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即欲捭之貴周(1),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2)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3)也;闔之者,結其誠(4)也。皆見其權衡輕重(5),乃為之度數(6),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7)。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注釋】
(1)欲捭之貴周:周密,周嚴。要采取行動時,必須作周詳的考慮。
(2)微:指微妙。
(3)料其情:料,估計。就是檢驗事情的真偽、善惡、良否、利害。
(4)結其誠:結,結交。使其誠心堅定。
(5)權衡輕重:衡量比較事物輕重。
(6)為之度數:測量重量和長度的數值。
(7)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如果不合一般事物規律,聖人就繼續引導。
【譯文】
如果要運用展露之術,貴在周詳考慮,如果要運用閉合之術,貴在萬全保密。周祥保密的關鍵在於,微妙而與道相伴隨。讓對方展露,是為了探測對方的實情;讓對方閉合,是為了與對方結交,使其誠心堅定。這些做法都是為了使對方將實情展露出來,然後權衡謀略的輕重緩急程度和性質,聖人也是以這些進行謀劃的,如果的覺得這一謀略不合適,聖人也會重新考慮自己的謀略。所謂展露,指的是或者展露之後展示出去,或者展露之後收納閉藏;所謂閉合,指的是或者閉合之後獲取,或者閉合之後放棄。展露和閉合,是天地間自然的法則。展露和閉合,也是陰氣和陽氣的變化運動,四季節令的開始和結束也像展露和閉合一樣,讓萬事萬物自由自在的發展變化。不管是事物的離返還是複歸等縱橫變化都是根據展露與閉合的變化來實現的。
【原文】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1)。反出、反複(2)、反忤,必由此(3)矣。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4)也,必預審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捭闔,製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者,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
【注釋】
(1)縱橫:自由自在的變化。
(2)反複:或離反或複舊。
(3)由此:根據捭闔原則。
(4)道之大化,說之變:大化,變化。“說之變”,遊說原則和主張靈活運用。
【譯文】
所謂展露和閉合,是事物變化的總規律。展露和閉含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使萬物自由自在的變化。反出,或者反或複舊、反忤,必然根據展露和閉合原則。展露和閉合是遊說的原則也是遊說活動的依據,必須先詳細觀察對方的變化。口是心靈的門戶,心是精神的主宰。人的意誌、欲望、思維、智慧、謀略,所有這些都要經過這個門戶產生和接受,因此要通過展露和閉合之術來控製對方。所謂展露之術,就是公開、可言及的,是陽的方法;所謂閉合之術,就是關閉、緘默,是陰的方法。陰陽和諧,那麼展露和閉合與陰陽處理就很恰當。因此說長生、安樂、富貴、榮譽、顯明、愛好、財富、得意、情欲等是屬於陽氣的,稱作“開始”;因此說死亡、憂患、貧賤、羞辱、毀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是屬於陰氣的,稱作“終結”。凡是那些遵循陽氣的人,都叫做“開始”,從談論有利的方麵進行敘述;凡是那些遵循陰氣的人,都叫做“終結”,從談論不利的方麵作為謀略的終結。
【原文】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1)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2)。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3)。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