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在演講實踐中,一般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技巧來升華演講的主題:

(1)由點及麵的擴展

演講中的事實材料是靈活多樣的,諸如一次親身經曆、一個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寫,甚至人物的隻言片語等等,這些雖是個別的卻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為升華演講主題的點。由對這一個事實的敘述推及包含這一類的全部或部分事實內涵的概括,就是由點及麵地擴展演講主題的技巧。

例如,傅纓的演講《銘記國恥,把握今天》中的一段話:吉鴻昌高掛寫有我是中國人標語的木牌,走在一片藍眼睛、黃頭發的洋人群中。

正是這千百萬個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在自己的今天,用滿腔的熱血,冒著敵人的炮火,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義勇軍進行曲》,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正是他們,才使得我們今天的炎黃子孫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世界最高領獎台,並使那音量越來越大,那旋律越來越強!

演講者以吉鴻昌的愛國行為做基點,然後高屋建瓴,聯想到千千萬萬個愛國者的精神,用正是這千百萬個赤子正是他們的提示語,通過三層鋪排推進,概括出一代代愛國者的崇高情懷,使單一的事例所體現的思想意義得到擴展、升華。演講時就能燃起聽眾愛國的情感之火,產生一定的感召力。

(2)由表及裏的深化

有些蘊含著深層意義的事實材料,不經點破,聽眾也許理解不透演講者所要表達的主旨,而一旦經過演講者的揭示與深化提煉,就如同在沙礫中發掘出閃亮的金子,在貝殼裏發現晶瑩的珍珠,催人感悟,發人深思。這種由外表行動或客觀存在事實的敘述,升華為內在思想或深層含義的表達方法,就是由表及裏深化升華主題的技巧。

(3)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講中,有時也可以以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現象作觸發點和媒介來加以引申,聯係到另一類相關事物和事理,以此來升華演講的主題。這種由此及彼引申升華主題的技巧,通過形象化的渲染,不僅可以啟迪聽眾的智慧和洞察力,還可以創設充滿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圍。

(4)由陳及新的點化

在演講中,套用仿擬一些過去的材料,並且進行由陳及新的點化,挖掘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深刻內涵,也是一種較好的升華主題的技巧。

例如,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題演講比賽上,一位演講者講述了盼望台灣回歸、祖國統一的內容,最後他是這樣升華主題的:

有位老知識分子病重期間叮囑自己的子女:祖國完成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句話比陸遊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內涵。它代表著多少老知識分子的心願,代表著多少中國人的心願啊!同誌們,朋友們,我們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這一天一定能到來!

在這裏,演講者對這則典型材料中改過的陸遊名句進行了由陳及新的點化,賦予其更深刻的現實意義,把演講所體現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

(5)由境及情的交融

在演講中,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典型事件進行渲染,創設出一種緊扣題旨的境況,並由此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達到升華演講主題的效果。例如:

大家看,我個子矮,膚色黑,體型胖,與前麵的選手比起來,可謂缺陷多多,可此刻我非常自信,為什麼呢?因為我有自己的優勢,我的音質甜美、普通話純正、表情豐富,已經連續三次獲得演講比賽的冠軍。

可你們知道嗎?我並不是從來就這麼自信,一度曾為自己的缺陷而苦惱。能有今天的自信和成績,我得感謝羅納爾多,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都知道,羅納爾多是世界足壇的巨擘,他驚人的速度、巧妙的過人、準確的射門和無時不在的霸氣,幾乎讓所有對手望而生畏,可鮮有人知道他最初的表現。

最初,他在球場上動作極不自然,始終緊閉著嘴,臉憋得通紅,累得滿頭大汗。有時候,奔跑中他稍稍張開了嘴,不多一會兒,他就會緊張地去捂住嘴。細心的教練發現了這一點,輕輕地問他在擔心什麼。

他不好意思地說他長著難看的齙牙,不敢張嘴,怕別人笑話。教練聽了,語重心長地說:原來你擔心這個,要知道長齙牙並不是你的錯,其實我的牙還沒你的好看。你不張嘴就無法自由呼吸,也無法發揮你的優勢,要想讓人們忘記你的齙牙,最好的辦法不是閉上嘴,而是發揮你精湛的球技,把別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球鞋上來。說完教練還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你成名後,說不定這牙就成為時尚呢!聽了教練的話,羅納爾多豁然開朗。從此,他在踢球時不再刻意掩蓋齙牙,而是張嘴自由呼吸;不再想著齙牙,而是全神貫注於足球上。17歲,他被選入巴西國家隊;20歲不到,便榮獲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稱號。

有趣的是,果然如教練所說,球迷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超凡的球技上,不但不嘲笑他的牙,反而認為很可愛。更有趣的是,有的球迷需要換牙時竟然要求醫生換羅納爾多式的牙。

羅納爾多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缺陷是不能掩蓋的,越掩蓋越吸引別人的注意,越掩蓋越成為束縛自己前進的障礙,要想人們淡忘你的缺陷,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優勢。

在這裏,演講者引用羅納爾多的典型事例,並借此抒發感慨,引發議論,做到了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很好地升華了演講的主題。

(6)由抑及揚的反襯

演講中的高潮常常是升華主題的關鍵之處,而恰當地運用由抑及揚的反襯技巧,能使集中於高潮的情與理的表現更有效果,從而使演講的主題得到升華。

例如,盧國華的演講《願君敢為天下先》的高潮部分:

也許有人說,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改革的潮是那麼好弄的嗎?弄得好,該你走運,福星高照;弄得不好,該你倒黴,身敗名裂……我們如果徘徊觀望,如果急流勇退,如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害怕槍打出頭鳥,信奉人言可畏的法則,那麼,就會被曆史所淘汰,被時代所拋棄,被生活所嘲弄。我們隻有去無畏拚搏,去大膽開拓,去承擔風險,去頑強競爭!

在這裏,演講者逆水推舟,以退為進、先設立一個與結論相反的前提,極力地抑,再用否定性結論,為結論的揚蓄勢,最後才水到渠成地揚起來,這樣由抑及揚的反襯,把演講推向了高潮,使主題得到了升華。

總之,如何升華主題是演講藝術的一種重要技巧。用好這種技巧,不僅可使演講掀起一次次波瀾跌宕的高潮,而且使演講者與聽眾之間形成時起時伏的和諧呼應、感情共振,增強演講的感召力、鼓動性和藝術魅力。

92.一語中的打動人心

古人寫文章講究言簡意賅,增一字則密,刪一字則疏。其實,做演講更須如此。海涅曾說過:

做演講不能像皇帝出行,前擁後簇著大隊人馬。一句浩浩蕩蕩的句子裏,往往隻有一點兒意思,仿佛一輛金碧輝煌的宮廷大車,駕上六匹盛裝麗飾的馬,一路行來,好不隆重。

演講是靠具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來打動聽眾而不在於你的言辭多麼華麗。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次,馬克吐溫到教堂作禮拜,適逢一位傳教士在搞募捐活動。

剛開始,傳教士聲情並茂地講敘著非洲的苦難生活,希望大家能夠伸出友愛之手,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非洲人。馬克吐溫聽後,十分感動,決定等教士講完了捐出五十元。

但過了十分鍾,傳教士還在絮絮叨叨地講個沒完。馬克吐溫有點不耐煩了,心想:看來,待會兒我隻能給他捐二十元了。

又過了十分鍾,傳教士還沒講完,馬克吐溫生氣了,對自己說:待會兒我一分錢也不出看他能怎麼樣。

終於,半個小時後,傳教士講完了。當他拿起缽子挨個向聽眾們募捐時,忍無可忍的馬克吐溫不但一分錢沒掏,反而從缽子裏拿走了兩塊錢。

由此可見絮絮叨叨的長篇大論隻會讓人厭煩,使人昏昏欲睡。隻有簡潔明快,語言流暢,才能使聽眾在有限的時間裏集中精力,才能使聽眾對你所講的產生興趣,進而受到感染。

曾有一篇隻有十個句子的演講,卻產生了轟動效應,而且成為演講中的經典。這篇講演便是林肯的《在葛底斯堡烈士公墓落成典禮上的演說》。

當時,林肯剛剛就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隨後不久就爆發了內戰,即美國曆史上的南北戰爭。南方反對廢除奴隸製的各州宣布脫離聯邦,要求獨立。以林肯為首的聯邦政府當然不能容忍,戰爭由此而發。

1863年7月,聯邦政府軍與叛軍在葛底斯堡發生了一場激戰,結果政府軍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意義深遠,南方叛軍嚴重受挫,元氣大傷。自此之後節節敗退,直至最後無條件投降。但在這次戰鬥中,政府軍也損失慘重,為了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聯邦政府在葛底斯堡修建了國家烈士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禮上,林肯發表了這篇著名的演說:

八十七年前,我們的前輩在這塊大陸上締造了一個新的國家。孕育於自由之中,主張人人生而平等。

現在我們進行這場偉大的內戰,正考驗著這個國家,也考驗著任何一個奉行這種原則的國家,看它是否能夠長期存在下去。我們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的戰場上舉行集會的。我們舉行集會,是為了把這個戰場的一塊土地奉獻給那些為這個國家的生存而壯烈犧牲的人們,作為他們的最後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非常適宜,非常恰當的。

但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我們不可能奉獻這塊土地,我們不可能使之更加神聖。因為曾經在這裏浴血奮戰的活著的和犧牲了的勇士們,曾經使它神聖至極,遠非我們盡這點微薄的力量所能增損。

我們在這裏講的話,人們將不會怎麼注意,更不會長久記在心裏,而勇士們的業績,人們將永遠不忘。

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們,倒是應該在這裏把自己奉獻給勇士們曾經如此崇高地向前推進的未盡事業。我們倒是應該把自己獻給遺留在我們麵前的偉大任務。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學習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他們為之竭盡忠誠的事業。我們在這裏莊嚴地表示我們的決心,決不讓死者的鮮血白流,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和新生,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製度永世長存。

整個演講用了不到三分鍾的時間,但是以語句簡練而聞名於世。前半段,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這場戰爭的性質和意義,以及舉行這集會紀念烈士的必要性。語言如飛瀑直下,緊湊、快捷。

接著,又用了幾句話說明了烈士們的功績遠非這種紀念所能達到的。突出了整篇演講的主題——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應該受到人們無比的敬仰。

最後幾句話號召活著的人們完成烈士們未盡的事業,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製度永世長存。整篇演講語言樸實、發人深省,雖然篇幅短小但句句言而有實,言簡意賅,成為流芳百世的佳作。要做到語言簡潔表意準確,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需要有較好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概括能力。

所以,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沒有耐心去聽那些漫無邊際的空洞語言。如果你能用一句話表達清楚你的意思,就請你隻說一句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