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際交往是人生幸福的需要。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會認為,人的幸福是建立在金錢、成功、名譽和地位的基礎之上的。其實,對於人生的幸福來說,所有這些遠不如健康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重要。交往和人際關係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無法為金錢、成功、名譽和地位所取代。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人們的金錢收入一直是呈上升趨勢的,但是對生活感到幸福的人的比例並沒有增加,而是穩定在原來的水平。這說明金錢並不能簡單地決定人的幸福。
西方心理學家克林格做了一個廣泛的調查,結果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意義。當人們被問到“什麼使你的生活富有意義”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回答,親密的人際關係是首要的;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取決於自己同生活中其他人的關係是否良好;如果同配偶、戀人、孩子、父母親、朋友及同事關係良好,有深刻的情感聯係,那就會感到生活幸福且富有意義。反之,則會感到生活缺乏目標、沒有動力和不幸。在這些被調查者的回答中,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成功、名譽和地位,甚至超過了西方人最為尊重的宗教信仰。有一項調查表明,在我國壓抑、人際關係和諧度和人際關係壓力是導致自殺的三大因素。法國社會學家指出,社會關係的喪失是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際交往的原則
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是一個技術的問題。從心理上講,不管身份高低,每個人都希望受人歡迎,因為,受人歡迎意味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老師希望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同樣希望老師喜歡自己。一個人可能一時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但是他不可能一直都不在乎。人們追求受人歡迎,是在我們一出生時就注定了的,因為我們總是不能離開他人而獨立地生存。在人際關係問題上許多人共同存在的認識上的兩個誤區:一是對人際關係抱無所謂的態度,二是在人際關係上過分講究謀略。
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關鍵是要意識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滿足自己,又尊重別人。下麵是幾個重要的人際交往原則:
1.真誠原則。真誠是打開別人心靈的金鑰匙,因為真誠的人使人產生安全感,減少自我防衛。越是好的人際關係越需要交往的雙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與人交流。當然,這樣做也會冒一定的風險,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裝起來是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的。
2.主動原則。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能夠使人產生受重視的感覺,主動的人往往令人產生好感。
3.交互原則。人們之間的善意和惡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況下,真誠換來真誠,敵意招致敵意。因此,與人交往應以良好的動機出發。
4.平等原則。任何好的人際關係都讓人體驗到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製,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臉色行事,就無法建立起高質量的心理關係。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在人際關係的實踐中去尋找,逃避人際關係而想得到別人的友誼隻能是緣木求魚,不可能達到理想的目的。中學生要記得,受人歡迎有時勝過腰纏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