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謹慎不僅是成功的要素,它還與內心的平靜緊密相連。內心的平靜是做人的一種高度。我們越不在眾人麵前顯示自己,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這樣,就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得到別人的支持。
一次,孔子和學生到魯桓公廟裏,看到座位上擺著欹器,孔子向守廟的人問道:“這是什麼器具?”
“這是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守廟的人回答。
“我所知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當它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裝了一半水的時候就變正了,裝滿了水就會傾覆。”孔子端詳了一會兒,若有所思地說。
學生們聽後感覺有點奇怪,就打點水來倒進去試試。果然,欹器裏麵裝了一半水時就正了,水一盛滿就傾覆了。孔子看後,很有感慨。
其實,做人有時候就像這欹器一樣,當我們狂妄自大的時候,就像裝滿水的欹器,擺脫不了傾覆的結果,而當我們保持謙虛,就是給自己留了一點空間,讓自己永遠保持著平衡。
某年的世界文學論壇會上,有一位相貌平平的小姐端正地坐著。她並沒有因為被邀請到這樣一個高級的場合而激動不已,也不因自己的成功而到處招遙她隻是偶爾和人們交流一下寫作的經驗,更多的時候,她在仔細觀察著身邊的人。
一會兒,有一個匈牙利的作家走過來,他問她:“請問你也是作家嗎?”
小姐親切而隨和地回答:“應該算是吧。”
匈牙利作家繼續問:“哦,那你都寫過什麼作品?”
小姐笑了,謙虛地回答:“我隻寫過小說而已,並沒有寫過其他的東西。”
匈牙利作家聽後,頓有驕傲的神色,更加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優越感:“我也是寫小說的,目前已經寫了三四十部,很多人覺得我寫得很好,也很受讀者的好評。”說完,他又疑惑地問道:“你也是寫小說的,那麼,你寫了多少部了?”
小姐很隨和地答道:“比起你來,我可差得遠了,我隻寫過一部而已。”
匈牙利作家更加得意:“你才寫一本啊,我們交流一下經驗吧。對了,你寫的小說叫什麼名字?我看能不能給你提供些意見。”
小姐和氣地說:“我的小說名叫《飄》,拍成電影時改名為《亂世佳人》,不知道這部小說你聽說過沒有?”
聽了這段話,匈牙利作家羞愧不已,原來她是鼎鼎大名的瑪格麗特·米歇爾。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行謹則能堅其誌,言謹則能崇其德”,可見謙虛濃縮了做人修養德性的精華。古往今來,多少成功人士都以“謙虛謹慎”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修身養性,慎言謹行,從不狂妄自大,終成大業。
高爾基說:“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更燦爛奪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因為功勳卓著,戰後在他退位時,英國國會打算通過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銅像放在公園裏供遊人景仰。
丘吉爾卻拒絕了。他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在我的銅像上拉糞,那是多麼地有煞風景埃所以我看還是免了吧!”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締造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催化劑。謙虛坦誠的人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反之,狂妄自大、舉止傲慢、桀驁不馴的人則常在生活中碰壁。隻有謙虛的人才能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也隻有做謙虛的人,你才能成為人生的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