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2章 贗品真情(1 / 1)

●文冬

他是搞攝影的,但更癡迷民間收藏,他去過很多地方,讀過很多古籍,也結交了許多的業內人,對收藏很有一番見地。

這天他在大山裏采風,口渴得要命,看見青翠掩映下一個小村,村頭有個小茶棚,他疾步向前,要了一碗茶,正欲喝時,忽然看見茶嫂一手端著一隻碗,另一隻手拿著梳子,蘸著碗裏的皂水梳頭。直覺告訴他,那碗不是等閑之物,走近一看,果然是一件古物,一件很珍奇的瓷器。

茶嫂有些嗔怪,女人梳頭,有什麼好看的?他忙說,你怎麼用皂水梳頭呢?茶嫂笑了,滔滔不絕地說起皂水梳頭的種種好處,他是沒心思聽的,隻為搭個訕而已,就說想看看這皂水,茶嫂把碗遞給他,他端起碗,上下左右看個仔細,斷定這是無價之寶,便問這碗的來曆,茶嫂很疑惑,你是看皂水呢,還是看碗?他說,自家也有這樣的碗,原來是一對的。不小心摔了一隻,所以看著熟悉。茶嫂說是這樣啊,這碗是丈夫撿的,就當了盛皂水梳頭的用具。

他開始動了心,說想買下這碗,他說,那對碗是妻子娘家的陪嫁,兩個人都很喜歡,摔了一隻不成雙了,妻子心裏老別扭。茶嫂開玩笑說,你想買?這碗可貴著呢。他說你開個價吧。茶嫂眼睛轉轉,說,一百塊。他快速從錢包裏掏出一張鈔票遞過去。茶嫂莫名其妙地看了看他,然後把碗遞過來,說,開玩笑的,一隻破碗怎麼能收你錢呢?

一番推讓之後,茶嫂說,如果你不想白要,就給我們全家照張相吧。這現成啊,他懷著喜悅的心清等茶嫂的丈夫和兒子下田放學回家,快晌午時,一家人坐在茅屋前端端正正地擺好了姿勢,照完相,一家人歡喜,執意留他吃飯,茶嫂還對丈夫誇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為了妻子高興,寧肯花一百塊錢買一隻碗。他有些愧疚,就偷偷往飯桌下放了一千塊錢。

他知道,一千塊錢遠遠不夠買這隻碗的,回家後又查看了書籍,仔細端量這碗,認定這是出自明朝宣德年間官窯的雪花藍碗,乃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價值數萬元。他洗好照片,給茶嫂家寄了過去,順便提了那一千塊錢的事,希望能幫一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然後,他信心十足地把碗拿到古玩店鑒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行家說這隻碗是後人仿造的,贗品,並給他指出了仿造的痕跡,他的心一下子涼了下去,不是為美夢成空,也不是為施舍出去的錢,而是為看走了眼,行內人都知道,收物件看走眼是很沒麵子的事。他想,為什麼自己會看走眼呢,怪知識淺薄,還是學藝欠缺?好像都不是。

幾天後,他意外收到從那個遙遠的山村寄來的信,信是茶嫂的兒子寫的,歪歪扭扭的小學生字跡,字裏行間全是感激,說他全家從沒照過“全家福”,有了這張照片一家人覺得很幸福,最後孩子說,如果不是那一千塊錢,過了暑假他就要輟學了,他表決心似的說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報答他這個好心人。他眼睛有些濕濕的,翻出那張全家福的底片,茶嫂一家笑得很甜很幸福,他覺得,這是自己從事攝影以來最好的一幅作品。

他想回信,卻不知說些什麼,想了又想,於是提筆問茶嫂,皂水梳頭究竟有哪些好處呢,他想讓妻子也把這藍花碗派上用場。

以後,總有朋友說這碗品相好,問他是不是花了很多錢。他總是笑笑說,是鄉下的親戚送的,無價之寶。

老人走了,他一時有些鼻酸。在這遙遠而又陌生的國度,在這冰冷的隆冬季節,竟然有一位陌生的老人,送給他一頂祖傳的帽子,這有多麼不可思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