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父母總是偷看我的日記(1 / 2)

你的困惑:我的日記本是帶鎖的,那裏麵鎖著的是我青春的心情,成長的記憶,之所以要帶上鎖就是為了避免父母翻看,因為,我需要自己的空間。我曾經為自己的舉動而感到羞愧,我覺得我應該相信自己的父母,他們不會隨意來侵犯我的隱私的。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父母打破了我的愧疚感——他們偷看我的日記。我不知道該如何麵對他們,我恨他們的這種行為。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故事之(1)

安琪是初三的學生,近來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而且還不時有男孩給她打電話,其父母懷疑她早戀,就偷偷撬鎖看了她的日記本,才知是安琪患了輕微抑鬱症,那個男孩是在幫助她轉移注意力。就在父母為此擔心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安琪回來後,發現日記被人偷看了,心理疾病由此加重,氣得精神失常。其父母後悔莫及。

故事之(2)

王芹最得意的就是有一個自己的小書桌,上麵帶著一把小鎖,一把小鎖就可以把自己的小秘密鎖在裏麵,所以她把自己的信件和日記全放在了裏麵。這天放學回家,王芹發現自己的書桌抽屜上的小鎖不知道怎麼被開了,打開一看,裏麵的東西全部被翻過了一遍。王芹趕緊走到廚房裏,問正在燒菜的媽媽:“媽,咱家是不是來了小偷,我的書桌抽屜上的鎖給砸開了!”媽媽卻笑著和她說:“哪來的什麼小偷啊,鎖是我打開的,我想看看你的抽屜裏到底有什麼東西。”王芹覺得自己的隱私受到了嚴重的侵犯,又氣又惱,和母親陷入了冷戰。

透視心靈深處→

這兩種情況其實在當前都不是少數。不論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其日記是個人隱私,未經允許不得閱看,否則就是侵權。何況這未成年的學生,思想尚還稚嫩,會有很多的“心靈秘密”不願讓也不需讓爸媽知道,當他們一旦發現自己的房間被父母背地裏“檢查”過,便對父母產生極度的不信任。

日記是孩子的隱私,父母經常偷看孩子的日記,是孩子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因為在他們的眼裏,這是一種嚴重的“侵犯”行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往往會有一些思想是不願讓人知道的,於是就有了日記這個“避難所”,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一旦這個“秘密場所”被人侵入,就等於心理上的穩定被人打亂。因此,他們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以過激的行為來反抗父母的做法。

人人都有不願告訴別人私事,這便是隱私。個人隱私應得到尊重,但是青少年的隱私權受侵犯是常見的事。偷看青少年的日記並不是一件小事,與法與理均有過錯,而由此引起的後果也不隻是一時的不愉快。

破壞青少年的人際關係。青少年的日記裏往往會涉及到他的朋友與同學,裏麵往往記錄著他們一些不願讓別人知道的秘密。但是當家長和老師知道後,往往會將其公諸於眾,這便會招致朋友和同學的怨恨,破壞了青少年與別人的友誼。

降低青少年的自省力。寫日記是一種自省方式,偷看青少年的日記,又把日記的內容宣揚出去,是不可取的。青少年會因此受到打擊,對父母產生極度的不信任感,也因此就會放棄這種自省的方式,不再寫日記了。這樣會使他們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大大削弱,妨礙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