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我國古代諸子學派的第四家。僅次於儒、道、法家。曾與儒學並稱顯學,說明在中國曆史上曾經顯赫一時,墨家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維持的時間不長,但對我國古代自然科學包括中醫學的影響卻是很深刻的。因為,墨家重感性認識,重實踐,貴科技革新和邏輯思維……
第一節 墨家、墨子及《墨子》
墨家是以墨子為創始人的學術派別,興盛於戰國時期。墨家的政治觀點主要為“兼愛”、“尚賢”,主張“用人唯賢”而不是“用人唯親”。在認識論上,墨家突出的是唯物主義經驗論。強調感性經驗,輕視理論,並提出“三表”作為判斷是非的根據。
所謂三表即指本、原、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本,即注重吸取間接經驗教訓。原,即要有自己的親身經驗。用,即注重實用與否。
墨子,為墨家的創始人,名翟,戰國時期魯國人,做過木匠,手工業勞動者出身,他的思想代表龐大的小生產者階層,他主張兼愛互利,主張“非攻”(反對戰爭)。由於墨子是一個小生產者,所以他的認識論的特點是重視實踐經驗。
《墨子》是墨翟及其門徒的著作,主要反映墨家的思想,包括“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 用”、“無誌”、“明鬼”、“非命”,“非儒”。尤其主張“尚賢”,並認為平民也可參政(“農與工肆之人”),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為墨家學派的代表作。墨家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重視的時間不長,但對中醫學的影響卻是深刻的。
第二節 墨家學術思想對醫學的影響
一、墨家經驗認識論與中醫經驗醫學
墨家推崇《周易》,重實踐經驗。如《易經》六十四卦辭,三百八十六爻辭本身就是長期社會實踐、生產實踐的總結。如《易·說卦》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讚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言《易經》並非臆作,而是經過長期的實踐觀察、總結而得來的,是中國文化從實踐上升為理論的第一次飛躍。
墨家汲取了《易經》重實踐經驗的一麵,並加以發展。墨家提出重視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提倡檢驗真理的標準為“三表”,所謂“三表”指本、原、用,所謂“本”即指他人的實踐經驗,屬間接經驗。所謂“原”,即指自己親身實踐的直接經驗,而“用”則指是否實用,是否符合現實。如原文曰:
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
墨子重感性,輕理性,重視實踐經驗的認識論、方法論,對中醫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中醫學是經驗醫學,中醫學體係靠積累長期的實踐經驗而成,中醫學無論脈學、辨證論治、中藥學、針灸學、推拿、按摩所取得的經驗,莫不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總結出來的。
“一門學科要得到發展,就一刻也不能離開理論思維”。(恩格斯)
中醫學既重視實踐經驗又注重理性認識,和墨家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輕理論的觀點不同,在這一點上,中醫學是既繼承又發展了墨家的感性認識觀點的。
中醫既汲取了墨家注意實踐經驗的觀點,又強調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