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試:試用,度行。
(2)無所不可:遊說人、遊說家、遊說國、遊說天下,都沒有什麼不可以。
(3)陽還終始,陰極反陽:意為陰陽運行,彼此相生,互相轉化。
【譯文】
關於展露和閉合之道,都要用陰陽之言來探測和試行。所以跟陽氣交涉時,要用崇高的言行來試探,和陰氣交涉時,要用低下的言行來試探。用低下來求取卑小,用崇高來求索偉大。這樣去做,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的,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去探索,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辦到的。這種方法可以用來遊說一個人,遊說一家,遊說一國。做小的事情,沒有內的限製,做大的事情,沒有外的界限。益損、去就、背反,都是依據陰陽來處理事情。麵對陽氣,就可以采取行動,麵對陰氣,就應該停止或閉藏;麵對陽氣,就展露出去,麵對陰氣,就隱藏進入。陽氣運行最終複歸於陰,陰氣運行,最後返歸於陽。以陽氣而運動的人,道德就會增長;以陰氣安靜的人,形勢就會生成。以陽氣求於陰氣,需要施加以力量。陰陽上下相通相求,是由於遵循展露和閉合的法則。這是天地萬物之間陰氣陽氣運行的法則,也是遊說的基本方法,是萬事萬物的先導,這就叫“天地之門”。
【解析】
本篇談論的是在交談的過程中如何恰如其分地選擇說辭,把握談話的節奏和技巧,或開口(捭)或不開口(闔),因勢利導,使對方的心情、實力和計謀自然地暴露出來。
捭是開的意思,為陽;闔即閉的意思,為陰。捭闔之術即陰陽之道,是《鬼穀子》的中心思想,為曆代說客謀士立身處世、遊說人主的基本原則。《鬼穀子》運用運動發展的觀點、辯證的方法,不僅將陽引申為剛、開、張,陰拓展為柔、閉、弛,而且指出世上萬物是由陽開陰闔的運動轉化生成的,更指出了說客的作用就是“變動陰陽”,在認識事物陰陽屬性的基礎上促使其向有利於社會和個人的方向轉化。
不管是在戰火紛飛的戰爭時期,還是在歌舞升平的和平時期;不管是在遙遠的過去,還是在我們身處的現在,捭闔之術都被無數的有識之士當成取勝之法寶,他們不僅驗證了這一百試不爽的法則,而且在創造的一個個被人傳唱的故事中豐富和光大了它的內涵,使它在綿綿的曆史長河中更加璀璨。風起雲湧、諸子蜂起的春秋戰國時代,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爾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崩瓦解。三國時期,孫劉之合,有曹操赤壁之敗,形成鼎足之勢;孫劉之分,有蜀猇亭之敗,劉備白帝之哀;吳蜀再合,有諸葛亮南中之征,北伐之舉。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創立的人民遊擊戰爭思想,以星星之火得燎原之勢。這些無不把《鬼穀子》的捭闔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篇隱含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變陽為陰或變陰為陽的“捭闔陰陽術”,軟硬兼施、剛柔相濟的“剛柔弛張術”,抓住事情的關鍵環節而去處理事情的“守司門戶術”,計謀實施中要注意保密的“周密貴微術”,為他人製定計劃時要暗中對自己有利的“為人自為術”,等等。
【案例】
將捭闔之術運用到遊說中就是要善於把握時機,通過用開啟與閉合兩種方法適當變化,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王允巧施美人計
東漢末年,董卓擅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恨得那些忠臣咬牙切齒,想要除掉此賊。
董卓知道群臣不滿,便收養了一義子名曰呂布。那呂布有萬夫不擋之勇,手使方天畫戟,左右不離董卓。司徒王允見無計可施,退朝後隻長籲短歎而已。
某日,又在後花園歎氣。忽聞牡丹池畔亦有歎息聲。叫來一看,原是府中歌妓貂蟬。因其腰細如貂身,歌喉如蟬鳴,故喚以貂蟬。那貂蟬自幼進王府,王允以親女兒對待,派專人教以歌舞書畫。如今年已十六,出落得亭亭玉立,如荷花仙子一般。王允問她歎氣的原因。貂蟬說為大人心情不好,頻頻歎氣而發,並說:“若用妾之處,萬死不辭。”王允對視良久,心生一計。於是將她領至密室,屏退他人,請貂蟬上坐,叩頭便拜。貂蟬見狀,忙跪身還禮,急問何故。王允便將自己設計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的打算低聲相告,問貂蟬能否獻身。貂蟬滿口應允。王允千叮萬囑,務必保守機密,務必不露聲色,否則,不但計劃難成,而且你我及王府上下人等性命難保。貂蟬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