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租車司機在浦東大道接了一名客人。車開出沒多久,客人卻要求掉頭回去,說自己忘了帶錢包。透過反射鏡,司機看到客人的窘態,說可以免費送他到目的地。一路上,司機還不停地寬慰客人不用擔心。到達目的地後,他又取出30元的乘車票遞給客人,並囑咐客人返回時坐自己所在公司的車。兩天後,司機接到客人打來的電話,問他是否願意做他的司機。
這個客人叫龔天益,紐約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這個出租車司機叫孫寶清,上海一個普通的打工仔。此後,孫寶清成了龔天益的專職司機,兩人也成了要好的朋友,被大家傳為佳話。可以想象,假如孫寶清沒有把客人放在心上,理解客人的難處,那麼他還會是一個日夜操勞的普通司機。正是他心係他人,不計個人利益,把客人的難處放在第一位,才感動了龔天益。對於孫寶清來說,這些都隻是舉手之勞,而對於龔天益,卻會對孫寶清的職業精神、做人品質刮目相看。
心係他人,時時牽掛他人、就更容易理解、體諒別人,就會多做好事、做善事,會把身邊人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對待。久而久之,就會贏得更多的信任與肯定。心係他人,多為他人考慮,就會讓原本自私的自己,變得豁達、寬厚。如此,與身邊人的關係就會愈發融洽、和諧。
心中有他人,既是自我品質的體現,又會讓自我素質得到提升。羅斯福一心牽掛下屬,最終成就了他在美國曆史上的美名;孫寶清一心想著顧客,最終獲得了最具愛心司機的榮譽。可見,心係他人,在成全別人的同時,也會無形之中實現自我的價值,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升華,最終走向成功。
陳毅的《代軍長就職演說詞》中所要闡明的主題是人民的軍隊是任何反動派也消滅不了的,他隻選擇了兩個材料:一是在大革命失敗時,朱德總司令隻帶了800多人上井岡山,就發展成今天的50萬大軍;二是新四軍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遊擊隊……隻有200多人,三年後,新四軍發展到9萬人。由此推出:800人沒有被消滅,50萬大軍能被消滅嗎?200人沒有被消滅,今天9萬人還能被消滅嗎?充分證明了主題。
選擇有針對性的材料
演講者在服從主題的前提下,選材還要有針對性。演講者從聽眾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材料,在組織和選取材料時,因地製宜,因人施講,這樣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效果,才能喚起聽眾的熱情和興趣。這種針對性包括:
①要針對不同場合、不同聽眾的具體特點、興趣和愛好選擇使用不同的材料。
②要針對聽眾的文化程度,把材料具體化、形象化,多選擇聽眾能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材料。
③要選擇符合聽眾心理和要求的材料,盡量使這些材料和聽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
④要選擇那些能給聽眾指明方向、能夠教給聽眾行動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⑤要選擇那些正確、準確、科學性強的材料,使聽眾相信和服從。
⑤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取那些自己熟悉的、適合自己身份的材料,這樣才能將主題表達得充分而深刻。在演講時才能胸有成竹,具有說服力。
演講材料的收集和選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雖有先後之分,卻無輕重之說。對此,演講者應該切實地重視起來。
89.演講要妙用數據
在演講中,恰當地引用數字材料,對於觀點的論證很具有說服力。但數字的引用要為人們所熟知。
某市中學組織了我給災區人民送溫暖的演講比賽,號召同學們為災區的同齡人捐衣物、獻愛心。姚冰琳也要參加這個比賽,她利用周末時間寫好了演講稿後,自己先欣賞起來,通讀全篇之後,其中有一段話卻讓她感覺不是很妥當:
據測算,八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等於6.3乘以10的16次方焦耳,也就是說這次強烈地震相當於5萬顆廣島原子彈!一顆原子彈尚且能使廣島成為一片廢墟,此次地震造成的損失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麼,她的演講稿究竟失誤在哪裏?如何去優化這篇演講稿呢?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清朝嘉慶年間,朝廷要官軍捉拿一個罪惡滔天的逃犯,這個逃犯潛逃到了人跡罕至的大山中,為了讓山民們協助捉拿逃犯,欽差大臣發布懸賞,對百姓說:誰能找到逃犯,就賞誰三千兩金子。賞賜如此豐厚,但山民們卻不像他們期望的那樣積極配合官軍。原來,這裏的山民太窮了,也很少與外界接觸,別說三千兩金子,就是一兩金子,也很少有人擁有過,更別提是否了解這金子能買多少東西了,因此都不清楚三千兩金子的概念,積極性怎麼能被激發呢?
了解問題所在後,欽差大臣重新發布懸賞,對百姓說:誰能發現逃犯,就賞給誰三千頭羊。山民們一聽都轟動了,他們說村裏最富的人家才有十頭羊,有三千頭,那不成超級大富翁了?於是山民們農活也不幹了,都積極地找逃犯去了。
由此可見,抽象的數字,往往讓人不易理解,如果將抽象數據轉換成與人們的現實生活聯係緊密的事物的數據,人們才更容易理解。而演講中的數字,就應該這樣處理,才能讓演講效果更加直觀形象。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篇名為《讓戰爭遠離人間》的演講稿,它在數據材料的處理上有何特點呢?
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裏,人類經曆了大小14550多次戰爭,人類在這些戰爭中付出了慘重代價,因戰火造成的損失折合成的黃金,可鋪成一條寬150千米、足可繞地球8周的黃金帶。戰爭就像惡魔一樣不斷吞噬著人類的財富和生命……
這個演講稿對數據的處理實在巧妙!把戰爭損失折合成黃金帶的長度,使枯燥的數字與人們比較熟悉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人們耳目一新,也更易認識到戰爭、財富和生命的關係。
我們注意到:姚冰琳的演講稿中也提到了一些數字材料,看起來讓人感覺有些枯燥,不夠形象,更不好理解。單純列舉6.3乘以10的16次方焦耳這個數字,聽眾無法切身感覺到地震的破壞作用究竟有多大;5萬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對經曆過廣島原子彈襲擊的人,肯定是很形象的,但現在的中學生都沒親曆過,離我們的現實生活未免有些遠,所以也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了解了以上幾段材料之後,姚冰琳很受啟發,於是,她將演講稿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關於地震數據的那部分是這樣的:
前幾天看新聞,國外某地區發生了一起爆炸事件,和我們的宿舍樓一樣同為4層的政府大樓瞬間化為廢墟,現場留下了一個6米深的彈坑。傷亡人數將近200人,附近的兩座大樓也沒能幸免,據報道,這次爆炸的威力相當於一噸TNT炸藥。汶川地震為8級,據測算,其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炸藥同時爆炸,大家想一下,這威力該有多大!此次地震造成的損失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今,冬天到了,災區的人們還缺衣少被……
姚冰琳的修改較之初稿成熟了很多,她先舉出一噸TNT炸藥能讓四層樓化為廢墟,因為和同學們生活聯係密切的宿舍樓也是四層,所以大家就容易想象到一噸炸藥的威力,然後,把地震的能量換算成炸藥的噸數,由於把抽象的數字材料轉化為人們現實生活所熟悉的事物,當然就形象、直觀多了,她可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看來,若是數據用得妙,那麼演講就能活起來!
90.材料要迎合聽眾心裏
一般文章選材都要求切題、新穎、典型、翔實,演講稿的選材也不例外。但演講稿的選材僅僅做到以上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從演講的特點考慮,演講稿必須選用與聽眾地理上接近,心理上相容的材料才容易產生效果。
為什麼要選用與聽眾地理上接近的材料?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們對身邊發生的事的關注遠比對身外發生的事的關注要強烈得多。如各種災害到處都有發生,人們對本地區發生的災害就明顯比對外地的災害來得關心重視。因此,要使自己的演講引起聽眾的強烈關注,演講者一定要善於選用與聽眾地理上接近的材料。例如,1998年長江、鬆花江發生特大洪災。這時如果你就有關環保問題作演講,有很多材料可以說明人類不重視環保所造成的惡果,但有什麼材料能比得上剛剛發生不久的長江、鬆花江特大洪災更令人觸目驚心,令人震撼!
至於為什麼要選用聽眾心理上相容的材料?這是因為演講是一種實用性強的宣傳活動,許多以號召聽眾行動為目的的演講都需要迅速發生效果,立竿見影。要達到這一目的,選用聽眾心理上相容的材料尤為重要。
例如,為希望工程募捐演講,有人使用過這樣兩個材料:一是某位大款給希望工程捐獻50萬元人民幣;一是某位下崗女工,每月隻有300元的生活費,還要供兩個子女上學,家境貧窮,但依然為希望工程捐出家裏僅存的1000元人民幣。
應該說兩個材料都是切合主題的,但比較起來,下崗女工的材料更具感染力,更易打動聽眾。因為聽眾會這樣想:一個家庭生活這麼困難的人,都舍得捐這麼多錢,自己雖不富裕,但也過得去,捐出一點零用錢不也很應該嗎?而對大款這個材料,某些聽眾或許會想:他是富翁,捐錢理所當然。至於我,富起來也會做善事的。如果演講起了這樣的作用,演講的目的就不能順利達到了。優秀演講家們的演講之所以吸引聽眾,令人難忘,首先在於他們演講的內容本身是聽眾喜聞樂聽的。他們的演講不但有深刻的思想、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材料,言之有物,而且道之有理。他們所講的東西是真理,不是謬誤;是正理,不是歪理。他們的演講總能讓聽眾頓開茅塞,開啟心智,受益匪淺,能給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像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畢生致力於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事業,他創立了三民主義的理論體係,並在許多集會上向民眾進行演講宣傳。他的演講使三民主義深入人心,特別是使誤人保皇會的人覺醒,他們紛紛登報與保皇會脫離關係,重新回到革命派立場上來。
魯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以筆作為匕首和投槍,而且,他的演講也像他所寫文章一樣,雄辯地駁斥了異端邪說,擯棄了彌漫世間的烏煙瘴氣,說出了人們普遍懂得的事物的真理,說出了人們心裏所正要說出而未能說出的語言。
列寧這位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為了宣傳革命真理也做過大量演說。德國傑出的婦女運動領袖蔡特金讚揚他的演講是一個雄辯的傑作,沒有半點賣弄詞藻的形跡,隻有有分量的明晰的思想在發揮作用,隻有無可辯駁的合乎邏輯的論據,始終如一的堅定不移的方向。他的語句像未經斧鑿的石塊那樣地拋出去,並融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列寧不想把人弄得眼花繚亂,神魂顛倒;他是要說服人,他使人信服,並使人神往。他所用的,不是使人陶醉的美麗而響亮的言語,而是光輝的精神;這種精神毫不自欺地解釋全部社會現象的真相,並且異常誠實地說出真話。列寧的話像痛烈的鞭撻和棍棒的猛擊似的落在那些以獵取右派為遊戲,而不懂得什麼才能引導我們走向勝利的人們身上。
梁啟超先生,他給清華學生作《中國韻文裏表現的情感》的演講,便使聽過這演講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演講能達到如此目的,如此效果,可以說是最高境界、最高水平了,聽眾自然喜聞樂聽。
可見,演講稿的選材不能隻考慮切題、新穎、典型、翔實,還應多考慮是否為聽眾關注、為聽眾接受。這就需要我們在演講前,要好好研究聽眾的心理,從聽眾心理出發,精心挑選演講材料。
91.抓住升華主題的時機
命題演講應有正確鮮明的主題,演講的主題最能體現演講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品位,使演講具有深刻感人的藝術魅力。然而,表現演講主題又不能流於空洞的說教、現象的羅列和人雲亦雲的老生常談。正確的做法是在運用典型充分的材料表達演講主題時,及時對材料的本質內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煉、延伸,並通過富於理性色彩的語言點撥、渲染,激起聽眾的心理共鳴,將聽眾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演講的主題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