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在人脈圈中占據主導地位(2)(2 / 3)

雖然通用電器這種做法並不十分君子,但是至少他們能夠在使查爾斯·斯坦恩梅茲欣然接受職位變動的情況下保全公司發展大局,可謂一舉兩得。相信查爾斯·斯坦恩梅茲本人也是更傾向於這種名利雙收又不失尊嚴的結果。可見,在職場中,善意的謊言往往是對“說謊者”與“被欺騙者”的一種變相的保護,善於說謊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

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在以智取勝的時代,唯有先成為“智尊”者,才能有望成為至尊者。

妄自尊大的人難成大器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一個驕傲自大的人,其結果必然是在驕傲中毀滅了自己。”功名顯赫的人比比皆是,每個時段、每個領域都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佼佼者,於是,就有眾人不遺餘力地向這些成功者示好。長時間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羽翼豐滿,成為人脈圈的中心點,無須再謙恭處世,於是開始居高自傲、狂妄自大。然而,這樣做是極其危險的,非但不會鞏固自己在圈中的地位,甚至可能親手摧毀烘托自己的堡壘。

畢沅是清朝知名文學家、史學家,他編纂的《續資治通鑒》幾乎可以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相媲美。

乾隆三十八年,畢沅出任陝西巡撫。在他前往陝西赴職時,途經一座寺院,畢沅便停下來進寺院內休息片刻。當時隻有一個老和尚坐在大殿中誦經,當有人通知他巡撫畢大人來到寺院的時候,這個老和尚既沒有起身,也沒有說什麼,依然自顧自地誦經。那時畢沅隻有40出頭,正是英年得誌,又中過頭名狀元,怎麼說都算是名滿天下了,他見這個老和尚這樣不拿自己回事,心裏十分不滿。於是,他沉住氣,在一旁默默等老和尚念完經。終於,老和尚念完一卷經離座起身,他對畢沅合掌施禮道:“老衲方才佛經沒念完,所以有些疏忽您了,希望大人您不要計較。”

畢沅怎能不計較,他正等著老和尚來搭話呢,但是出於禮貌,他仍然回答:“都說佛家有三寶,您也是三寶之一,用不著說什麼怠慢之類的話。”說罷,畢沅便坐在上座,老和尚坐在一邊陪他。畢沅問老和尚:“請問老法師您剛才誦的是什麼經?”老和尚回答:“《法華經》。”畢沅說:“您真是一心向佛呀,誦佛經誦到不在意身邊的事,真算是摒除俗務了,想必這部《法華經》您現在已經爛熟如泥了,請問您這部經書中有多少句‘阿彌陀佛’?”老和尚聽後,明白畢沅因自己怠慢他而不滿,所以才故意找茬刁難自己,他並沒有驚慌,而是從容地回答:“老衲資質差了些,雖說誦得多,但忘得也快。畢大人您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想來對《四書》也是爛熟如泥,您可知道書中有多少句‘子曰’?”畢沅聽完大笑,對老和尚的機智很欣賞。

老和尚向畢沅獻過茶後,便帶著畢沅去參觀菩薩的殿宇。畢沅看到一尊彌勒佛的佛像時,指著彌勒佛的大肚子對老和尚說:“您可知彌勒佛的肚子裏裝的是什麼?”老和尚立刻回答:“人間樂事,滿腹經綸。”畢沅對此回答很滿意,他對老和尚更加另眼相看了,於是又問道:“既然老法師您如此才思敏捷,為什麼不考取功名,反而要拋卻紅塵,皈依三寶?”老和尚說:“富貴於人有如過眼雲煙,比不上西方的一片淨土。”

兩人又一起來到羅漢殿,殿內18尊羅漢表情各異,栩栩如生。畢沅又指著其中一尊羅漢問:“您說這位羅漢在笑什麼?”老和尚說:“他當然是笑天下可笑之人。”畢沅奇怪地問:“那天下哪些人是可笑的呢?”老和尚回答:“貪戀富貴的人可笑;恃才傲物的人可笑;仗勢欺人的人可笑;自作聰明的人可笑……”聽老和尚這樣說,畢沅不禁覺得自己方才實在可笑,於是趕忙打斷老和尚的話:“老法師真是妙語連珠,下官領教了。”說完深深一揖,就離開了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