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德認為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還有另一個政治原因。希特勒不願意把最後的戰場放在日耳曼後代佛蘭德斯人居住的地方。他曾計劃把這個地方建成一個獨立的納粹區域。他已答應過該地區的支持者不讓戰爭的硝煙籠罩這塊土地。如果違背這一諾言,不僅對希特勒本人是一種信任損失,對德國也是一場信譽危機。
上述種種隻是猜測,並不是事實,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希特勒鬼使神差地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也許隻有希特勒自己才知道。
希特勒為何容忍西班牙中立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長槍黨首領弗蘭西斯·佛朗哥發動武叛亂。經過一場內戰,他於1938年3月28日占領首都馬德裏,建立了獨裁統治。
在這一過程中,佛朗哥得到了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給予的大力支持。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班牙卻出人意外地保持中立,沒有與希特勒站在同一戰線上。由於未上“賊船”,佛朗哥的獨裁統治在戰後又延續了整整30年,直到他最後病死。
這難免讓人費解,希特勒為什麼能夠容忍西班牙中立?是這位獨裁者“愛好和平”,還是他早已預知軸心國會失敗?對於佛朗哥不參戰的原因推測,學術界出現了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佛朗哥不參戰是由於西班牙國內政治和經濟危機所致。
另一種觀點認為,佛朗哥不參戰主要是由於英法同盟國和德意法西斯國家爭相拉攏的結果。
還有一種說法是,佛朗哥隻主張反對蘇聯,他無意與西方世界的任何國家為敵。
佛朗哥的獨裁統治雖然為世人所不齒,但是他無疑是一個精明、務實的人物。他在二次大戰中的中立立場就是一種務實的明智之舉。戰後,他也曾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積極發展西班牙經濟,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百姓的需要。這些都使他的統治維持得較為長久。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希特勒能容忍佛朗哥中立?就在1940年夏天,從戰略需要而言,希特勒完成了對低地國家的控製後,西班牙理應是德國下一步重點的進攻目標,但他卻在這件事情上顯得遲疑未決。同年6月4日,西班牙在侵占了國際共管的丹尼爾後,向希特勒提出西班牙參戰的條件,其中包括對直布羅陀海峽、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省的領土要求。後來,因為德國將援助西班牙重型武器的供給推遲到第二年,佛朗哥立即明確表示西班牙當前不能參戰。盡管希特勒一再表示戰後一定滿足西班牙的要求,但佛朗哥仍拒絕參戰。因此,德國不得不終止了對直布羅陀海峽采取的軍事行動。事後,希特勒也並沒有向西班牙發動進攻。為什麼希特勒能一再容忍佛朗哥的桀驁不馴?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找出明確的答案。
納粹為什麼要殺害猶太人
凡是看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影片的人,都會對其中的納粹德國人對於猶太人的大肆屠殺和迫害深惡痛絕,同時也可能會不理解。雖然世界曆史上種族歧視和迫害的例子並不少,但顯然“二戰”中納粹德國對於猶太人的迫害是最黑暗最殘忍的,特別是這樣的迫害還是發生在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20世紀,就更讓人難以理解了。
德國人向來對猶太人歧視、排擠,甚至由排擠轉向屠殺,尤其是在希特勒上台執政以後。德國先後在猶太人數量較多地占領地,如波蘭、立陶宛、烏克蘭建立了“集中營”,然後把從占領區和仆從國抓到的猶太人成批運到這些死亡集中營中,送到偽裝成浴室的毒氣室裏殺死,然後焚屍滅跡。這種令人發指的行為一直持續到德國投降。
那德國納粹為什麼如此仇視猶太人?史學界流傳著多種說法,但都未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所以希特勒這一行為至今沒有定論。
有人提出了宗教與經濟原因說。在歐洲迫害和歧視猶太人的情況由來已久。一方麵是由於宗教信仰的原因,猶太人和基督教徒一直都很難做到和平共處;另一方麵,猶太人從希伯來時代開始,就一直過著到處漂泊的生活,而且沒有自己的國家,這也是猶太人在“寄人籬下”時遭到歧視的原因。納粹德國就利用歐洲這種由來已久的反猶情緒,力口以煽動,並將之推向極致。
另一方麵是經濟上的原因。眾所周知,猶太人多是出色的商人,善於經營,這也是有其必然性的: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過著漂泊的生活,沒有歸屬感,因此對於金錢的寄托格外突出,所以曆來有猶太人貪財的說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經濟很困難,而當時定居在德國的猶太人,大多經營商業或金融業,相當富裕。出於嫉妒心理及經濟上的需要,納粹德國都有理由將猶太人除之而後快。
還有一種說法是種族優劣說。納粹政權和希特勒一直鼓吹“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而猶太人則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猶太人不是人”等荒謬的論點。在這種愚蠢的種族觀念影響下,納粹德國在大肆屠殺猶太人的同時也殺害了50萬吉卜賽人和10萬德國的智育低能者。
有人分析是和希特勒的個人經曆有關,因為在實行獨裁以後,希特勒本人的態度對於屠殺猶太人政策的確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一些“二戰”研究專家的考證,希特勒的母親死於癌症,診治她的是一個猶太醫生,而希特勒本人有可能認為母親的死是由於猶太醫生的誤診造成的,於是“恨屋及烏”,遷怒於全世界的猶太人。
當然,這裏也有一點讓人費解的地方,經過調查,希特勒本人竟然也有著1/4的猶太血統,而他顯然是知道這一點的,那麼他何以忍心去用這種殘酷的手段對待自己的同胞呢?這宗離奇疑案還是留待後人去解吧。
預知日本會偷襲珍珠港嗎
1941年12月7日上午,夏威夷島上的珍珠港陽光溫和,人們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忽然,有人發現遠處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飛機正迅速逼近。當機群飛抵停泊在港灣裏的美國軍艦上空時,急速俯衝下來。
緊接著,炸彈像冰雹般往下落,頃刻間港內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連鎖爆炸。由於事發突然,水兵們毫無準備,甚至以為這隻是一次軍事演習。近2個小時,轟炸終於過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就是著名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
根據近年來美國國防部逐漸解密有關二次大戰的絕密檔案顯示,早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的幾個月時間,日本海軍部與當時剛由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組建的“聯合艦隊”之間往來頻繁的加密電報,已被中國國民黨戴笠領導的“軍統”情報機構中的破譯專家逐一破解。而日軍有關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日期、力量配備和作戰計劃也統統被“軍統”所掌握。此絕密情況由蔣介石密呈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就是說,在日本此次軍事行動展開之前,美國高層即已獲知有關詳細情報。
那麼,事情就變得奇怪了,為什麼美國在已知被襲的情況下還對此裝聾作啞,不做任何軍事部署,從而付出了幾乎全軍覆沒的慘重代價呢?難道是為了能順理成章地卷入世界大戰而施的“苦肉計”嗎?到現在,美國官方一直對此諱莫如深,而此中真相,也就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謎案。
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是勝者
所謂“中東戰爭”是指1948—1982年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那中東戰爭的起因究竟是什麼?誰是正義的一方?對此,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持不同意見,爭論了很多年,但始終沒有得到一致的結果。
猶太人認為,巴勒斯坦是上帝賜給自己的土地,是猶太人永恒不變的故土。但阿拉伯人對此嗤之以鼻:猶太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巴勒斯坦,浪跡四方;而阿拉伯人也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1300多年。難道僅僅因為猶太人在2000多年前曾經居住在這裏,就得承認他們是巴勒斯坦的主人嗎?
雙方由此爭執不斷,進行過5次大規模的戰爭,但每次結局都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以色列麵積隻及眾多阿拉伯國家的1/252,人口僅是他們的1/9,而且資源匱乏、無險可守。然而正是這樣的國情卻多次打敗阿拉伯國家的聯手進攻,在中東站穩了腳跟。以色列還趁戰爭契機,占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的領土,尤其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的麵積一下子擴大了6倍。在5次中東戰爭中,勝利的天平為什麼總是傾向以色列一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