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3)

在演講活動中,有時聽眾會故意刁難,起哄,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演講者自己的失誤也容易導致會場的混亂。怎樣化解這些突發事件對演講的破壞呢?演講者麵對突發事件,一定要善於就事造勢,借題發揮,一定要善於臨場察言觀色,巧妙製造一定的心理氛圍以吸引聽眾,及時修正補充自己的演講內容,為演講成功打下良好基礎。

61.演講應善於察言觀色

演講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說效果,還應善於在臨場上察言觀色,以便把握住聽眾的心理變化、興趣要求,及時修正補充自己的演說內容。

(1)發問

某學校舉行紀念一二九演講報告會。當演講者講到當代青年學生應該在新的曆史時期,繼承一二九光榮革命傳統,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的內容時,少數學生竟交頭接耳地說笑起來。演講者為了避免事態的擴大,迅速發問:

講到這裏,我要向台下現在仍在說說笑笑的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想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發揚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呢……

這樣一問,不僅有針對性地啟發了聽眾的反思,起到了控場作用,而且又自然地續接下去,推動了演講的順利進行。

演講者麵對台下的說笑聲,可以直接發出詢問。這種語勢的強烈刺激,能夠激發聽眾的心理思考,引起思想反省,達到控場的目的。

(2)暫停

某縣舉行慶祝教師節青年教師演講賽,在進行決賽時,一位演講者從會場突然響起的說話聲中,意識到自己講述的某模範教師的事跡與前麵一位演講者列舉的事例重複,因而激起了聽眾的議論。他立即暫停了自己激奮的演講,並利用聽眾的瞬間注意自己的機會,迅速調整了演講內容,緊接著講道:

老師們、同學們,如果因為你們對這位教育戰線勞動模範的事跡太熟悉了,用不著我更多的敘說,那麼,我還要向大家介紹另一位在偏僻的小村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了28年,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先後救起過五名落水學生的普通民辦教師的經曆……

這樣一停,使剛剛安靜下來的聽眾穩定了情緒,隨著演講者的續講,會場重新呈現出專注的氣氛。在演講過程中,常常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現場情形:一是演講者簡潔而精彩的演講博得了聽眾的掌聲和讚語,會場洋溢著熱烈的氣氛,這是演講成功的體現。二是演講者冗長而平淡的演講引起了聽眾的閑聊和喧鬧,會場充滿了嘈雜的聲音,這是演講失誤的反應。當演講者遇到第二種情況時,麵對台下的哄鬧聲,不妨暫時停止演講。這種語流的短暫間歇,可引起聽眾的心理注意,從而改變聽覺意向,產生控場的效果。

(3)變調

某工廠團委為慶祝五四青年節,舉辦了一次專題演講比賽。一位青年工人在演講中談到自己如何發揮共青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青年爭創高產的事跡時。從會場發出的陣陣說話聲中,他感覺到了部分聽眾的厭倦情緒。他平定了一下自己的激動心情,在一段低沉的敘述後,突然提高語調,用激昂而洪亮的聲音講道:

青年朋友們,五四運動,作為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早已載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史冊,而曆史又把一個新時代的崇高使命賦予了我們……

這樣一變,振奮了聽眾的精神,說話聲開始平息,演講者抓住這一轉機,調整了思路,以飽滿的熱情和興奮的神態結束了自己的演講,受到聽眾的歡迎。

演講者麵對台下的吵嚷聲,可以迅速變化語調。這種語調的鮮明對比,能夠造成聽眾的心理反差,從而集中注意指向,達到控場的目的。

(4)控製感情,掌握分寸

當發現意外情況時,要鎮靜,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能控製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講台上驚慌失措,不要因急躁而衝動行事。

赫魯曉夫1959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的一次演講中,場內發生喧鬧,赫魯曉夫被激怒了,情不自禁地脫下自己的一隻皮鞋,用鞋跟敲打講台,想以此製止喧鬧。然而,這不但沒收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暴露了他缺乏涵養、不能製怒的性格弱點。

(5)從容回答問題

演講時,常有聽眾提出較尖銳的問題,欲將你一軍,這時候該怎麼辦呢?要學會從容地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特別是那些乍看起來十分棘手的問題。有的人采取壓製的方法,發火批評,喊別吵了,安靜下來,這樣隻會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不這樣,而是采用以誠相待、妙語解脫的辦法,變被動為主動。

(6)巧妙穿插,活躍氣氛

如果會場沉悶,要有巧妙穿插、活躍氣氛的技巧。演講者使用穿插的方法,除了把事理說得更形象、更深刻外,還可活躍現場氣氛,增加聽眾興趣。比如,講個笑話,講個故事,談點趣聞,唱支歌兒等等。

穿插也要注意:穿插進來的內容一定要同話題有關,能夠起說明、交代、補充的作用;穿插的內容務必適度,不可過多過濫,造成喧賓奪主,中心旁移;銜接務必自然順當,切不可讓人覺得勉強或節外生枝。

(7)將錯就錯,靈活處理

要想在演講中不說錯一句話是相當困難的。如果說錯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忌諱兩點:一是搔頭撓耳,二是冷場過久。有人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演說過程中冷場15秒以上,聽眾席中就會有零星笑聲;冷場30秒以上,就有少數聽眾的笑聲;冷場時間再長一點,聽眾就會普遍不耐煩了。

演說過程中,如果是漏了個別字句的小錯誤,隻要無傷大雅,不予更改為好。如果是講了一段之後突然忘了下一段該說什麼,那該怎麼辦?卡耐基介紹了幾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鑒一下:

①就地換掉話題,用上段結尾中的句子來發揮。

②向聽眾提出問題。

③如果實在是大腦一片空白,就應該臨時編一段較完整的結束語,有禮貌地結束。

62.靈活駕馭演講會場

在演講中,聽眾注意力不集中,如聊天的,看報紙雜誌的,打瞌睡的,喧鬧的,望著窗外出神的,看外麵熱鬧的,總之無所不有。碰到這種情況,演講者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及演講方法。演講者則要靈活應變,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適當的解決方法和措施。不妨采取以下對策:

(1)演講時間過長,聽眾疲倦或出現不耐煩情緒時,演講者不妨精簡演講內容,盡量縮短演講時間。

有經驗的演講家是這樣應變的:艾森豪威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時,常常出席宴會並發表演說。在一次宴會上,他排在最後一個發言。由於前麵的人演講都是長篇大論,輪到他發言時,時間已經不早了,聽眾早就迫不及待地等著就餐了。艾森豪威爾急聽眾所急,他放棄了原來準備的講稿,對聽眾說了以下兩句話:每一篇演講不管它寫成書麵的或其他形式,都應該有標點符號。今天晚上,我就是標點符號中的句號。說完,他就回到座位上了。當聽眾明白他已經演講完時,對他簡短的演講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據說,惲代英在一次報告會上也遇到類似情況。由於前麵有好幾個人演講,輪到他演講時,聽眾已經很疲倦了,為了讓聽眾振作精神,惲代英一走上講台,便出乎意料地哈哈一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聽眾也跟著笑起來。當聽眾精神興奮之際,惲代英開始了他的演講。

演講家們這些靈活的應變對策是值得我們仿效的。

(2)因外部環境引起聽眾困倦或煩躁時,演講者不妨讓聽眾休息片刻,做些活動。

大家知道,人在春眠不覺曉的日子裏和炎熱的夏天,最容易困倦和瞌睡。曾經有位演講者遇到過這種情景,他是這樣處理的:當時,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談,隻見一縷初春的陽光從會場後側的玻璃窗照射進來,照在少數人的背部上。這些人的背脊立刻覺得一陣暖和,就不知不覺地沉沉人睡了。最後,這種氣氛還傳染到前麵的人。看到這一情景,演講者暫停了演講,對聽眾說:請諸位抬起頭看看天花板。

大家以為天花板上真有什麼看的,個個都抬起頭來看著天花板。

現在再看一看左邊。大家果然又向左邊張望。

那麼諸位不妨看一看右邊……好了,這就是頭部運動。疲倦的時候,不妨做頭部運動。如仍覺疲倦,亦可以做體操活動。現在,請諸位舉起手來。大家便跟著他舉起了手……

這一方法果然奏效,聽眾做了上述活動之後,不再困倦了,又開始專心聽他演講了。

除了上述方法,要消除聽眾的困倦和煩躁,打開窗門透氣,有條件的話,開開風扇或空調,都是必要的措施。不過,演講者自身的精神狀態是最關鍵的。因為困倦可以傳染人,精神抖擻世可以傳染人。曾經有人請教一位大主教,怎樣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天下午使一群聽演講的信徒不至於打瞌睡,這位大主教回答:仆人用棒子去打那個傳教士。為什麼要打那個傳教士呢?是這位傳教士不該在這個時間去傳道嗎?顯然不是的,打的目的是來激那位傳教士,使之精神抖擻起來,從而影響他的聽眾也精神抖擻起來。因此,要使聽眾進入良好的精神狀態,演講者自己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這是至關重要的。

(3)聽眾受到外界幹擾時,演講者不妨借景發揮,即景講話,將意外發生之景與演講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

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把聽眾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演講上。例如,有位老師走上講台,剛要向同學們作《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的演講,這時外麵隱約傳來音樂係的練歌聲,同學們一下被吸引過去了,很多人伸長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聲議論。麵對這種情況,這位老師馬上調整了自己的開場白,她大聲問:誰是張明敏的崇拜者?這意想不到的提問,一下子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很多人大聲回答道:我!有的甚至舉起了手。這位老師接著又問道:最喜歡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國心》!(當時正流行這首歌)這位老師微笑地說:那我和你們是同黨!(同學們情緒熱烈,笑聲)我最喜歡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兩句。可是前幾天,我在我的同學家裏卻看到了她穿著一套日本和服照的照片,談話間還流露出,隻要能出國,讓她做什麼都行。我真不知道,我這位同學的中國心哪裏去了,她的自尊心、自信心哪裏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人啊,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話音剛落,同學們便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老師之所以能成功地將同學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關鍵在於她善於將眼前意外發生之景與講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且結合得天衣無縫,巧妙無比,難怪聽眾為她喝彩。

(4)當聽眾席中發出怪異的聲音打斷了演講時,演講者不妨用幽默予以批評與製止。

在演講中,有時候會碰到這種情形:演講者正講得興致勃勃,聽眾也正聽得津津有味時,突然有人學雞叫,學狗叫,吹口哨等,引得聽眾哈哈大笑,打斷了演講者的思路,分散了聽眾的注意力,對此,演講者必須予以批評與製止。由於發出怪聲者多是調皮搗蛋之人,這種人喜歡挑釁他人,如果嚴厲批評,他可能會跟你對著幹,多叫幾聲給你聽,結果更糟。不妨用幽默去批評,讓笑聲挫敗他的銳氣和頑氣,效果會更好。例如,英國文學家查爾斯蘭姆有一次正作演講,忽然有人故意發出噓噓的怪聲搗亂。蘭姆說:據我所知,隻有三種東西會發出噓噓聲--蛇、鷲鳥和傻子。你們幾位能到台前來,讓我認識一下嗎?他的批評幽默而禮貌,幾個搗亂分子乖乖地低下頭來,不敢再作聲了。又如,亨利比徹爾在一次演講會上正滔滔不絕地講著,突然,一個喝得醉醺醺的人在下麵學公雞叫,引得聽眾大笑,攪斷了比徹爾的演講。比徹爾有意看了一下表,然後說道:怎麼回事?難道天要亮了嗎?我簡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級動物的本能是不會錯的。比徹爾的幽默也逗得聽眾哄堂大笑起來。在笑聲中,那個學雞叫的人似乎清醒了一些,不好意思叫了。可見,用幽默批評搗亂分子效果蠻好的。

63.巧妙應對自身失誤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演講者在演講中出現失誤是在所難免的,諸如忘了演講詞,或念錯詞了,或講漏了,或上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絆倒了東西,或被聽眾發現衣服紐扣扣錯了等等,這都是常有的事。出現以上失誤,演講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因為慌亂會使你一錯再錯,局麵會更難收拾。重要的是演講者要鎮定自若,急中生智,靈活應對。

(1)忘了演講詞時的補救措施

演講中如果忘了演講詞,演講者千萬別讓自己卡殼時間太久,而應強使自己集中思想,爭取在兩三秒之內回憶忘掉的詞語。實在想不起來,可根據原來的意思另換詞語,或者幹脆另起一行,將下一段內容提上來講。

(2)出現遺漏或念錯詞、講錯話時的補救措施

演講時如果出現遺漏或念錯詞、講錯話的失誤,演講者最好能夠悄悄改過,不露痕跡。比如,發現自己漏講了某一點,某一段,可以隨後補上,不必聲張;念錯某個字詞,或講錯某句話,也可以及時糾正,或在第二次出現時糾正。萬一聽眾發現了你的錯誤,也不要緊,演講者不妨將錯就錯,自圓其說。在這方麵表演藝術家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例如,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前,有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到馬季登台表演時,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回聽眾不笑了,而是竊竊私語,怎麼回事,連你也錯嗎?這時,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幾句話博得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笑聲。馬季機智巧妙地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彈唱家馬如飛在一次表演時,不慎將丫環移步出了房唱成了移步出了窗。聽眾聽後哄堂大笑。馬如飛知道唱錯了,但他不慌不忙,鎮定自如地補上了一句:到陽台去曬衣裳。聽眾一聽這巧妙的補白,報以熱烈的掌聲。誰知一疏忽,他又把六扇長窗開四扇唱成了六扇長窗開八扇,這時觀眾不再喧嘩了,靜靜聽著他如何補漏。馬如飛依然不慌不忙,他以豐富的舞台經驗繼續唱道:還有兩扇未曾裝。台下頓時掌聲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