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有其發生的必然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會慢慢蘇醒,同時對父母的意見不再是簡單地服從、照辦,而是要分辯是與非。他們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願意父母幹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對待兒童的教育方法,這已不能適應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於是就會讓青少年產生父母不了理我這樣的感覺。這就產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變成為代溝。
其次,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足之處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父母的一生總有這麼多的理想沒有完成,而他們習慣於將未完的理想與信念都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他們夢想的延續,他們設計孩子前程的同時,就是為他們年輕而未完成的青春理想而設計。而青少年也在追尋屬於他們自己的理想,這就產生了思想上的矛盾。就像一個名人說過“孩子在3~4歲是行為上的獨立,而16~18歲則是思想上的獨立”,他們不會任父母來設計自己的未來,這也是代溝產生的原因。
解開心結→
雖然代溝現象是常見的,但是不加以重視,也會產生巨大的危害。他可能是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學習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麵對代溝時,作為青少年不要一味的怨怪父母,以逃避了事,要敢於麵對,正確的解決才是科學之道。
常言道:“話不說不明,理不辨不清。”要解決代溝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要明白:父母是愛你們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你的將來考慮作為前提的。對你們事事關心,事事過問,一切都要控製住在自己的視野之下。這雖然是愛子心切的表現,但管得過死,難免就產生衝突,使孩子們感到父母不理解他們。在麵對這種情況時,要及時的把自己的想法說與父母,隻有讓父母明白了這一切,才有解決的可能性。假如你一時難以理解父母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與父母“對立”,記住父母的話,並在實踐中去逐步認識和理解。這樣,你就容易與父母保持友好、平等、和諧的關係了。最要不得的做法是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就更加封閉自己,並且不斷地埋怨。那樣隻會使隔閡越來越大。
另外,要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的父母多半都認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永遠是第一位的,因而忽視了子女在情感、興趣、心理等多層次的需要。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需求就會不但的升高,青少年們還有許多想法,有些想法是父母年輕時不曾有的,所以也就會意識不到,就出現了不理解。所以,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你的成長,那樣,就會生出理解與寬容。
現在人們常說“理解萬歲”,青少年們在要求父母們理解自己的同時,也要去理解父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能要求自己的父母沒有一點缺點和失誤。要知道,理解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