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彭在城下對朱鮪陳說天下大勢,並勸他歸順,朱鮪在城上回答:“劉秀的兄長被害時,我曾經參與過,還多次勸更始皇帝收回劉秀的兵權。我自知得罪過他,所以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投降的。”
聽完這話,岑彭就把朱鮪的話報告了劉秀,劉秀說:“想成大事的人不會去計較小恩怨。朱鮪現在如果投降,我可保他官爵,而且絕對不會加害於他!我可以向這滔滔的大河發誓,絕對不會說話不算數。”
岑彭對朱鮪說了劉秀許下的諾言,朱鮪還是不放心,於是,他從城頭上墜下一條繩索說:“你這話若是真的,就順著這條繩索上來!”岑彭毫不猶豫地抓住繩子就要往上爬,朱鮪見狀相信了岑彭,便答應投降。
幾天之後,朱鮪帶著一些人在岑彭的陪同下去拜見劉秀。臨走的時候,他對手下的士兵們說:“我這一去如果不回來,你們立刻率部隊突圍出去。”然後他把自己捆綁起來,來到劉秀大營,沒料到劉秀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親自把他身上的繩索解開,好言好語地安撫他,並下令讓岑彭當夜將朱鮪送回洛陽城。
第二天一早,朱鮪就率部下向劉秀投降,劉秀立刻任命朱鮪為平狄大將軍,封為扶溝侯。隨後,劉秀進駐洛陽,將洛陽定為東漢的首都。
岑彭大勢已去,因此對於曾經得罪過劉秀這件事耿耿於懷,他越是疑心重重,就越表示他心虛,不敢麵對劉秀。劉秀非但沒有對曾經加害過自己的人橫眉怒目,反而表示寬容諒解,處處歉疚,這就是睿智的人處世方式。將虧欠自己人情的人逼上絕路,不如讓他對自己心生感激。
漢宣帝時期,魯國人邴吉是博陽侯,後來當上了丞相。他性情寬厚,對待身邊的人都很友善,他手下的一個馬夫非常喜歡喝酒,邴吉覺得馬夫為人直爽,於是對他非常熱情。有一次,這個馬夫隨同邴吉一起出去喝酒,酒醉以後,馬夫就吐在了邴吉的馬車裏。西曹主吏見到後向邴吉說了這件事,並說要重重處罰車夫。在當時,馬夫的行為是犯了為官為宦者的大忌諱,馬夫也自知創下大禍準備受罰,但是邴吉認為為此而處罰即使不會對他造成太大的災難,但他日後一定會對自己敬而遠之,倒不如趁他現在驚慌失措而饒他一回,這樣更能收服他的心,於是說:“他隻不過弄髒了我的馬車而已。如果就因為酒醉而處罰一個人,那麼以後別的下人還怎麼做下去呢?”西曹主吏聽了也不好再說什麼,馬夫對此必然是感激不盡。
這個馬夫是邊疆人,熟悉邊疆郡縣的情況。有一次邴吉出門,正好看到一位驛使持著彙報邊疆情況的公文跑過來。車夫就向驛使打聽邊境少數民族的情況,並向邴吉說了那裏的情況。不久,漢宣帝召見大臣,詢問邊境少數民族的情況如何,邴吉都一一作了回答,而其他的大臣因為皇帝問得突然,沒有一個能答上來的。皇帝賞賜了邴吉,其他大臣則都受到了皇帝的斥責。而邴吉的這些關於邊疆的情況都是依靠車夫得來的。所以邴吉感慨道:“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如果聽不到車夫的那些話,我又怎麼能受到皇帝的讚賞呢?”
人情往來中,千萬不要得理不饒人。有時候,別人處於某個立場或無意間對你的利益造成了侵犯,但當你已經站在讓他們必須仰視的高度時,你必須以籠絡人心為重,不要急於討回別人欠你的情,要發展更多的人情關係。有仇必報,隻會讓你逐漸被孤立,而得饒人處且饒人卻能體現你的不計前嫌,讓別人懷著歉意來接受你的禮遇,這是最好的收獲人心的方式。
成也人情,敗也人情
暢銷小說《圈子圈套》裏有這樣一句話:“人就是這樣,先自己動手給自己畫一個小圈圈,美其名曰規劃人生,然後自己跳進去,在圈子裏忙。”
人的一生始終要與各種圈子打交道,然而一不留神就會使自己陷入圈子的陷阱中。正如人情,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人們致力於通過各種渠道形成人情、聯絡人情,卻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人情的怪圈中,迷惘無措。幫助一個人有所成就的是人情,然而在處理不當的時候,傷人心、誤人事的也是“情”。人情的培養和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肆無忌憚地使用不但不利於成事,反而會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