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20世紀人類的四大創新:製度、管理、知識與信息(二)(3 / 3)

無論是行為科學,還是“管理理論叢林”時期的各種學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比較注重企業內部係統的研究。在美國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現的“權變學說”,則注重從組織內部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動態中研究企業管理。它強調對各種組織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案,並且研究在變化的條件下,在特定的狀況中,組織應該如何行動。權變學說的目的在於提出最適應特定情況的管理組織和管理方案。

7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一體化的形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以及知識信息時代的到來等一係列新情況的出現,對傳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一種更加適應時代需要的現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正在形成之中。從大的方麵看,現代管理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係統的管理思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係統科學理論已成為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的方法論基礎。按照係統科學的原理設計企業的管理目標、管理模式,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多元化並存的世界格局中,企業生存環境越來越複雜,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企業綜合能力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用係統的思想來管理企業就顯得非常重要。

——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本世紀50年代,產業工人在發達國家是工人隊伍中最大的組成部分,但90年代以後,產業工人所占比例明顯下降,從80年代占全美勞動力2/5,降到90年代初不超過全美勞動力的1/5。預計到2000年或2010年,在一些發達國家,產業工人將不超過全部勞動力的1/8。隨著產業工人人數的減少,出現了產業工人知識化的趨勢。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企業中的人已由體力勞動者變成了智力勞動者;由機器的附屬物變成了信息的控製者和知識的創造者;由亞當·斯密認為的“唯利人”變成了“Z理論”假設的“複雜的社會人”。傳統的企業生產是以有形的資本增殖為中心,而現代的企業生產則是以無形的知識增殖帶動有形的資本增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的中心由以“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便成為必然。

——知識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思想。在現代以知識為主要資源的經濟中,各類企業是否具有創新、傳播和使用知識的能力,成為其生存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知識管理開始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趨勢。由於現代知識性的企業主要表現為大量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所以知識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管理。如何在以知識為資源的信息網絡化的世界中有效地管理企業,將是21世紀企業管理麵臨的最大挑戰。

——綠色管理思想。7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性環境問題的出現和全球性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消費、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綠色浪潮的湧起,綠色管理思想正在向企業管理中滲透。綠色管理正在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對企業經營的價值、目標和方式的選擇將發揮重要作用。

20世紀出現的科學管理的實踐和理論創新,同製度創新一樣,是21世紀人類從自為走向自在的重要標誌之一。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轉變,是人類對自身潛能的劃時代的發現。自從第一次科學革命以來,人們認識到了科技進步在推動物質生產方麵的巨大作用,但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後,科學管理的出現,使人們認識到對企業組織的科學管理,同樣可以像技術一樣在不增加資本總量的前提下提高勞動生產率。如果說在20世紀以前,推動經濟發展的隻有科學技術創新這一個輪子,那麼,20世紀以來推動經濟發展的還有管理創新這個新的輪子。

管理創新是20世紀的自然科學成果、人文科學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最有效的轉換器。長期以來,許多自然科學的成果隻有轉換為一種具體的工具時,才能在物質生產中發揮作用,許多形而上的人文科學的思想離物質生產更遠,對物質生產的作用更弱。但是自科學管理出現之後為許多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成果轉換成具體的生產力架起了一座橋梁。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同管理相結合形成了行為科學管理,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係統理論(本來屬於哲學中的方法論)同管理相結合形成係統管理。數學、概率論、統計學同管理相結合形成了決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科學管理方法——運籌學。還有電子計算技術在管理上的應用出現的現代信息管理等。從這個角度來看管理創新時,可以發現,科學管理的功能不僅在於使企業組織在創新中實現了生產率的提高,而且還使整個社會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這種無形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