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在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場上,有個開水泥廠的小老板柯馬·伊魯斯,為了擴大生意,想混進去多結交一些人士。
可一進入聚會大廳,他就驚呆了。大廳裝飾得金碧輝煌,男士們個個西裝革履、彬彬有禮,女士們個個時尚高貴、溫文爾雅。柯馬·伊魯斯低頭看看自己有著厚厚水泥灰的工作服,腳上穿的大膠鞋,有點不好意思。不過他很快就找到了心理平衡,我這麼忙,哪有時間收拾自己呢?這時侍從過來詢問他,他講明自己的身份,可是沒人相信。而一個認識他的人居然說他是路邊的鞋匠,於是他被轟了出來。憤怒的柯馬·伊魯斯一氣之下離開了倫敦。
怒火過去之後,柯馬·伊魯斯收到了那位說他是鞋匠的朋友的信。信中說:“當時在場的都是商界名流,他們每個人都比你事業大,比你要忙百倍。如果他們知道你就是有求於他們的邋遢漢,誰會相信一個連個人魅力都不注重的人,誰又會相信連照顧自己形象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呢?”
柯馬·伊魯斯讀到信,內心受到很大震動,他回到家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參加了一個形象禮儀培訓班,並高薪聘請了私人形象顧問。
三年後,還是在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場上,一位西裝革履、儀表不凡的中年人一出場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不但簽訂了數目可觀的商業訂單,而且還贏得了一位貴族小姐的青睞,他就是柯馬·伊魯斯。這次露麵,他憑借個人魅力,征服了整個倫敦的上流社會,隨後,財富和好運一起向他滾滾湧來。
馮利是個要強的人,他要求自己: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
單位裏的其他男孩子,個個活蹦亂跳,工作起來也有說有笑。馮利卻不這樣,他不苟言笑,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工作。馮利很努力,工作上從來沒有失誤過,每次分派下來的任務他總是第一個完成,而且還會檢查好幾遍,生怕出錯,為此,馮利經常得到老板的表揚。可以說,他已經做得很好了。人們都以為他不久就會成為公司的骨幹,可是,他卻有一天被辭退了,而原因僅僅是因為一件小事。
有一次,單位集體休假,他卻選擇了加班。為了把一個設計做好,他加班到晚上九點,中午飯也沒有吃,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務,突然死機了,馮利的設計圖沒有來得及保存,一天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馮利又氣又惱,恨不能把電腦砸了。馮利決定重來,就這樣,馮利一宿未睡,就在最後馬上要完成的時候,該死的電腦又死機了,而馮利沒有吸取上一次的教訓,又忘記了保存,馮利一氣之下,把電腦鍵盤砸了。恰巧這一幕被剛進來的老板看見了,結果不用想就知道了,馮利被解雇了。
達到成功就要具有良好的個人魅力。塑造自己的個人魅力,比如形象得體、談吐優雅、謙遜、機智、幽默、寬容等,都是作為一個成功的人所必須塑造的,隻有讓你的個人魅力賦上誘人的光環,將其作為自己人生的賣點,你才會更有希望獲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是億萬人中獨特的一個人,那麼我們拿什麼來吸引別人,用什麼來讓別人相信你,看重你,重用你呢?當然是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形象魅力、個性魅力。一個人的魅力要靠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來,但毀掉它卻非常容易,也許一件小事兒就足夠了。
我們可能都熟悉“蝴蝶效應”這一理論。它是指在一個動力係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係統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但用在個人身上,一樣有其不可忽視的效應。這個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一些小事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一些極小的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在生活中,一些細節的事情,正是體現了一個人做事做人的方法與特點,也許,一個小的疏忽就能讓他人產生不好的印象。另外,一些細節也往往影響著事情的最終結果,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小事萬萬不可忽視,否則就有可能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就大事,必須打造個人魅力。隻有自己良好的形象、優雅的談吐、得體的禮儀等素質,才能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功績。隻有靠提升自身的“硬件”,才能提高整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