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結尾,魯迅講道:今天我帶來一幅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結晶,請大家欣賞欣賞。說著,他一隻手伸進長袍,拿出來一卷紙。打開看時,原來是一個月份牌,上麵畫著一個病態醜陋的女人。全場頓時哄堂大笑。
有一次,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應邀到某中學演講。他上台後,並沒有急於演講,而是試圖把演講台上的鮮花挪開。同學們都很詫異,不明白他要做什麼。等把鮮花挪到一邊後,他這樣開場道:我不願我的前方鋪滿鮮花,那會使我看不清前行的路!台下沉默了幾秒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洪戰輝巧把鮮花當成道具,用鮮花來象征榮譽,並借題發揮點破玄機,即擔心鮮花(榮譽)擋住他前方的路,從而使得演講寓意深刻,富含哲理,不僅表明他淡泊名利的態度,而且展現了他永不滿足、敢於拚搏的精神,深化了演講主題,激發了聽眾興趣。
由此看來,巧用道具,給演講加點美味的作料,不僅能深化演講主題,還能激發聽眾的興趣,把演講烹製成人人都愛吃的美味佳肴呢。
在一次演講中,高二(2)班的張旭上台時拿了兩杯液體,一杯黃色的,一杯白色的。他指著兩杯液體這樣開場道同學們,假如讓你們選擇其中一杯嚐一嚐,你們會選擇哪一杯呢?請選擇白色的同學舉手。
有幾個同學舉起了手。接著,張旭又請選黃色液體的同學舉手,結果有一多半的同學舉了手。隨後,他請兩位同學分別嚐了一下兩種液體,品嚐黃色液體的同學吐了吐舌頭說好苦!而另一位同學卻說:好甜!
這杯黃色的,外觀悅目,看起來像果汁,但它卻是黃連水;而這一杯,普普通通,像一杯白開水,但它卻摻著甜甜的蜂蜜。張旭笑了笑,繼續演講道,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根據事物的外袁來判斷其實質,外表華美豔麗的不一定是好東西,而外表樸素平常的也不一定是壞東西。過於注重外表,往往會上當受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張旭演講的目的是要讓聽眾明白過於注重外表,往往會上當受騙這一抽象道理。他並沒有一上來就把觀點拋給聽眾,讓聽眾被動地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以兩杯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液體充作演講的道具,先讓聽眾從液體的選擇中獲得直觀的感受,讓他們預先品嚐到外表悅目的不一定甘甜,外表普通的不一定苦澀後,再由此生發議論,揭示演講主題。其演講中道具的運用,不僅起到了化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的作用,從而有利於聽眾接受其演講觀點,而且還使演講具有哲理意味,深化了演講主題。
當然了,炒菜時該放哪種作料,要放多少都有講究。演講中運用道具也是這樣,所選用道具必須為演講主題服務,否則隻會嘩眾取寵,得不償失。隻有精心準備,把道具作為演講的一種輔助手段,確保道具能對論證主題起到積極作用時,才能使得作料恰到好處,為演講增輝,進而收到良好演講效果。
58.虛實結合的說服技巧
要想通過演講塑造人們的靈魂,首先必須了解和掌握人們的思想實際,並針對人們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演講,這樣才能收到效果,達到演講的目的。如果連人們的思想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困惑都不了解,你的演講隻能是隔靴抓癢,泛泛而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因為參戰而必須動員青年服兵役,但多數青年因為懼怕死亡,因而抵製五角大樓的號召。
俄亥俄州的地方行政長官也是無法說服當地青年參軍,正當他焦頭爛額之際,有人向他介紹一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來作演講。
這位心理學家精心準備之後,信心十足地來到招募現場,麵對台下怒氣衝衝的青年,他沉默了五分鍾,然後用濃厚的男中音演講:
親愛的先生們,我和你們一樣特別珍惜自己的生命。青年們見他很有學者風度,說話又切合自己胃口,便安靜地聆聽。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熱愛生命無罪。因為每個人隻有一條生命。憑良心說,我同樣反對戰爭、恐懼死亡。如果要求我到前線去,我也會和大家一樣逃避這項命令。大家聽得更專注了。他話題一轉,緊接著說:
但是我也存有另外一種僥幸心理:假如我服兵役,可能隻有一半的幾率上前線作戰,因為也有可能留在後方。即使我上了前線,作戰的可能也隻有一半,因為說不定會成為某位長官的助手留在安全的地方。萬一我扛搶上戰場,受傷的可能也隻有一半。即使不幸掛彩,輕傷也不至於受到死神的召喚。如果是重傷,或者醫生可以幫助我逃出鬼門關。
如果我不幸為國捐軀,親友們也會為我驕傲,父母不但會頒發一枚最高勳章,還有一筆數量可觀的撫恤金和保險金。鄰居的小孩也會以我為勇士,把我當偶像來崇拜。而我,作為偉大的戰士也會進入天堂,來到慈祥的天父身邊,說不定還會見到萬人敬仰的華盛頓將軍呢!
青年們聽了這番精彩的演講,早把恐懼拋到腦後,大家以強烈的榮譽感紛紛報名參軍。
心理學家的演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分析其演講成功的原因是:心理學家開始演講後,換位思考,以己度人,把自己放在青年們的角度去演說:我和你們一樣……第一句話就切合了聽眾的心理,集中了青年們的注意力。
緊接著說:憑良心說,我同樣反對戰爭、恐懼死亡……三兩句話便說出了聽眾的心聲。心理學家無疑用自己的真誠與理解消除了青年們對心理學家作說客的抵觸心理,增強了聽眾們的認同感。
說服青年去參軍,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他們的恐懼心理,所以,心理學家話鋒一轉,運用假設假如我服兵役,可能隻有一半的幾率上前線作戰……,假如萬一即使等句式,逐層遞進,巧妙地向青年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就是上前線參戰,死亡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你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死亡而恐懼。
運用假說的說理方式,使演講說理充滿了戲劇性,使講道理的演講風趣幽默,又入耳入心。神不知鬼不覺地化解了聽眾的恐懼心理。
說到參戰死亡是不容回避的話題。如果我不幸為國捐軀……還有一筆數量可觀的撫恤金和保險金。心理學家從實處著手,用撫恤金和保險金消除青年們戰死後,父母誰來照管的後顧之憂。
緊接著,心理學家再由實入虛,談到為國捐軀者將獲得的榮耀:一位偉大的戰士也會進入天堂,來到慈祥的天父身邊……這樣虛實結合的說理方式,為國捐軀也就成了青年們義不容辭的神聖的職責了!死亡變成犧牲,無疑增強了聽眾們的榮譽感,徹底說服了青年們。
59.用故事走近聽眾
很多同學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快樂,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獲得生活的智慧。中學生演講,與其幹癟枯燥地高談闊論,不如用精短簡潔、生動感人的故事走進聽眾,啟發大家思考。在演講中運用故事,即以故事為素材,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對於中學生而言,也是比較好把握的。
(1)以事引入,讓聽眾在回味中尋求同感。
張曉力在演講《從此不受那時髦的苦》中,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曆的穿衣服趕時髦的故事:
前一陣子黑色服裝很流行,我這時尚達人可不肯落後,於是緊跟潮流,也買了件黑色衣衫套在身上,還配了條黑色褲子。嘿,真挺帥!我走在滿目是滌蓋棉校服的校國內,真是得意極了!你能說趕時髦不好?得意中,我的頭又略抬起幾分。趕上時髦的同學大概都有過這種感覺吧,不過也許還有另一番滋味——我本來是球場上的一員驍將,這套時髦衣服套身上後,球技大減。單是那兩條緊緊裹住腿的褲管,就使我的速度優勢大減。另外,球打在身上,那格外明顯、髒兮兮的球印更是可惡。唉!這時不能不叫人懷念起那耐磨實用的滌蓋棉校服了。想一想,也隻能怨自己,何必讓時髦牽著自己的鼻子走呢……
演講中講的故事可以是同學們成長過程中的親身經曆,也可以是媒體報道的焦點等。這些故事是最鮮活、最接近聽眾的素材,自然而然地把聽眾帶入相同生活經曆的回味中,使人聽起來感到熟悉和親切,引發聽眾對故事內容的深思。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中學生要學會講述自己的戰事。張曉力針對一些同學追趕潮流,什麼流行就追趕什麼,漸漸找不到自己影子的現象。以自己趕潮流穿衣服的親身體會,講述了趕時髦的另一種滋味:盲目地趕時髦,隻會被時髦牽著鼻子走,丟失自己鮮明的個性。親切可感、以事引入的故事拉近了聽眾和演講者的心理距離,更好地走進了聽眾。
(2)以情感人,讓聽眾在感動中受到震撼。
在曾奪得全國紀錄片大獎的《鄺丹的秘密》中,主人公鄺丹的秘密是在一次演講《我的爸爸是修單車的》中說出來的:
爸爸不讓我告訴別人他是幹什麼的,但今天在這個講台上,我要自豪地告訴你們:我的爸爸是在街邊修單車的!
一次,我去體育館看表演。回來時大家都往我爸爸修單車的方向走。我心裏想:過會兒我是叫爸爸呢,還是不叫呢?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正背對著我補胎,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聲爸爸。他轉過頭,驚訝地望著我,點了點頭,又去修車了。他收攤回家後,向媽媽一個勁兒地誇耀:鄺丹跟同學們經過我那兒叫了我。還特別強調:我正給別人修車沒看到她,她過來主動叫的我。我不敢相信,我隻是在同學麵前叫了一聲爸爸,卻換來了他的自豪與歡樂。我不敢想象,這一聲爸爸,竟有這麼大的分量……爸爸有個奢望——能睡一次午覺。一年365天,他每天清晨4:30出門擺攤,晚上7點回家,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他說為了我能坐在教室和大家一起學習……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是增強演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把自己融入故事中,在細節上著力渲染,從內心深處生情、言情,謀求故事本身之情與演講需要之情的重合,讓聽者感動,震撼心靈。鄺丹的故事很動情,爸爸知道自己屬於城市邊緣群體,怕女兒沒麵子,他在理解女兒的同時,多希望她叫自己爸爸,一聲爸爸換來了他的自豪與歡樂。故事的感人之處也在於揭示出爸爸內心的矛盾,一個起早貪黑、打工為女的父親,把親情至愛演繹了出來,很多聽眾被深深感動。這個故事是整個演講的動情點,也是感染力產生之源。
(3)以理啟人,讓聽眾在解讀中獲取力量。
如李繼宏在演講《生命中最重要的》中就講述了仙女送禮的寓言故事,很有哲理:
三個仙女飛過一座王官時,看到一個正在熟睡的可愛的小王子。一個仙女說:他太惹人愛了,我們每人送他一件禮物吧。於是,一個仙女送給他健康,一個仙女送給他智慧。第三個仙女說:有了健康的身體,他可以享受人生的財富和愛情;有了智慧,他可以治理好國家。我覺得我應該送給他一顆像鷹一樣渴望高翔的心。隻有這樣,他才能充滿進取精神,才能有永不滿足現狀的靈魂;也隻有在不斷進取中,健康和智慧才能成為兩隻有力的翅膀,使他不斷向更高遠的地方飛翔。
同學們,我們就是那王子,隻要我們能在高貴心靈的引導下無所畏懼地前進,有一天,必將會成為偉大的王者!
飽含哲思的故事可以點亮心靈睿智之燈,開啟智慧寶庫之門。在演講中運用生動活潑的哲思故事,通過對故事蘊含的哲理進行闡述、挖掘和升華,啟迪同學們思考。李繼宏講述的哲理故事很有啟發意義,用三個仙女分送的禮物提出:健康可以使人好好生活;智慧可以改善處境;而一顆渴求高飛的進取之心,會讓人取得很大成就。生動的故事比空講一番道理更有說服力,更好地彰顯了演講主題。
通過上述實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演講中恰如其分地運用故事作為素材,可以使演講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進而更好地彰顯主題,根據不同表達需要講不同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走進聽眾,為我們的演講錦上添花。同學們,你們說是嗎?
60.讓演講暗藏玄機
要使演講表達得飛花落雨、生動微妙,讓聽眾笑起來,讓會場多一些歡聲笑語,沒有什麼技巧比抖包袱更為有效了。
周末,李家璐從老爸的講義中讀到這樣一則演講趣事:
在一次演講中,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談到市場經濟將在十二五期間繼續完善時,姚景源說,計劃經濟時代想胖都難,那時見人都說恭喜發福,現在你再說這話就沒人愛聽了。一次吃飯,上了3盤野菜,我說這個過去不是喂豬的嗎,服務員說是啊,可現在喂豬的野菜竟比豬肉還貴!笑聲裏,人們明白了市場給生活的巨大改善。
瞧,夠精彩吧!姚先生運用的演講技巧就是抖包袱。老爸端著茶,笑眯眯地說。
抖包袱?這不是相聲中的技巧嗎?李家璐疑惑地問。
老爸解釋說:是啊!在演講中,抖包袱就是利用提問、鮮明的對比等手法,利用或者創造聽眾的心理期待,引起聽眾對某一件事的密切關注,演講者卻引而不發,故意吊起聽眾胃口,最後抖開包袱的演講技巧。用好了,它往往會產生一種出奇製勝的演講效果。
李家璐笑著說:這麼管用,您可得好好給我講講了。
老爸把講義向後翻了幾頁,指著一個演講片段說:
咱就以它為例,來講講演講中怎麼抖包袱。你看——
在1982年之前,也正是這一個時候,倫敦出了一本被公認為不朽的小說傑作,很多人都叫它是全球最偉大的一本小說。當該書出版之初,倫敦市民,在街頭巷尾,朋友相遇,都要彼此問一聲:你讀過這本書嗎?答案一定是:是的,我已經讀過了。這本書出版的第一天,便銷出1000冊,兩星期內共銷出15000冊;自然,以後又再版了許多次,世界各國都有了譯本。在幾年前,大銀行家摩根以巨大的代價,買到了這本書的原稿。現在這本原稿和摩根的其他的無價寶物,一並陳列在紐約市的美術館中。這一部世界的名著是什麼呢?它就是狄更新寫的《聖誕節的歡歌》。
抖包袱的演講技巧有兩個步驟,一是係包袱,設置懸念,層層渲染;二是抖開包袱,出人意料,讓聽眾產生心理落差。
演講者一上來就擺出一個事實,有一本全球最偉大的小說,可他偏偏不說小說的名字,一下子抓住了聽眾,激發了聽眾的好奇心。這就是係包袱,故意將自已的意圖藏起來。之後,演講者又通過市民的議論、小說的銷量,以及銀行家巨資購買這本小說來鋪墊,層層渲染,盡最大可能掩蓋事物的真相,把聽眾的胃口高高吊起。最後,用設問句抖開包袱,揭露謎底,小說原來是狄更斯的《聖誕節的歡歌》。
怎麼樣?你可別光聽不練,再演講時不妨用用這招抖包袱!
李家璐說:那當然嘍,下周要開家長會,班主任讓我就不要溺愛該子為主題發表演講,這招正好派上用場!
周三下午,家長會如期舉行。李家璐摩拳擦掌準備上陣,他老爸坐在最後一排,笑眯眯地看著他。
李家璐上了台,鞠了一個躬,這樣講道:
上個月,我坐公交車去郊區奶奶家。我旁邊站著一位老奶奶,她雙眉緊蹙,臉色蠟黃,顯然有些暈車。可惜我沒有座,幫不了她。忽然,我眼前一亮,老奶奶左邊坐著一個體格健壯的中學生,可他對老奶奶痛苦的神情毫無反應,一心一意玩手機遊戲。我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嗨,同學……話音未落,我拍在那位中學生肩膀上的手,卻被猛地推開了。與此同時,旁邊響起了一個女人憤怒的聲音:你想幹嗎?憑什麼打我的孫子?我扭頭一看,頓時愣住了,推開我手臂和責備我的人,竟然是那位暈車的老奶奶。
當時我有些尷尬,也有些難過……有人說,現在的中學生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冷漠,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原因在哪兒?固然,中學生自身修養不夠,眼界不高,但這與做父母、做爺爺奶奶的長輩有沒有關係呢?
演講完畢,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回家路上,李家璐說:老爸,我講得咋樣?您給我評點評點——
老爸笑著說:還別說,抖包袱技巧運用得不錯!差點把我給蒙了,係包袱係得夠隱蔽的,剛開始我以為你講的是公交讓座問題,之後卻急轉直下,結果反常,講的是家長別無原則地溺愛孩子,讓人豁然開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可別翹尾巴,再接再厲!
李家璐說:放心吧,老爸!我會好好揣摩,爭取這學期學校演講比賽上再露一手!
說罷,兩人迎著夕陽,有說有笑地向家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