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2 / 3)

演講者如果出現類似失誤,完全可以借鑒這種補救的做法。例如,上海市某高校有一位同學作演講時,想用一段詩作為開場白:濃濃的酒,醇醇的……,但他一上台就念成了酒——,將濃濃的漏掉了。他靈機一動,將錯就錯,幹脆將詩改成:酒--濃濃的、醇醇的……聽眾對他的妙改報以熱烈的掌聲。

(3)出現跌倒或扣錯扣子等失誤時的補救措施

上台演講時不小心跌倒了,或聽眾發笑時才發現自己衣服扣子扣錯了,或拉練沒拉好,或帽子戴歪了……遇到這種情形,演講者多半會感到尷尬。笨拙的化解方法是,演講者可以跟著聽眾笑到一塊,在笑聲中恢複常態,對此聽眾一般是不會介意你的失誤的。高明的化解方法,當然是演講者能夠借事發揮,說幾句巧妙的開場白。

例如,曾有一位演講者步上講台時,不慎被話筒線絆倒了。當時台下聽眾發出了一片唏噓聲和倒掌聲,氣氛降到了零點。這位演講者爬起來後,不慌不忙地走到話筒前,微笑著對聽眾說:同誌們,我確實為大家的熱情傾倒了!謝謝!頓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為他這絕妙的應變和開場白喝彩。又如,獲得1952年度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雪莉布絲萊上台領獎,由於跑得太急,上台階時絆了一下,差點摔倒。她在致詞時說道:我經曆了漫長的艱苦跋涉,才到達這事業的高峰。這句應變的開場白簡直妙不可言。她將上台領獎遇到的挫折與拍電影曆經的艱辛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揭示了達到事業頂峰的真諦,同時又化解了摔跤的尷尬,可謂一舉兩得。

64.應對突發事件的技巧

演講中,有時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這時要恰當的運用應變技巧:

(1)失誤。講話中說錯話,如果不影響問題的表達,聽眾又聽不出來,可不必去糾正。如果是關鍵性的問題,那就必須給予糾正。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正確的話再講一遍,聽眾也就明白了。如:李燕傑在一次講話中,由於失誤,說錯了一句關鍵性的話,話音未落,他便覺察到了,於是他就自問自答的說了一句:這句話是對的嗎?不對。然後他又按正確的說法說了一遍。這種糾正失誤的辦法,反映了講話者的應變能力。

(2)興趣轉換。當你在講一個自己認為非常重要,而又需要詳細講述的問題時,突然一個你認為不需要詳細講的小問題卻引起聽眾的興趣和關注。這時千萬不要按計劃講,否則聽眾就會不滿意,就會不願意聽,必然影響講話效果。正確的做法是不回避聽眾感興趣的問題,繼續講下去,這樣再講到原來的問題,聽眾也會感興趣。比如,一次教學講座,一位教授講到教學中要引入比較教學法,列舉了教學中的例子。之後他說了一句不僅教書如此,育人也常用到此法,觀眾眼睛一亮,他抓住這一點就此展開講,又列舉了許多育人的例子,大家聽的很感興趣。

(3)反應冷漠。在講話中,或由於時間、環境的原因,或由於內容方法的原因,講話引不起聽眾的興趣,會場上出現困倦、溜號、交頭接耳,甚至開小會的局麵。這時講話者切不可一意孤行的講下去,而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應急措施。比如聽眾對你講的某部分不感興趣,那麼你就當機立斷壓縮這部分內容。

如果聽眾有些懶散,精神不集中了,你可以設置一些懸念,激發聽眾的興趣,調動聽眾的情緒,也可以用提問的方法,如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得怎麼解決呢?這樣的提問,促使聽眾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使聽眾對你的講話引起注意。

(4)收到條子。聽眾在聽講中,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向講話者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求和各種問題,其方式多是通過寫條子的辦法。這是正常的,是聽眾認真聽講,並肯思索的表現,講話者必須報以歡迎的態度。條子遞上來了,最好的處理辦法是暫時放在一邊,如果看,不僅打斷講話的思路,也要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待講完後再看條,根據聽眾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這裏要求實事求是的態度。能答就答,不能就說明,反對不懂裝懂。

如果聽眾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同意自己的觀點,可以采用下麵的對策:

①突出共同的基礎。

②修正自己的目標,要試圖立竿見影。

③多花一些時間建立自己的可信度。

④激發聽眾的公平意識:不管你們是否同意我的觀點,我相信你們會聽我把話說完。

(5)運用幽默

例如,達爾文在一次演講中,剛說出題目,有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士就站起來,帶著戲謔的口吻問道:聽說您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達爾文答道:是的。這位美女繼續說:那麼,我也屬於您的論斷之列嗎?達爾文彬彬有禮地答道:那當然噦!不過,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達爾文幽默風趣的回答博得全場一片笑聲。

以幽默著稱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一次正準備作即席演講,一位媚態十足的女士對他說:丘吉爾,你有兩點我不喜歡。哪兩點?丘吉爾問。那女士說: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須。丘吉爾聽後,彬彬有禮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的任何一點。丘吉爾有一回訪問美國,剛作了幾分鍾的演講,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站起來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丘吉爾狡黠地笑了一笑,說: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丘吉爾的幽默令反對者悻悻而去。

65.有力回擊故意刁難

演講時,聽眾對演講者大都是尊敬和友善的,有時提出一些質疑也是出於善意。對此,演講者要持歡迎的態度,並要認真地給予解答。但也不可避免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提出一些帶歧視、輕視、敵視性的問題,故意刁難演講者,對此,演講者應毫不客氣地給予回擊。如何做到有力回擊?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參考:

(1)避實就虛

例如,周恩來總理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又被一位西方記者問道: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聽出他是在譏笑我國貧窮,對此,周總理沒有作正麵回答,而是巧於迂回,避實就虛地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接著,周總理作了這樣的解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麵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l分的十種主輔幣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是由全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金融機構,有全國人民作後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它所發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周總理的一席話可謂語驚四座,人們對他的機敏應變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

(2)針鋒相對

例如,當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傳播開來時,英國教會曾召開過一次辯論演講會。會上,一位大主教突然對赫胥黎教授進行人身攻擊,他說: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邊,他是想等我一坐下來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為照他的信仰,他本來是猴子變的嘛!不過,我到要問問,這個猴子子孫的資格,到底是從祖父那裏得來的呢,還是從祖母那裏得來的呢?赫胥黎針鋒相對地回答:我斷言--我重複斷言:要說我是起源於彎著腰走路和智力不發達的可憐的動物,我並不覺得羞恥;相反,要說我起源於那些自稱很有才華,社會地位很高,卻胡亂幹涉自己所茫然無知的事物,任意抹殺真理的人,那才真正可恥!雄辯的哲理使大主教瞪著大眼,無言以對。

(3)順水推舟

例如,作家諶容有一次應邀到美國一所大學演講,她剛登上講台,有人就給她提了一個難堪的問題: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中國共產黨員,請問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諶容順水推舟地答道: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確實還不是中國共產黨員。但是,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尚無離婚的跡象,可見,我同中國共產黨的感情有多深。諶容巧妙得體的回答博得了台下聽眾的稱讚。

(4)反唇相譏

例如,在一次宴會上,長相消瘦的蕭伯納正準備致詞,一個腦滿腸肥的資本家譏笑說道:啊,蕭伯納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蕭伯納微微一笑,反唇相譏道:嗯,先生,我見到您,就知道了世界上正在鬧饑荒的原因。

德國大詩人海涅因為是猶太人而常常遇到無理攻擊。他在一次演講中,有一個旅行家突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反唇相譏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5)欲抑先揚

例如,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在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當他正在就我國經濟建設成就以及我國的對外政策作演講時,一位西方記者不懷好意地站起來問道:請問總理先生,中國可有妓女?周總理用堅定的口吻答道:有。頓時會場騷動。當人們驚訝之餘,周總理緊接著說道:在中國台灣省。這一欲抑先揚的回答博得了全場一陣掌聲。

當代演講家李燕傑有一次在美國演講時,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一位美籍華人問道:請李先生回答,王(指叛國分子王××)創辦的雜誌《中國之春》上揭露的大陸的弊端到底是不是事實?李燕傑當即回答:大部分是事實。但是,李燕傑緊接著說:他講的這些事實都是過去完成時,誰想了解大陸情況,請聽本人的,本人講的是現在進行時!好一個現在進行時!人們為他欲抑先揚的巧答報以熱烈的掌聲。

(6)反戈一擊

例如,有位演講家在演講結束時,台下有一學生突然連珠炮式地向他發問:

學生:先生,您今天是第一次演講失敗嗎?

演講家:那當然是第一次啦。噢,你們當學生的怎麼總愛問這個問題?

學生:演講時,您覺得什麼樣的字音最容易說錯?

演講家:錯。

學生:您演講開始時,從來不說的是什麼?

演講家:結尾。

回答了學生的問題後,演講家也來個出其不意,反戈一擊:

演講家:我方才講的冷縮熱脹的道理你懂了嗎?

學生:懂了,先生。冬天白天短——冷縮;夏天白天長——熱脹。

這時,台下出現了哄堂大笑,這位發問的學生才知道說錯和失敗的是自己,不禁羞紅了臉。

66.適當地插入笑談趣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聽講話的注意力每隔七八分鍾就會有所鬆弛。因此,無論是談話還是演講,適當地插入一些笑談趣事,對於吸引聽眾,活躍氣氛,密切與聽眾的交流頗有益處。

魯迅先生曾說過:外國的平易地講述學術文藝的書,往往夾雜些閑話或笑話,使文章增添活氣,讀者感到格外的興趣,不易疲倦。但中國的有些譯本,卻將這些刪去,單留下艱難的講學語,使它近於教科書。這正是折花者,除盡枝葉,單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氣都滅盡了。這段話批評了不重視趣聞和笑談的古板現象。

由此可見談笑風生、巧問妙答正是口才也是演講藝術的一大特征。缺乏幽默感應變力的人,不能算是健談者和有口才、善演講的人。即使是應付嚴肅的難題,比如談到死亡,也最好是幽默開放一些。法國思想家梭羅臨終前,他的姑媽在病床邊問他:你和上帝之間已經達成和平協議了嗎?梭羅回答:我不記得我和上帝之間爭吵過。一個站在絞刑架上、即將被絞死的犯人,看著眼前的繩套問:這玩意兒可靠嗎?盡管這屬於黑色幽默,卻也是一種精神力量。

演講中常常要提出或解答一些問題,可能會簡單生硬平板,也可以做到巧妙自然、不露痕跡。即使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梗阻,風趣的言辭往往能起到妙語回春、別開生麵的作用。

有一次演講比賽是以社會公德為主題。其中有兩位演講者的講稿內容相似雷同,這種情況對後一個演講者來說很不利,是一個考驗。但他卻即興構思了一個幽默故事,揭示自己演講的主題,證實了自己的能力。他一邊說,一邊模仿著:

有一天,在公共汽車上,坐著一個健壯如牛的男人。這位先生一直緊閉雙眼,緊鎖眉頭,一副病態……這時,旁邊有人問他:哎,你怎麼了,病了?這位先生依舊閉著眼,回答說:不。我沒病,我是實在不忍心看著婦女和孩子站在我麵前啊……

在聽眾的笑聲之後,他便開始講如何樹立社會公德的問題。他對那個男人的內心世界的剖析,給聽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伴隨著秦兵馬俑的陸續出土,一批批秦俑出訪五大洲各國,被稱為是中國的文化使者。我國駐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的代表與前蘇聯代表在談判裁軍問題時說:中國除了有幾個秦兵馬俑在國外訪問外,沒有在任何國家駐有一兵一卒。如此風趣,柔中帶剛,加上這麼一句看似無關的笑話,這就巧妙自然地揚己之長,揭敵之短,實在是很高明的外交辭令。

假如你正講到人際關係問題,你就可以用一兩句幽默語來吸引聽眾的興趣:今天的世界恐怕不僅充滿了愛,還有些別的東西。如果你在夜裏看見兩個人手拉著手並肩行走,也可能其中就有一個人是強盜。

演講中,麵向聽眾適當地笑談自己,還有利於樹立自己的信譽和形象。你可以利用有趣的方式承認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欲望,暴露自己曾經想掩飾的事實,從而證明自己的坦誠,也有助於與聽眾溝通心靈。當然,自我嘲笑並不是醜化自己,而是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讓聽眾感到你和他們是一樣的人,也是為了對可能遭到的困境和尷尬起解救的作用。如你這樣說:

最近一個時期,你們有時候有幸地請到一位優秀的演說家,有時會不幸地碰上了糟糕的演說者。今天你們可以同時享受到以上兩種待遇,因為我妻子說我這個人又好又壞。

課堂上,同學們騷動起來,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捂嘴暗笑。原來是老師的皮帶從腰部掉了下來。不一會兒,他自己也發現了,這怎麼辦?他先是一愣,隨即鎮定下來,笑著說:同學們,年底評先進教師,你們可別忘了我呀!你們看,我好像兩天沒吃飯,餓得皮帶都係不住了。這種情況下,我仍堅持給你們上課,這還不夠先進嗎?說著,他從容地把皮帶係好,教室裏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