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當的措辭可延長人脈保鮮期
如同很多用品一樣,人脈也有生產期、保鮮期和變質期,而與普通用品不同的事,人脈並不完全是損耗品。當使用的人足夠精明、足夠圓融的時候,人脈不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破損、變質,反而會曆久彌堅。
善於用人的人很多,其方式也大不相同,但是無疑例外地都遵循一條原則:措辭得當。在社交禮儀中,對於措辭有專門的規定。之所以把措辭擺在如此重要的低位,是因為語言作為常人溝通的重要方式,其運用得當與否直接關係到溝通的效果。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個善於用人的人,那麼你必然是個措辭方麵的高手。
英國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經告誡自己的兒子:“你一定要比別人聰明,但是你不明稱那些才智不如你的人為傻子;你一定要做正確的事,但是你不能告訴那些做錯事的人‘你們錯了,而且錯得很愚蠢’。”
紐約一位年輕的律師參加一個重要案件的法庭辯論,這個案子牽涉一大筆錢和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在辯論中,法院的一位老法官問年輕的律師說:“海事法的追訴期限是六年,對嗎?”
律師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後率直地說:“不。法官先生,海事法是沒有追訴期限的。”
這位律師後來對朋友說:“當時,法庭內立刻靜默下來,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氛緊張地彌漫著,似乎連氣溫也降到了冰點。雖然我是對的,他是錯的;我也如實地指了出來。但法官卻沒有因此而高興,反而臉色鐵青,令人望而生畏。盡管法律和真理站在我這邊,但我卻鑄成了一個大錯——我居然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的錯誤。”
這位律師的確犯了一個看似正確但是卻非常低級的錯誤。說實話是正確的,但是如果用錯誤地方式說出來,那麼他本人就是失敗的。如果當時,這位年輕的律師能夠更委婉一些,那麼也許不會出現後來的冷場,更不會得罪一位行內很有分量的老法官。
生活中,因為觀點分歧而發生辯論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你與朋友在某事的爭論中,你最終獲勝,並且你的勝利是以將對方的觀點駁斥地一無是處,將對方攻擊地千瘡百孔為基礎的,那麼你輸了。因為你在沾沾自喜的同時,失去了一個朋友的喜愛和尊敬,他很可能會因自尊受到嚴重傷害而恨你,疏遠你。
工作中,執拗的人很常見,但不要因此而使自己在麵對這樣的人時就鬥誌昂揚,因為結局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因此,要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捍衛自己立場的角度出發,用得體的語言來消除對方的敵意。
卡雷羅是紐約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銷員,他承認,多年來,他總是明明白白地指出那些脾氣很大的木材檢驗人員的錯誤。他雖然贏得了辯論,可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因為那些檢驗員和棒球裁判一樣,一旦判決下去,絕不肯更改。
卡雷羅看出,他雖口舌獲勝,但卻使公司損失了成千上萬的金錢。因此,經過在講習班上的練習後,他決定改變技巧,不再與人爭辯了。以下是他在班上的總結報告:
有一天早上,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一位焦躁憤怒的主顧在電話那頭抱怨,說我們運去的一車木材完全不合格,他的公司已經下令讓車子停止卸貨,請我們立刻安排把木材拉回去。
我立刻動身到對方的工廠去。途中,我腦海中一直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通常,在那種情形下,我會以我的工作經驗和知識,引用木材等級規則,來說服對方的檢驗員,那批木材是完全合格的。然而,我又想,還是把課堂上學到的做人處世的原則運用一番看看。
我到了工廠,發現負責采購的主任和檢驗員悶悶不樂,一副等著抬扛吵架的姿態。我們來到卸貨的卡車前,我要求他們繼續卸貨,讓我看看情形如何。我請檢驗員繼續把不合規格的木料挑出來,把合格的放到另一邊。
事情進行了一會兒,我才知道,原來他的檢查太嚴格,而且也把檢驗規則弄錯了。那批木料是白鬆,雖然我知道那位檢驗員對硬木的知識很豐富,但檢驗白鬆卻不夠格,經驗也不多。白鬆碰巧我是最內行的,但我對檢驗員評定白鬆等級的方式提出了反對意見嗎?絕對沒有。我繼續觀看,慢慢地開始問他某些木料不合標準的理由何在,我一點也沒有暗示他檢查錯了。我強調,我請教他,隻是希望以後送貨時,能確實滿足他們公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