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結尾應該簡潔,富有意味,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明代學者謝榛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局當如撞鍾,清音有餘。明代學者黃政樞也說: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幹果,品嚐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可見結尾和開頭一樣重要。如果演講的開頭和高潮都很精彩,結尾又出人意料,耐人尋味,則是錦上添花,給人以美的享受。
77.怎樣結束你的演講
有人說,成功的演講不應像涓涓的流水,而應像波浪起伏的海潮,一個高峰接著一個高峰,當演講結束時,便達到了頂峰。這種說法並不誇張。每個講者在準備演講的結束用語時,都應想到如何構築一個高峰和頂峰的問題。
在這裏,可以提出幾種結束演講的方法以供參考。
(1)利用動作結束演講。有人說:演講單靠言詞是不夠的。這話很對。在演講中,演講者的動作是與聽者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演講者可利用動作開始演講,以吸引聽者的注意力;也可以利用動作結束演講,給人們一種好感。
例如,有位演講者在結束自己的演講時,他穿上了外套,戴好了帽子,拿起了手套,而後詼諧地對聽者說:先生們,我已結束了自己的演講,你們呢?他出人意料的舉動立刻博得了全場聽者的掌聲。
(2)利用呼籲結束演講。利用呼籲結束演講,是許多有經驗的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效方法。這一方法,有其共同的基礎,也就是說,講者與聽者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願望、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語言。當演講達到一定的高潮之後,演講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動人心弦的演講詞對聽者的理智和情感進行呼籲,引起大家的共鳴,激勵和感召大家的信心。
(3)利用總結結束演講。用總結和概括結束演講,是最普遍的使用方法。演講者要善於在演講結束時簡潔、扼要地對自己已闡述的思想進行總結,這樣有助於聽者加深這些思想的印象和理解。
(4)利用幽默結束演講。除了某些較為莊重的演講場合外,利用幽默的演說結束演講都是可取的。它為演講添加了歡聲笑語,使講演更富有趣味,並給聽者留下了一個愉快的回憶。無疑,這對聽者加深對演講思想的理解是有利的。演講者結束演講時,要做到自然、真實,使幽默的語言符合演講的內容和自己的個性,絕不能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否則就會引起聽者的反感。
(5)利用讚頌的話結束演講。人一般來說都喜歡聽讚頌的話,特別是年輕的人更是這樣。由這一點證明,讚頌成了人們交往的最好手段。用讚頌的話結束演講,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這些讚頌的話,會場的活躍氣氛可達到一個新高潮,演講者和聽者的關係變得更為融洽了,這樣,演講者便能給聽者留下一個滿意的印象。當然,演講者在說讚頌的話時,不能過分誇張和庸俗的吹捧,否則就會使聽者對他產生嘩眾取寵的感覺。同時,演講者說話,特別在做結束語時,表情要自然,口氣要誠懇。
(6)利用名人的話或軼事結束演講。通過引用諺語、成語、格言、警句、詩詞等方式結尾,言簡意明,多有韻律,使內容顯得充實豐滿,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如果你能引用適當的詩文名句來結尾,既可使演說優美、動聽,又可獲得所希望的氣氛。
例如,英國扶輪社的哈利羅德爵士,在愛丁堡大會上,是這樣結束演講的:當你們回家之後,有些人會寄一張明信片來給我,就是你們不寄給我,我也要寄給你們每位一張,而且你們會很容易知道是我寄的,因為上麵未貼郵票(眾笑)。在上麵,我要寫一些字,是這樣寫著的:
季節自己來,季節又自己去。
你知道,世間一切都依時而凋謝。
但有一件卻永遠像露水一般綻放鮮豔,
那就是我對你們的仁慈和熱愛。
這段詩正適合他全篇演講的旨意,因此這段詩就用得非常恰當。
馬丁路德金在曆史性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中,用一位年老的精神領袖的祈禱來作為收尾: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感謝萬能的主,我們終於自由了。
借用名人名言做結束語,能產生權威效應和名人效應。一般來講,人們對名人權威有一種崇拜心理,借用他們的話可以給演講的內容提供有力的證明,還可以把演講推向一個高潮。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在演講的結束語中引用權威人物的名言警句激勵聽眾,比一般性的結尾對人心理撞擊度可提高21.34%一37.06%。可見恰當地結合演講內容及其要求,運用名人的警句、告誡結尾,可以發揮名人效應,使通篇演講得以升華,而且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啟迪和印象。
又如,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隊複旦大學隊,在辯論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問題時,四辯手蔣昌建的總結陳述的結尾是這樣的:
談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說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謝謝各位!這樣的結尾言猶盡而意未絕,令人回味,發人深思。
兩千多年前,亞裏士多德就把權威看作是使人信服的三大手段之一。由於權威是人們普遍崇拜的對象,所以恰當地運用權威和名人名言或者軼事結束演講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演講推向一個新的高潮,給演講者的思想提供最有力的證明。但是演講者利用名人的話或軼事要有針對性,要能豐富和深化自己演講的主題;不能提及名人,離題萬裏。
在這裏簡單說明了六種結束演講的方法。實際上,好的方法不限於此,而是隨著時間、地點、課題和聽眾的個性而千變萬化的。究竟運用什麼方法,要由演講者隨機決定,運用自如。如果忽略了這一點,生搬硬套某種方法,隻能起副作用。
78.行之有效的六種結束語
拿破侖說: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往往在於最後5分鍾。而演講能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往往也是結尾。沒有好的結尾,演講就等於光開花不結果。
常見的結尾類型有以下六種。
(1)高潮式
主題思想的升華,情緒氣氛的渲染,均在結尾時達到最好,這種結尾方式可稱之為高潮式。
1946年,李公樸、聞一多先生相繼遇害後,重慶市六千多民眾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聞一多先生的三公子、14歲的聞立鵬代表家屬致答詞。聞立鵬滿懷悲憤的憑吊演講,多次被群眾的哭聲、掌聲和口號聲所打斷。聞立鵬最後說:
我爸爸被殺死了,有人造謠,說是共產黨殺死的,是什麼地方人士殺死的,還有的人說是爸爸的朋友殺死的。我奇怪他們為什麼不痛快地說,是我哥哥把我爸爸殺死的!(群眾憤怒到了極點,掌聲震耳欲聾)我爸爸死了半月了,現在還沒有捉到凶手,現在我要求大家援助我,我們要求取消特務組織!(全場爆發出我們要求取消特務組織的怒吼聲)
聞立鵬的演講結尾把群眾的憤怒情緒調動到了最高潮。
把高潮放在結尾,是大多數演講者自覺或不自覺所遵循的結構原則。
(2)總結式
總結式是在結尾時對整個演講內容做出提綱挈領式的歸納和概括。
如張學群發表的題為《假如我是人事處長》的演講,提出了演講者對人事製度改革的看法和設想,最後以總結式結束演講:
招才要有方,用才要有道,扶才應有法。這,就是我當了人事處長後的改革實施方案。
總結式結尾容易被初學演講者掌握,但要避免構成對前麵演講內容的形式上的簡單重複。
(3)餘韻式
有人曾問一生為官清廉的林則徐,為什麼不給子孫後代留點錢。林則徐回答: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林則徐委婉含蓄的回答餘韻無窮,使人在反複的回味中感受到他那清正廉潔的道德準則和人生價值觀。這堪稱典型的餘韻式問答法。
演講中的餘韻式結尾也是用含蓄式或留有餘地的語言來表達主題,讓聽眾在演講後的思索中受到啟迪或完成演講的主題結論。
某市一位中年知識婦女在三八婦女節座談會上傾訴了她在事業的追求中所遭遇的種種苦惱,最後用一句話結束了她的發言:具有這些苦惱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又何止我一個!發言者並未分析阻礙婦女取得事業成功的社會根源,也沒有提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什麼措施,但她的結尾詞卻引起了在座婦女代表的共鳴,也引起了市委領導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1924年,魯迅先生在北師大附中校友會上發表了題為《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講,演講的結尾是:
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不過事在人為,比空等天賦的天才有把握。這一點,是泥土的偉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而且也有報酬,譬如好花從泥土裏出來,看的人固然欣然地賞鑒,泥土也可以欣然地賞鑒,正不必花卉自身,這才心曠神怡的——假如當作泥土也有靈魂的話。
魯迅先生以形象的比喻,讓青年們自己得出結論:努力去做培養天才的泥土。
(4)格言式
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富有教育意義的句子就是格言。格言式結尾把演講者對演講主題的思索或結論濃縮在一兩句格言中,使聽眾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
帕特裏克亨利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政治家。1775年3月23日,亨利在弗吉尼亞州議會上發表了被譽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的演說,演說的最後部分以震撼人心的氣勢和斬釘截鐵的言詞表達了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浩然正氣:
回避現實是毫無用處的。先生們會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實際上,戰爭已經開始,從北方刮來的大風都會將武器的鏗鏘回響送進我們的耳鼓。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站在這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生命就那麼可貴?和平就那麼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全能的上帝啊,阻止這一切吧!在這場鬥爭中,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亨利不自由,毋寧死的戰鬥呐喊,成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戰鬥格言。
創造格言,並不一定是文學家或思想家的專利。演講者隻要能深刻地把握演講主題,並能通過極其簡練的句子傳達內涵豐富的思想,就能夠創造自己的格言。
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韓健發表的題為《在失敗麵前挺起胸膛》的演講,就以他自己對失敗與成功的辯證認識作為結尾:
我深知,我將來可能敗得很慘,但我不怕,因為怕失敗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5)號召式
號召式結尾是以極富鼓動性的言詞號召人們有所行動。某些競選性演講以請投我一票作為結尾就是典型的號召式。
號召聽眾采取的行動既可是具體的某項動作,也可是抽象的、概括的行為。如聞一多先生在題為《最後一次講演》的結尾:
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長時間熱烈的鼓掌)
聞一多先生以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比喻來號召人們隨時準備犧牲。
黃淵泉的題為《掃蕩阿Q主義》的演講結尾就更加抽象:
同學們,朋友們,為了我們祖國的強盛,為了我們民族的興旺,讓我們徹底掃蕩阿Q主義!
(6)祝頌式
在各類典禮、儀式和會議上,祝頌式結尾極為常見。祝頌式結尾從內容上大致可分為祝成功、祝幸福、祝健康、祝友誼、祝財運等類型。
如1946年朱德總司令60大壽時,周恩來同誌祝壽詞的結尾:
人民祝你長壽!全黨祝你永康
祝頌式結尾一般有固定的程式,比較容易掌握,但要在切合現場情境的前提下祝出新意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1972年美國尼克鬆總統訪華時,在答謝宴會上發表的祝酒詞:
……我請大家和我一起舉杯,為毛主席,為周總理,為我們兩國人民,為我們的孩子們的希望,即我們這一代能給他們留下和平與和睦的遺產,幹杯!
尼克鬆的祝酒詞不僅僅對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做出了禮儀性的祝頌,還站在曆史和平的高度,高度評價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兩國領導人為子孫後代、為和平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以上六種結尾類型不能囊括一切演講結尾,但無論何種類型的結尾,其目的隻有一個: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79.用精煉語言結束演講
演講結束語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極其精練的語言,總結收攏全篇的主要內容,概括和強化主題思想。這種結尾,扼要地總結演講內容,能起到提醒、強調的作用,給聽眾留下完整的總體印象。除非演講非常簡短,否則建議你在結尾中清晰陳述你的主題和主要思想。
演講者在演講中,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往往利用一切手段,從正麵、反麵和側麵等各個方麵來進行分析和論證。到了結尾處,就應總結全篇,突出重點,深化主題。這不僅幫助健忘的聽眾回憶了前麵所講的內容,而且也能畫龍點睛,給聽眾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使整個演講顯得結構嚴謹,首尾呼應,通篇渾然一體。
例如,莎士比亞的名著《愷撒大帝》一劇裏,伯魯特司對市民演講他刺死好友愷撒全是為國為民的結尾,就用了總結全篇的方法。臨了,我要告訴諸君一聲:因為羅馬帝國,我不得不刺殺我的好友愷撒,刺死愷撒的便是我,便是這把短劍。假使他日我的行動和愷撒一般,請諸君就用這把短劍來刺我吧!要是大家的行為,也有和愷撒一樣的,那麼這把短劍,終是不肯饒過你的。請諸君認清這把短劍,請諸君認清賣國賊,認清愛國的好漢。伯魯特司的結尾不過短短十幾句話,卻完全包括了他整個演講的意思,而且表現出他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