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4章 諍友最值得我們進行感情投資(1 / 1)

所謂“諍友”,就是勇於當麵指出缺點錯誤,敢於給“頭腦發熱”的朋友“潑冷水”的人。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財富,諍友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們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坦誠相見,對朋友的缺點、錯誤絕不粉飾,敢於力陳其弊,促其改之。

人生路上陷阱無數,尤其是在我們取得了一點成績,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是誰當頭給我們一盆警醒冷水,讓我們立時警醒,變得客觀冷靜?是諍友。

諍友是給我們敲警鍾的人,如果沒有他,我們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彎路,不知道要多摔多少跟頭,甚至會陷入一步走錯,全盤皆輸的境地。

但由於幾乎少有人能“聞過則喜”,多數人都是聽到表揚奉承的話才高興。而諍友從來不會隻說讚美的話語,他敢以諍言指出你的問題和不足,不懂得給人留麵子,在習慣於頌揚的交際規則下,諍友往往被人們的所謂麵子封殺。但這也正是諍友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

縱觀古今,因聽諍言而成大業者不乏其例。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賢君,在他統治時,唐朝出現了繁榮的局麵,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善於聽取臣下的批評意見,他與魏征的故事曆來為人們所傳頌。

李世民即位之後,提拔敢於直言的魏征當了諫議大夫。魏征有膽有謀,常常不顧皇帝的情麵而極力勸諫,有時達到非常執著的地步。魏征當了幾年的諫議大夫,前前後後竟直言陳諫了200多件事情。

有一次,有大臣送給太宗一隻鷂鷹,太宗非常喜歡。一天,太宗正在逗鷂鷹玩時,忽然見魏征老遠地走來了,就趕緊將鷂鷹一把從胳臂上揪下來藏掖在懷裏,想等魏征走了再放出來玩,可是魏征稟奏的公事特別多,說了很長時間還沒說完。太宗心裏又急又氣,可又不敢直說,結果那隻鷂鷹竟然憋死在他懷裏。

大唐國力逐漸強盛之後,魏征見唐太宗不如初期那樣勵精圖治,於是上了一道有名的《十漸疏》,希望唐太宗戒驕戒躁,勵精圖治。唐太宗讀後十分感動地說:“希望你能繼續直言得失,朕一定會虛懷若穀,恭敬地等待你的批評意見。”

當魏征去世時,唐太宗得知消息,悲痛萬分,說自己失去了一麵鑒戒的鏡子。

有這樣一句民諺:“你要孤立一個人,你就去表揚他;你要損害一個人,你就去讚美他;你要斷送一個人,你就去奉承他。”掩蓋毛病等於助長毛病,讚美錯誤等於推動錯誤。那種不僅沒有任何“疼痛感”,反而是聽起來“甜蜜蜜”“美滋滋”的批評,隻會讓人誤入歧途,在岔路和邪路上越走越遠。

商朝暴君“殷紂”,就是因為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告,隻要忠言進諫者,必會招來殺身之禍。而費仲等人的“甜言蜜語”,把他迷得神魂顛倒,完全喪誌。如果紂王能稍稍聽進去一兩句奉勸,也不至於落得個殘害忠良、昏庸至極的亡國暴君的下場!自古以來,得天下的國君其原因都和唐太宗差不多,而失天下的國君也與殷紂大同小異。

但是,現實中,仍然有很多人不願意結交諍友,他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一切要自己說了算,喜歡“百分之百的讚成”,最忌恨誰給自己提意見。這樣的人看起來表麵風光,實際上這種風光絕對不會持續太久。他們終有一天會因為不聽別人的勸告而自食苦果。

擁有諍友是一個人的幸運和福氣,諍友像是一麵鏡子,幫你認清自我。真正的朋友,應該是諍友,肝膽相照、直言不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隻有真正的朋友才會真誠關心你,為你的失誤痛心;也隻有真正的朋友才會直言指出你的盲區和瑕疵,促使你進步。

古人說:“砥礪豈必多,一璧勝萬瑉。”意思是說,交朋友不在多,貴在交諍友。如果人們能結識幾個諍友,那麼前進的道路上,就會少走彎路,多出成果,事業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