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送禮是求人辦事的有力保障(1 / 1)

送禮要看對象,要懂得依據對象的不同而運用不同的方法。關鍵是要達到送人所需,送人所求,投其所好,送到人的心坎上才是送得巧妙,物有所值。

在中國,送禮方式帶有很強的時代特征,講究時尚潮流。有些物品會在某個時期突然身價倍增,成為人們的掌上明珠。例如普洱茶熱,人們對普洱茶突然產生了瘋狂的喜愛,大肆宣傳普洱茶的價值,於是普洱茶大賣熱賣,一下子成了人們送禮的最佳選擇。

送禮要看對象,不同的人送不同的禮,要投其所好,否則你隻會費力不討好。例如:對於不懂藝術的人,你送給他再好的字畫,他也不會感到高興;對於煙酒不沾的人,你送再貴重的煙和酒他也不覺著怎樣;醫生最愛幹淨,你最好不要給他送包裝不好的食品,否則他會認為不衛生,趁你走後將其扔掉。因此送禮要區分對象,一般來講有以下區別。

男人和女人禮物不同。女人以衣物、飾物等為佳;大人和孩子要禮物不同,孩子以玩具、衣物、學習用品為佳。

興趣與嗜好不同,禮物不同。集郵的人你給他一張他沒有的郵票就會使他興高采烈,集石的人你撿一塊好看的石頭給他,比買一個貴重的禮品更讓他高興。給喜愛文學的人送上一套好書,給喜歡棋牌的人送上一套高檔棋牌,都會使其非常高興。

文化背景不同,禮物不同。文人墨客,可送一些高雅的東西,但對於些貧窮的知識分子,你送些生活日用品和食品等也會令他高興;對於文化水平較低的人,你送文化用品就會適得其反,但如果他有孩子,一般父母都望子成龍,你送文化用品給他孩子也會令他高興。

經濟地位不同,送禮也不同。對於不是太富裕的人來說,你送的禮物越貴重他越高興;但對於已經不把錢財當一回事的成功人士或是胃口已經開得很大的人來說,你就必須在禮物的意義上下功夫了,要盡量誇大禮品的含義。

總的來說,送禮就是要投其所好,但是又不能太低俗,所以要用心才能有所回報。

清代鄭板橋不喜歡商人,而商人為了附庸風雅經常向他購買字畫,但是往往被拒之門外。

有一個商人就比較聰明,他知道鄭板橋不收禮,但是鄭喜歡吃狗肉、喝酒,於是就在鄭板橋經常遊玩的地方燉了一鍋狗肉。果然,鄭板橋出門遊玩時,聞到了狗肉味道,立刻循味而來。商人假裝不認識鄭板橋,但是邀請鄭板橋同坐,喝酒吃肉。

俗話說:“吃人嘴短。”鄭板橋吃完,心想這麼吃完了就走太不禮貌了。於是他讓人取來紙筆,揮毫為商人作了一幅畫。就這樣,這個聰明的商人用一鍋狗肉就辦成了他想辦的事,原本是極其困難的事情卻迎刃而解。

可見花點心思,把禮品送到對方心坎上,能讓你辦事簡單快速。

古語說得好:“禮多人不怪。”要送禮,更要會送禮。一件合適的禮物可以打動人心,往往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說把禮送到對方心坎上,是辦事成功的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