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3)

李春芳

(明)陸西星

狀元作宰相,素履若韋布。門館無私恩,邊境絕公賄。辭受乃一節,可以見衷素。

劉紹棠著文緬師恩

當代著名作家劉紹棠,中學時代就在報刊上發表作品,成了50年代著名的青年作家。但他從不因自己才華橫溢而瞧不起自己默默無聞的老師。相反,他的心靈深處,永遠銘記著幼年時老師教誨他為人為文的深恩。

劉紹棠進入初中後,胡澤生先生擔任他的班主任並教他數學。胡先生講課一貫認真,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尤其喜歡在學業上奮發進取的學生,因此,深受同學們的尊敬與愛戴。劉紹棠考入初中時,數學成績名列前茅。胡先生更是對他器重有加。非常希望劉紹棠將來在數學上學業有成,成為他的得意高足。但是,劉紹棠當時已暗中喜愛文學,知道胡先生對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厚望後,紹棠心中十分慚愧。他常為自己辜負胡先生厚望而忐忑不安,甚至不敢麵對胡先生那深情的目光。胡澤生先生了解情況後,寬厚而慈祥地對劉紹棠說:“紹棠,人各有誌,豈能強求?也許你更適合搞文學。”劉紹棠見老師如此理解自己,非常高興,也非常感激,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對文學創作也更加喜愛。

從此以後,每天晚自習,劉紹棠急匆匆地做完作業,便一頭紮進文學創作中,在課堂上埋頭寫起了小說。胡先生每天檢查晚自習,總是靜悄悄地走到他背後,靜靜地觀看,有時善意地提醒紹棠,讓他注意寫字姿勢,預防眼睛近視。在胡先生的關心和愛護下,劉紹棠的創作進步很快,接連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其他功課也沒有荒疏。

畢業後,劉紹棠被分配到河北省文聯工作。1953年,他出版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這時,他十分想念關心、愛護他的胡先生,也想把分別後的工作成績向敬愛的老師彙報,於是,他就從通縣趕到北京,去見胡老師。當他冒著小雨趕到胡澤生先生家中時,不料聽到的竟是胡先生已去世的噩耗。這個消息對劉紹棠是當頭一棒,他想起胡先生的培養之恩,不禁悲從中來,失聲痛哭。從胡先生家中走向車站的路上,飄飄的雨絲和著淚水,一齊從他臉上滾下……

走了10裏,哭了10裏,劉紹棠帶著對恩師的無限懷念和悲傷回到了通縣。

之後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劉紹棠都沒有忘記胡先生等老師們的關懷、培育之恩,在他的一些文章中,都懷著崇敬之情向童年、少年時代的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

劉紹棠的這種作風是我們應當提倡的。是啊,師恩不是金錢,不是財富,但師恩對人的影響卻勝過金錢和財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終生難忘!

劉紹棠癡於寫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間每戶還要有一個人值班。劉紹棠值班時也不忘寫作,室內孤燈一盞,在大地顫抖時,他坦然處之,文思泉湧,筆不停揮。

那時,他正在趕寫第二部長篇《狼煙》。當發出地震報警時,他還沉浸在寫作之中,人們慌忙招呼他,他才醒過夢來,持筆挾書從房門跑出來。他對於創作就是這樣癡情投入。

《蒲柳人家》節選

劉紹棠

何滿子整天在運河灘上野跑,頭頂著毒熱的陽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風涼,二又窩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誰的兜肚也沒有這麼花兒草兒的鮮豔,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們要用手指刮破臉蛋兒,臊得他找個田鼠窩鑽進去;小小子兒們也要敲起鑼鼓似的叫他小丫頭兒,管叫他一輩子抬不起頭。

何滿子不穿花紅兜肚,奶奶氣得咬牙切齒地罵他,手握著擀麵杖要梆他,還威嚇要三天不給他飯吃。原來,這條兜肚大有講究。何滿子是個嬌哥兒,奶奶老是怕閻王爺打發白無常把他勾走;聽說閻王爺非常重男輕女,何滿子穿上花紅兜肚,男扮女妝,閻王爺老眼昏花地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惡念。

何滿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裏,敢說找不出能夠招架幾個回合的敵手。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嗬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動起手來,別看五六十歲了,三五個大小夥子不夠她打一鍋的。

華羅庚不貪榮華報效祖國

華羅庚(1910—1985),數學大師,江蘇太湖西北金壇縣城鎮人。華羅庚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麵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羅庚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我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華羅庚僅有初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大學,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

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隻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

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塔裏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 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伊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都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然而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熱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大學,被委任為數學係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

他不但連續作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 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 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取得了極大的榮譽。

華羅庚沒有覬覦國外的金錢和高等待遇,回國隻為一件事——報效生他育他的祖國母親!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是何等的情懷!是啊,我們也要像華羅庚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的養育之恩!

華羅庚自學數學

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華羅庚無力進入高中學習,隻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為的是能謀個會計之類的職業養家糊口。不到一年,由於生活費用昂貴,他被迫中途輟學,回到金壇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在單調的站櫃台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他回家鄉一麵幫助父親在“乾生泰”這個隻有一間小門麵的雜貨店裏幹活、記賬,一麵繼續鑽研數學。回憶當時他刻苦自學的情景,他的姐姐華蓮青說:“盡管是冬天,羅庚依然在賬台上看他的數學書。鼻涕流下時,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邊一甩,沒有甩掉,就這樣伸著,右手還在不停地寫……”

那時華羅庚站在櫃台前,顧客來了就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做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一跳。因為經常發生類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時間久了,街坊鄰居都傳為笑談,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華羅庚名言

(1)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2)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3)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4)

日累月積見功勳,山窮水盡惜寸陰。

(5)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作出更大的成績來。

(6)

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鬥爭。慷慨擲此身。

(7)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彙成大海。

以為,陳景潤老實怕事,一定不敢違抗的,但是,這一次他們想錯了。華羅庚是數學界的泰鬥,也是陳景潤的恩師。在“文革”中,他被打成“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大學閥”,家被抄了,而且被“揪”到他的單位進行批鬥。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造反派們一次次地要陳景潤“站出來”,去揭發批判自己的恩師。有時,他們甚至威脅陳景潤:“如果你不去整他,我們就先整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