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1 / 2)

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才能換得他人的以誠相待;以謙虛的心,檢討自己的錯誤,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一般來說不管在哪裏,心眼實誠的人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要想成功,首先要懂得,真真切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誠實,就是要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之心,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守信,就是講信用重承諾,一諾千斤,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錯誤要勇於承擔,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做人應該具有誠實守信的品質。有誠信的人麵子上有自尊,目光裏有自信,行動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誠信對我們一生的成長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人生前進路上的長明燈。

談到事業成功的奧秘,許多人有著自己的看法。例如時機、資金、信譽等等,李嘉誠雖然也看重這些,但他卻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將做人的誠實當做自己成功的第一要訣。回顧曆史,李嘉誠在許多重要的關頭,都以誠實作為第一要則。一次是李嘉誠辭去塑膠公司的工作而自己創業,臨走時李嘉誠對老板說了一句老實話:“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線路。”而且李嘉誠正是懷著愧疚之情離開這家塑膠公司的。

一次,李嘉誠代表自己的廠與外商談生意,對方要求必須拿出擔保人親筆簽字的信譽擔保書。但李嘉誠找不到擔保人,所以他隻能直率地告訴批發商:“我不得不坦誠地告訴您,我實在找不到殷實的廠商為我擔保,十分抱歉。”而他的誠懇執著,竟深深打動了批發商。批發商說道:“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我坦誠地告訴你,你不必為此事擔心,我已經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李嘉誠愣住了,哪裏有由對方找擔保人的道理?批發商微笑道:“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當時,兩人都為這種幽默笑出聲來。談判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很快簽了第一單購銷合同。按協議,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這基本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問題。而且這位批發商主動提出一次付清,可見他對李嘉誠做人的誠實及信譽的充分信任。

他在對兒子們進行教育時也反複強調,“要令別人對你信任。不隻是商人,一個國家亦是無信不立。”

對於李嘉誠這位30歲就憑自己的努力成為富豪的人來說,商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信”。

其實,李嘉誠對事業上的“信”與他對人的“誠”是分不開的,誠信相合,即為“義”。從對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誠坦言:“以往99%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談論生意,約1/3談生意,2/3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經常教導他們,對人要守信用,對朋友要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李嘉誠一直都在磨煉李澤钜、李澤楷兩兄弟。

有句話說,“沙地裏長出的樹再怎麼扶也扶不起來”。對於經商者來說,如果從小沒有養成遵守信用的習慣,那麼就不可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生意也很難得到發展。李嘉誠曾戲說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會騙人,不符合中國人所說的“無商不奸”的標準,但其實正是因為他有信而無奸,所以才做成了全亞洲獨一無二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