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之內涵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需要不停地奮鬥,而奮鬥的過程也是克服不良品格習性邁向成才之路的過程。
品格的價值
雖然我們人類群居在一起生活,並且構成了每個個體賴以存在的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仍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任何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這是真理。而人與人的不同,自然也包括品格上的不同。並且,由包含品格差異在內的各種差異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那麼,品格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
品格其實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靠人們做的具體的時來體現。品格對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品格對成才的影響,就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樣,存在著正、反兩個方麵。
品格不好的人,隻想自己、不為別人考慮,或自私,或心胸狹窄,很難有朋友的幫助,也很難有成功的機會。古今中外曆史上心地善良、良好品格的人,一心為大家好或者一心為科學、為事業而忙碌,給予社會的是愛心,他的精神是奉獻自己,幸福他人從而自己也幸福。他們被世人記誦,成就一生。
不良的品格有哪些?讓我們來數數:驕、嫉、懶、自私……
驕。中國有一句話說:“驕必敗”。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中,袁紹就是因為自己兵多將廣、糧食充足而驕。驕傲之下袁紹輕視曹操,結果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一般,跑回老家去再也沒有機會“重整河山”。而得勝了的曹操反而整頓、操練軍隊,為以後的戰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管是在商業還是在科學上,還是其它方麵,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當你滿足於小小的成功而放棄進取時,你所從事的事業的整體並不會因為你個人的驕傲自滿而停止向前發展,等你醒悟的時候已經是來不及的時候,這也是許多企業以及企業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現在國際上的各大企業都強調一種“危機意識”。這也就是說,驕傲的人最終無法成為真正的人才。
嫉。在80 年代,西德把嫉妒正式列為一種病,指出它對身體的危害以及胃痛、背痛、頭痛等多種症狀。在現代的青年人--我們身上,不應該有這種“病症”,它是成才路上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在我國曆史上有一個很典型的嫉妒害人的例子,並且他害的這個“人”並非別人,而是他自己。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的周瑜,他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三番五次地給諸葛亮出難題,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定要把他殺死,但諸葛亮沒有被難倒過一次,每次都圓滿完成周瑜的苛刻命令。到後來,氣量狹小的周瑜終於自己把自己給害死了。可見,嫉妒的危害有多大,他能將當事人自己氣死,更不用說對別人的危害了。世間有諸葛亮那樣的聰明才智以及豁達的心胸的人是極少見的。所以,如果你想保持身體健康,不做對不住自己的事,那你就要敞開胸懷,容納別人的好處與優點,並且向他們學習。嫉妒的人隻會扼殺英才而很難成才。想想曆史上的小人,誰不是嫉賢妒能的?隋煬帝就不用說了,雖然他做了皇帝,但那是靠世襲靠繼承父親的皇位而得來的,實在是個很差勁的領導者。可以說隋朝是妒忌亡國吧,殺死了所有的忠義之士,又有誰來投靠朝廷,為朝廷賣命?而相反的,曆史上的英才,哪一個不是對後人、對人才提攜有加,盡心盡力地愛護並且加以培養的。妒忌的原因在於當事人的心胸太狹窄了,試著想想天下大事,想想我們的國家需要大批人才來建設,並且,想想發掘一個人才該是很榮耀的事情,又何必非要將它扼殺在萌芽之中呢?要想成為人才,成為自己所想要成的那樣,就隻有靠自己的奮鬥。別人的存在或許可以幫助你或阻礙你,但真正的人才從來不會為你增憂添煩。
懶。有人說過,勤奮出天才。的確,天才的形成,需要“天才”本人的勤勞工作以及一定的積累。從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世界永遠是變化發展的,如果你懶惰到對自己不負責任,那麼這個責任又有誰能擔當得起?如果你想成才,但你仍舊懶惰,那你就隻能平庸。也許別人可以替你將成才所需要做的事情做完,但那樣的結果隻會是別人成才。生活從來不是建築在空想與夢幻之中的,所以,你想成才,就要讓自己勤奮一些。
自私。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像太陽,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圍繞下張大。這樣,年青一代有些養成了自私的品格,不肯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自私不是一種好的品格,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成才路上的絆腳石。人類社會是一個群居的社會,我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雙向的,奉獻真誠必然收獲真情,而奉獻自私得到的必然也是冷臉。一般情況下,自私在一種人人關心人人照顧,特別是父母無報償的付出包圍中產生,誤把父母的愛當成父母的“不愛”,從而確立自己獨斷一切“利益”的局麵。克服自私便在於以己之心思他人之苦,從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能夠而且願意獻出自己的真心。其實,有自私的品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了它的危害,而仍然舍不得丟掉它。
這麼多的不良品格會阻礙一個人的成才過程,是不是也有許多好的品格有助於成才呢?其實,好的品格不是“有助於”成才,而是成才“必須”要有它們,比如與上麵的“不良”品格相對應的謙虛、寬容、勤奮、誠實……除了這些基本的品格外,你還必須學會承受孤獨和承受寂寞,學會認識自己,學會整理自己的思想,學會培養、鍛煉你的優良品格。
謙虛。“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是老祖宗傳給我們的訓條,也是我們從上小學就接觸的真理。凡是成功的人,成才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謙虛的。大科學家牛頓謙虛地將自己的發明,歸功於老一輩科學家,說“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人問起一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說:“您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是在哪所學校,是怎樣的教育?”老科學家沉默了一會兒,說“是在幼兒園裏,在那兒我學會不拿別人的東西,不和小朋友們吵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幼時所養成的良好品格,對一個人的成才影響有多麼大,而謙虛便是其中的一項。
寬容。寬容是一個人心胸開闊的表現,也是成才所需具備的一種品格。基督教中上帝寬恕罪惡的人,祝福他死後得到解脫。對於別人的嫉妒與別人的惡意中傷,最好的辦法是置之不理,謠言總歸是謠言,沒有了傳播興趣自然就會停下來。能夠被人嫉妒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這證明你的存在還有價值,還能繼續將美好的生活延續下去。所以,當這些來臨的時候,你隻要“關”上耳朵,專心做你的研究,幹你的事業就可以了。人才的成功在於不僅使自己幸福,更使周圍的人幸福,使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的人民幸福。“寬容是藥,可以治好嫉妒者的心病。”多一分寬容,多一分關心,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為美好。當你寬容地包納了別人,世界的美好便會同時包納你,這是一個很真實也很淺顯的道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別人的想不開而較量,無形中會牽扯你的注意力,而這一生,需要你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尤其,成才的人不會為小事而糾纏不清,寬容是對己對人都有很好療效的良藥。
勤奮。生活在於積累,而善於積累的人必然是勤勞的人,從來沒有不經過辛勤培訓而長出的果實,沒有耕種,沒有澆水,沒有施肥,沒有除蟲的田地不會有秋天的收獲。收獲是喜悅的,而收獲前的工作是勤勞的,正如一句諺語,“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沒有耕耘就不會有收獲,勤勞是成功的保證,是成才的法寶。
誠實。開創事業需要誠實的品格,雖然我們經常說無商不奸,但我們更說信譽第一,質量至上。假冒偽劣產品是人們所深惡痛絕的東西,我們有一句古話說“吃虧上當就一次”,的確,你去這個商店買了一件假貨回來,那你第二次絕對不會再去他那兒,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有些商店開業時紅紅火火,過不多久就門庭冷落,這隻是因為他把自己的生意給做“死”了,當然,這也就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店,店主也不會是一個成功的人。成功的廠家都有“誠招天下客”的信條,這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科學上更容不得半點虛假,誠誠懇懇地去做還不見得一定有重大的發現,更不用說欺騙了,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生活是一麵鏡子,你欺騙了它,它也會欺騙你,這是真理。做人,不管是不是想成才,都必須學會誠實--誠實待他人,更誠實對待自己的內心世界。
影響成才的品格還有很多很多。能不能成才靠你自己。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需要我們不停地奮鬥,而奮鬥的過程也是克服不良品格習性邁向成才之路的過程。
品格的力量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就是品格,人的價值能夠通過高貴的品格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自古以來,人類就崇敬真正的美德:勤勞、善良、正直、自律、誠實、守信……,那些具備了這些素養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和效仿。他們在生命的過程弘揚了正氣,讓世界因為有他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生活本身是平凡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出人頭地、成為偉人的機會,他們可能沒有權勢,沒有錢財,沒有學識,也沒有地位,但隻要誠實正直、光明磊落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己的美德在日常瑣事中體現出來,他們仍然擁有了高尚的靈魂和崇高的精神財富,他們仍然是個大寫的人。
每一種真正的美德,如勞動、正直、自律、誠實,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類的崇敬,具備這些美德的人值得信賴、信任和效仿,這也是自然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弘揚了正氣,他們的出現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可愛。
天才總是受人崇拜,但品格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前者是超群智力的碩果,而後者是高尚靈魂的結晶。但是,從長遠來看,是靈魂主宰著人的生活。天才人物憑藉自己的智力贏得社會地位,而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靠自己的良知獲得聲譽。前者受人崇拜,而後者被人視為楷模,加以效仿。
優秀的品格不是天生的,它需要經過不斷的自我審視、自我約束和自我節製。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許多的彷徨、障礙和失敗,但隻要堅持心中的善與真,擁有堅強的意誌和信念,最終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即使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也能得到生活的回報--品格得到了一次升華!正直善良的人會不自覺地在榜樣的引導下使自己的品格不斷升華,堅定不移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獨立。
偉人往往是一些特殊人物,但偉人本身隻不過是相比較而言。事實上,大多數人的生活圈子非常狹小,他們很少有機會出人頭地,成為偉人。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正直誠實、光明磊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切不可濫用誤用。他應該充分體現人生的價值。哪怕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他也可以做到真誠、公正、正直和忠厚。總而言之,他可以在上帝給他安排的崗位上做到盡心盡職。
文化知識與品格的純潔或高尚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在《新約全書》中,我們總是不斷地呼喚人的心靈和“我們的靈魂,”但是,我們卻極少提到理性。“少量的好品行抵得上一大堆學問。”喬治·赫伯特說。這並不是說要輕視知識和學問,而是說知識、學問應該和善行結合。有時候,我們發現知識、才能和最卑鄙的品行結合在一起--對地位高者趨炎附勢、卑躬屈膝,對地位低者傲慢無禮、橫行霸道。這樣的人或許會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中成就顯赫,然而,在誠實、正直、忠誠和責任感方麵,他們卻遠遠不如許多窮困潦倒、目不識丁的農民。
學識與品格沒有必然的聯係。一個人學富五車,卻奴膝婢顏於權貴,前鞠後踞於平民,這樣的人,始終是令人鄙視的。
金錢與品格沒有必然的聯係。但金錢若掌握在意誌薄弱、缺乏理性與自製的人手裏,就極有可能成為他自己與其它人災難的根源。
貧窮與品格也沒有必然的聯係。一個人也許隻有片瓦遮體,但如果他擁有勤勞、節儉和正直的品格,他一樣可以成為一個深受他人歡迎、愛戴的對象。
馬丁·路德死後,正像在他的遺囑中所宣布的那樣,他身後“沒有留下一分錢,也沒有任何財產之類的東西。”在這方麵,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窮困潦倒,以至於他不得不通過種植菜圃和製作鍾表來換取麵包等生活必需品。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親手勞作中,他被塑成他那個國家的品格的楷模。在道德品質方麵,他比所有的德國王公們要高尚得多,榮耀得多,因而也擁有更多的追隨者。
品格就是財富。品格是最寶貴的財富。它是人的良好意願和人的尊嚴的財富。在這方麵進行投資的人們--雖然不能在世俗的物質方麵變得富有--但是,他們可以從贏得的尊敬和榮譽中得到回報。因此,在生活中區分良好的品質是必要的,這樣,勤勞、美德和善行就應該是最高尚的品德,具備這些品德的人也就是一流的人。
如果誠實是一個人惟一的財產,並且他知道和感覺到遵守這一原則是正確的,那麼僅僅是誠實的意義在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使一個人保持正直,給他以力量和耐力,並且,它也是一個人精力充沛的主要動力。本傑明·魯迪亞德曾經有一次說過:“沒有誰必須要成為富人或成為偉人,也沒有誰必須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世界上才華橫溢的人並不罕見,甚至連天才也為數不少。但是,才華出眾的人就值得相信麼?天才就值得信賴麼?隻有忠誠或誠實的人才值得信賴。這種品質比其它任何品質更能贏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於人。忠誠是一切人性的優點的基礎。它本身要通過行動體現出來。它就是正直--誠實的行為,通過一言一行展現出來。它意味著值得信賴,能讓人確信它是可信的。當人們認為一個人是可信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忠誠的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說他知道某件事時,他確實知道這件事;當他說他將去做某件事時,他的確能做而且做了這件事。因此,值得信賴是贏得人類的普遍尊重和信任的通行證。
盡管一個人優秀的品格的聲譽增長很慢,但是,他的真實的品格是不能完全抹煞的。他們可能會被一些人曲解,被另一些人誤解;在一段時間內,不幸和苦難可能會籠罩他們的生活,但是,通過耐心的等待和忍耐,他們最終會贏得他們本應該得到的尊重和信任。
個人缺不了品格,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撐,那麼,就可以認定它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這就是品格的力量。
紮根於自律的土壤
哪怕對自己的小小的克製,也能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自製自律是品格的精髓
人生曆程,成功和美好要靠自己的努力,學業上的努力,事業上努力,生活上的努力。自我奮進、自我修養、自我磨練、自律自製。正如溪水百轉千折彙入大海,麥粒春夏秋冬孕育在泥土。鑠時流金,才築人生輝煌,才贏碩果累累。
蒙田在談論人生時說過:“心靈之崇高主要不在於高高在上和遙遙領先,而在於知道如何控製與約束自己。”人的情緒是複雜多變的,如時而熱情,時而冷漠,時而樂觀,時而悲傷,時而緊張,時而鬆弛,時而開朗,時而憂鬱。人的情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情緒能促人奮發向上,令人在事業上勇於搏擊,不斷進取,有助於事業上的成功和個人生活上的幸福;消極的情緒能使人沮喪悲觀,萎靡不振,令人不思進取,可以導致事業的失敗和生活上的痛苦。
自製自律表現為一種自我控製的感情。自己要戰勝自己的感情,證明自己有控製自己命運的能力。如果任憑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動,那便使自己成為了感情的奴隸。一個人,沒有比被自己的感情所奴役而更不自由的了。
當一個人一帆風順的時候,若能冷靜謹慎,就會舉止得當,景況越來越好;反之,若頭腦發脹,得意自狂,就會忘乎所以,跌交吃苦頭。在挫折和不幸麵前頑強奮鬥,可以重新點燃生命之火,從“山重水複”走向“柳暗花明”;而自暴自棄,可以使心頭結滿冰霜,到頭來會貽誤時機乃至會毀掉自己。
善於自製自律的人,麵對非常事態,處變不驚,從容鎮定。十六國時期,前秦統治者苻堅親統步騎87萬進犯東晉,而東晉隻有8萬兵力對敵。在異常嚴峻的形勢下,東晉主帥謝安泰然自若,運籌帷幄,穩定了軍心,鼓舞了士氣,從而在淝水之戰中,將前秦打得大敗。
不善於自製自律的人,往往被消極的情緒所左右,把事情搞糟甚至釀成悲劇。猛將張飛不就是因為脾氣暴躁、鞭撻部屬而招致了殺身橫禍的嗎?浪蕩公子丹特士受凶惡勢力挑唆,敗壞詩人普希金妻子的名譽,並向普希金提出決鬥。普希金一時感情衝動,輕率應戰,結果重傷而死,時年僅38歲。
我們每個人都在通過努力,做使自己生活更有意義的事,並且在向著未來的目標奮進。但是,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絕不應該采取僅使今天感到愉快的態度,而絲毫不顧及明天可能發生的後果。我們的感情大都容易傾向於獲得暫時的滿足,所以我們要善於自製自律。但是須注意的是,往往那些提供暫時滿足的事,通常就是對我們長期的健康、快樂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因此,在追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時,我們應當努力預測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對將來可能產生的後果。
不論你現在如何享受目前的生活,深謀遠慮總會有益於你考慮未來。不要以為未來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東西,它總是要到來的,而且幾乎總是比人們預期的要早。麵向未來思考,這是培養一個人正確理解現實的能力的問題。那些總是失敗的人,一再使用“我沒有另外的選擇,我不得不這樣”這種借口;而實際上是他們不願做出下麵的抉擇: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價,換取享受長期的更大的報償。一個沒有養成自我約束習慣的人,可能反複地屈從於一種誘惑而從事一種不該做的事,這種錯誤的後果甚至嚴重到能長期影響一個人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