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李淵放下身份,急忙寫信給瓦崗軍首領李密,詳細通報了自己的起兵情況,並表示了希望與瓦崗軍友好相處的願望。不久,使臣帶著李密的回信來到了李淵營中。李淵看過回信後,口裏說了句“狂妄之極”,心裏卻踏實了很多。
原來,李密自恃兵強,想做各路反隋大軍的盟主,大有稱孤道寡的野心。他在回信中勸說李淵同意結盟並聽從他的領導,還要求李淵盡快表態。當時,李密擁有洛口要隘,附近的倉庫中糧帛豐盈,控製著河南的大部,向東可以阻擊或奔襲在江蘇的隋煬帝,向西則可以輕而易舉地攻取已被李淵視之為發家基地的關中。
因此,李淵深知李密雖過於狂妄,但他有狂妄的資本。為了解除西進途中的後兩種危險,同時化敵為友,借李密的大軍把隋軍的主力截殺在河南境內,李淵笑眯眯地對次子李世民說:“李密妄自尊大,絕非一紙書信便能招來為我效力的。我現在急於奪取關中,便給他個盟主做又能怎樣?”於是李淵表示完全同意李密的建議,還為李密西進牽製住了洛陽城中可能增援長安的隋軍,從而達到了“乘虛而入”的目的。入關之後,李淵更是匍匐前進,慢慢地積蓄力量,而李密中了李淵之計,專力與隋朝主力決戰。幾年之後,李密消滅了隋王朝最精銳的主力部隊,自己也被嚴重削弱,而李淵則利用有利時機迅速發展壯大,不費吹灰之力就收降了李密餘下的部隊。
李密曾坐擁10倍於李淵的兵力,最後被李淵輕易降伏,其中雖然有命運和時機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李密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以至於獨立對抗隋軍而將自己的實力消耗殆盡,而李淵卻放下身份,匍匐前進,躲在李密的羽翼下將自己的光芒掩蓋起來,以便積蓄力量,伺機等待,一旦強大起來,便可一統天下。
“槍打出頭鳥”,越是喜歡出風頭的人將自己陷於危險的幾率就越大,因為他在無形中將自己變成了公敵,不僅驅散了身邊的親信和朋友,還四處樹敵。出頭鳥在某些程度上確實是一個時代的助推器,但是這類人因為站在顯赫的位置上,所以頗為引人注目,如果他們能夠謙卑處世,博得他人的欽佩和擁護,那麼必然前程似錦,但是反之,如果驕傲自大,高估自己的價值,最終必會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蕭穎士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時考中進士,但是他本人自恃有才華,在與人相處時常常傲慢無比。一次他到野外喝酒吟詩,遇到狂風暴雨,於是便找一個地方避雨。恰巧避雨處有位穿著紫衣的老人領著一個小孩避雨。蕭穎士看見老人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就以高傲的語氣對他講話而且時而出言不遜。
不一會兒雨停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正在此時,一匹馬車由遠及近地走來,停在老人麵前,老人和孩子一同上了馬車,侍衛在後麵吆喝著走了。蕭穎士一見此景,急忙打聽老者的來曆,有人告訴他這位老者就是吏部王尚書。
知道這一情況後,蕭穎士幾次去求見老者,但老者都沒有接見他。求見未果之後,蕭穎士第二天就寫了很長的一封信,送到王尚書家中以謝罪。王尚書讓人將蕭穎士領到偏房的廊下,以老者的語氣責備蕭穎士,對他說:“遺憾的是你不是我的親屬,不然我一定會狠狠地教訓你一頓。”他停了一會兒又說:“你自恃才名,就傲慢無禮到今天這個地步,所以你隻能中個進士。”
鼻孔朝天的人,最終會掉進糞坑。為人低調謙和些,這會使你增加很多願意鼎力相助的朋友,少了很多鄙薄貶損你的敵人。看自己一朵花,看別人豆腐渣的人往往被別人看做豆腐渣,沒人願意對一盤豆腐渣投入多少真情實感和經曆,因此豆腐渣的身邊永遠不會出現甘心做陪襯的綠葉。你究竟是想昂首闊步被淘汰出局還是想不矜不伐地達到目的地?
一口吃不成胖子,人脈投資貴在效率
任何人脈投資都是以提高自己的身價為目的的,因此投資者最關注的就是投資的收益。有人煞費苦心卻兩手空空、一無所獲;有人輕鬆愉快就能廣結人網、一呼百應。這就要從方式上下手了,正確的方式是避免錯誤的基礎,高超的手段是確保效益的前提。人際投資中,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因為人際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與交往的時間是成正比的,至少對於常人而言,沒有誰願意輕易對交往不長的人推心置腹,即使他們初步溝通都很愉悅,畢竟時間是不容置疑的試金石,日積月累中沉澱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凝成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