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恩師是我們潛在的貴人和靠山,把握得好便能讓你更快地脫穎而出,走上一條成功的捷徑。搜狐公司的創始人張朝陽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1995年以來,美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迅猛,網上服務日益壯大,而中國卻存在中文信息嚴重匱乏的問題。正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留學的張朝陽猛然醒悟過來,在中國這個領域將大有作為!他去找自己的老師尼葛洛龐帝,極力說服他的老師進入中國的信息產業,後來張朝陽如願以償地從恩師那裏拿到了22.5萬美元風險金。
1996年,他回到中國,開始創業。
通過自己的恩師,張朝陽又去說服風險投資家愛德華,愛德華也同意投入一定的資金。有了啟動資金,1997年張朝陽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基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這就是搜狐公司。風險投資是別人用錢來換取你的股份,公司成功了他就賺錢,公司失敗了他自認倒黴,不用還債。這種形式,很適合高科技領域。張朝陽被稱為是中國高科技風險投資的第一人,他的公司也辦得很成功。
1998年2月,經過一年的探索後,搜狐公司推出了標誌性產業——中文搜索引擎“搜狐”(SOHU)。創業之初,急需錢來做技術和軟件,張朝陽發郵件四處求援,結果收到的都是拒絕的回複。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改變了這種不利狀況,英特爾、太平洋保險等業界巨頭,都答應出資,“搜狐”於是開始飛速發展。
僅過了半年,“雅虎”這家世界最大的網絡服務商就盯上了搜狐,他們想要收購“搜狐”。張朝陽與對方談了幾次,不能接受合並後統一用“雅虎”名稱這一條件,堅決走自強自立的道路。
在以後的幾年裏,搜狐公司與中國互聯網一起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大獲成功的張朝陽非常感激恩師尼葛洛龐帝,他說:“我和他首先是師生關係,後來他在我這兒賭了一把,我們是投資者的關係。這幾年我的業績特別好,他慶幸自己賭對了。我們現在都是公司董事會成員。”
張朝陽能夠得到恩師的垂青並最終獲得巨大的成功,這是張朝陽的幸事,也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大幸事。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恩師就好比大樹,無論是資曆還是財力,恩師都會高出我們一截,因此能夠得到恩師的賞識和提攜,便是你人生的一大幸事了。而找到恩師為自己的靠山,更易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