就要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所謂判斷必須保持同一,是指在運用判斷進行推理、論證問題時,判斷必須保持確定的意義,不能用另外的判斷來代替它。違反這一要求,就要犯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
總之,偷換概念、偷換論題和混淆概念、轉移論題,從邏輯上講沒有區別,都是違反同一律關於概念、判斷必須保持同一的要求。隻是我們在揭露這種錯誤時,將無意之中違反這一要求的錯誤叫混淆或轉移,而將故意違反這一要求的詭辯叫偷換。
(4)排中律
排中律是使思維及語言表達具有明確性的一條規律。其內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它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或議論過程中,必須在互相矛盾的兩個互相判斷中肯定一個,而不能兩個都否定,也不能含糊其辭。遵守排中律,可以保證思維的明確性。如果違反排中律,承認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都為假或含含糊糊,就會犯模棱兩可的邏輯錯誤,造成思想混亂。
排中律要求演講要旗幟鮮明。演講中常見的違反排中律的表現是,對事物無所斷定或貌似有所確定,實則根本無所斷定。例如:有人說《紅高粱》是部優秀影片,有人說《紅高粱》不是一部優秀影片,這兩種觀點我都不讚成。這段話對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同時給以否定,貌似斬釘截鐵,旗幟鮮明,實際上是根本無所斷定。
在演講中,要注意把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適用範圍區別開來。排中律隻適用於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之間,而矛盾律既適用於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之間,也適用於兩個互相反對的判斷之間。
35.證明與反駁的技巧
演講中經常用到證明和反駁的技巧。演講中隻有充分證明自己的觀點才能讓群眾接受自己的觀點。而反駁也是為自己的觀點服務,這些都是為演講的內容服務的。
演講中的證明
任何證明都是由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三部分組成的。
論題,就是需要通過證明確定其真實性的那個判斷。我們演講的目的在於表明自己的觀點、主張,即表明讚成什麼、反對什麼。演講中被證明的觀點和主張就叫做論題。
論據,就是用來確定其真實性的那些依據,也就是演講者所陳述的事實和道理。
論證方式,就是揭示論據和論題之間具有怎樣的邏輯聯係,也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題的過程。演講者如果有了一個正確、鮮明的觀點,又有了許多足以使人信服的事實和理論做依據,但假如沒有一個恰當的從論據到論題的推演過程,仍然不能算是好的講演,隻能是觀點和材料的大摻和。所以,一個完整的證明,必須是一個從論據到論題的推演過程,這個推演過程就是論證方式。
證明的類型
根據證明的不同方法,證明又可分為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
(1)直接證明
直接證明是從論據的真實直接推出論題的真實的一種證明方法。直接證明也可借助於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形式來進行。
(2)間接證明
間接證明是通過證明反論題(與論題相矛盾的判斷)的虛假性,進而斷定原論題的真實性的一種論證方法。間接證明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選言證法和反證法。
選言證法。它是將論題作為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支,運用否定肯定式確定其他選言支為假,從而確定論題為真的一種間接證明法。
反證法。它是通過確定與論題相矛盾的反論題的虛假,然後根據排中律,由假推真,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的一種方法。
在演講中,常常可運用反證法,反證法運用得好,說服力是很強的。但必須注意,運用反證法,反論題與原論題必須是矛盾關係,而不能是反對關係,因為具有反對關係的兩個判斷可以同時為假。
根據不同的推理形式,證明可以分兩類:演繹證明和歸納證明。
演繹證明是運用演繹推理所作的證明,即用一般原理來證明特殊事實的一種證明。在這種證明中,論據主要是一般性原理,論題是關於某種特殊事實的論斷。
歸納證明是借助於歸納推理進行的證明,即用某種典型的關於特殊事實的判斷來證明一般原理的一種證明。
在實際思維過程中,作一個具體的論證,常常把以上四種證明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往往既運用演繹證明,又運用歸納證明,既運用直接證明,又運用間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