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一時也想不起來有什麼事情能刺激瓊西,隻好去病房裏探望她。這時,瓊西正對著窗外發呆,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蘇珊看的心疼,就裝作高興的樣子說:“瓊西,我剛剛和你的主治醫生談過了,他說你的病一定會好的。”
“你別騙我了,”瓊西轉過頭來說,“我知道我好不了了。”說完她又轉頭看向窗外。蘇珊跟著她的目光看過去,現在已經是深秋了,窗外的常春藤上掛著零星的幾片葉子。
“隻剩下9片葉子了,”瓊西對蘇珊說,“這些葉子落得太快了,就像我的生命一樣,我知道,等到最後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我的生命也走到盡頭了。”聽著瓊西毫無生命力的話,蘇珊覺得很難過,她決定挽救自己的朋友。
蘇珊想到,在她們家樓下住著一位窮困潦倒的老畫家,沒有什麼名氣,他一直聲稱自己會畫出一幅傑作,可是直到現在也沒有什麼出色的作品。蘇珊把瓊西的故事告訴了這位老畫家,老畫家很同情瓊西的遭遇,可是他也很不讚同瓊西的想法,哪裏有人把自己的生命與常春藤葉子聯係起來的呢。
蘇珊每天都去看瓊西,瓊西也每天都在數常春藤上的葉子,可是秋天已經過去了,常春藤上依然還有一片葉子,盡管沒有春天時的碧綠,但它依舊執著地掛在那裏,冬天來了,下雪了,那片葉子始終沒有落下來。瓊西以為這是上帝的暗示,表明她的病一定可以痊愈,因此求生的欲望開始強烈起來。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她的肺病終於痊愈了。病好的第一件事,瓊西就是跑出病房,去看常春藤上那片最後的葉子。可當她把那片葉子拿在手裏的時候,她不禁愣住了,原來這最後的葉子竟然是那位老畫家的傑作。
難道小小的一片常春藤葉,有打敗死神的,挽救瓊西生命的力量嗎?不,挽救瓊西生命的不是常春藤葉子,而是這片葉子帶給瓊西的活下去、與病魔作鬥爭的信念,信念是最有力量的武器,死神在他的麵前也會望而卻步,瓊西的故事絕不是信念戰勝病魔的特例,與她有著相似經曆的還有一個名叫布裏恩·沃克的男孩兒。
布裏恩·沃克是一個活潑的男孩子,他熱愛運動,尤其酷愛足球,他非常崇拜美國的一號足球射手傑姆·米勒,隻要聽說有傑姆參加的比賽,他肯定會克服一切困難趕去觀看。
但就在布裏恩14歲的時候,不幸卻發生了,他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神經麻痹症,而且隨之又引發了肺炎,不但行動不方便,連呼吸都非常困難。他的父母把他送到醫院。為了讓他能夠順暢的呼吸,醫生切開了他的氣管,並使用了呼吸器。醫生告訴布裏恩的父母:“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挽救布裏恩的生命,可是他自己也必須有信心戰勝病魔,配合我的治療才行。”
布裏恩清醒過來,發現自己身上插滿了管子,有氣無力地躺在病床上,他驚恐地問旁邊的父親:“爸爸,我還能走路嗎?還能踢足球嗎?”為了堅定布裏恩活下去的信念,父親堅定地說:“一定能的,隻要你的願望足夠強烈,你願意配合醫生的治療,多做複健,就一定還能踢球。”
布裏恩相信了父親的話,等到病情稍微減輕一點,他就試圖活動自己的腳趾,想要使腿腳恢複知覺。可是他整整努力了好幾個小時,累的滿身大汗,他的腳趾也沒能動一下。布裏恩一下子絕望了,他哭泣著說:“我的腿不能動了,我再也不能踢足球了。”絕望的情緒包圍了布裏恩,他再一次陷入昏迷中,他不能動彈、連水都喝不進去,躺在病床上沒有一絲生的氣息。
布裏恩的父母著急了,他想:隻有讓兒子先清醒過來,才能激起他活下去的意誌,這時,他想到了一個人——傑姆·米勒,傑姆是兒子最喜歡的足球運動員,兒子一直渴望能見他一麵。
經過了無數困難,父親終於見到了傑姆·米勒,他把兒子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這位明星。並懇求他去見見自己的兒子,激起兒子求生的信念。傑姆·米勒答應了他的請求,和他一起來到了醫院。當傑姆·米勒看到渾身插滿了管子,死氣沉沉地布裏恩時,心情也很沉重。
父親走上去叫道:“布裏恩。你不是一直都很想見傑姆·米勒嗎?你看看這是誰?”
布裏恩終於睜開了眼睛,在看到傑姆·米勒的一刹那,他的眼淚奪眶而出,“傑姆·米勒!”他從被子裏伸出手去,抓住了傑姆·米勒伸過來的手。這是他兩個星期以來,第一次挪動身體。
“布裏恩,我相信你是一個堅強的小夥子,這點兒病算不了什麼,你一定可以戰勝它的。這和我們打球是一樣的,沒有人能夠輕易地將球射進球門,我們必須為此努力。布裏恩,努力配合醫生的治療,等你好了,我們就一起練球。”傑姆·米勒的話讓布裏恩眼睛裏的光芒更亮了,可他依然不敢相信地問:“我的腿一點知覺都沒有,我還能和你一起踢球嗎?”
“當然可以,現在沒有知覺,不代表永遠會失去知覺,隻要你努力去做,你就能戰勝一切的。我也曾經因為練球受過傷,那一次我的腿幾乎都摔斷了,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踢球也踢的越來越棒了嗎?別怕失敗,一定要有必勝的信念,我相信你。“傑姆·米勒的話仿佛是一劑良藥,把布裏恩從絕望的邊緣拯救了回來。他答應傑姆·米勒,自己一定努力,恢複身體,將來和傑姆一起去踢球。
傑姆·米勒離開以後,布裏恩就告訴父母,他要先練習移動雙手。“我剛剛和傑姆握手時,我的這隻手不已經能動了嗎?既然這隻手可以移動,另一隻手也肯定能做到。”他興奮地告訴父母說。
他把所有的力氣都集中向手指,想讓手指蜷縮一下,可是手指卻不停他的使喚。布裏恩記著傑姆的話,隻要不放棄,就一定能夠戰勝病魔的。他一遍又一遍地把力氣集中在手指上,就這樣練習了三個小時,他已經精疲力盡了,可他依然不願意放棄。在進行又一次努力時,他的拇指竟然真的動了一下。
“我的手指能動了,爸爸、媽媽,快來看,我的手指能動了。”他想:既然一個能動,那其他的也能做到,我一定還能恢複行動的。這時,他已經充滿了信心。
經過了一個星期的鍛煉,布裏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當傑姆·米勒再次走進他的病房時,布裏恩正自己拿著一片麵包,準備吃飯,他的呼吸器已經摘掉了。傑姆·米勒開心地說:“布裏恩,你真是太勇敢了,我為你的努力驕傲。以你的毅力和堅持,我相信你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傑姆這一次到來,不僅給把自己在領獎時穿的運動衫送給了布裏恩,而且還給他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布裏恩聽的心裏非常向往,雖然傑姆告訴他,在踢球的過程中,不僅有很多困難,而且還會經常受傷,但布裏恩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他告訴傑姆:“以前我是學校足球隊的神射手,我射的球十有八九都能進入球門,我相信我以後一定還能踢球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布裏恩利用一切機會鍛煉自己的活動能力,上身能動了,他又嚐試著訓練自己的下肢,他的腳趾能動了,腿能彎曲了,自己能坐起身了,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激勵著他更加的努力,一個月後,布裏恩終於能夠下床活動了,盡管他走路時還需要別人的攙扶,但醫生卻告訴他,隻要努力練習,積極配合剩餘的複健治療,他一定能夠像以前一樣自由地奔跑。再次見到傑姆·米勒時,布裏恩真誠地向他道謝,因為如果沒有傑姆·米勒傳給他的信念,此刻,他也許已經走進了墳墓。
當布裏恩再次回到綠草如茵的足球場,和夥伴們一起快樂地奔跑、踢球時,他始終記得:隻要心中充滿必勝的信念,他一定能夠取得最好的成績。
【小啟示】
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或者遇到困難,或者遇到挫折,或者遇到變故,但人不能因此消沉,失去希望。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可以讓你倒下,隻要你的信念站立著。
堅守戰勝挫折的信念,用陽光的心態擁抱生活,你會發現,人生因磨練而更加堅韌美麗。
【課本鏈接】
《思想品德》(北京大學出版社)九年級第12課《傾力奉獻社會》
俞敏洪的“曲線出國”之路
提起新東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年全國留學生的60%以上都在新東方接受過英語培訓。在最近的一個財政年度,新東方在全國總共招收了100萬學生,收入高達10億元人民幣。新東方的創辦人、現任校長的俞敏洪也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俞敏洪出生在江蘇淮陰的一個農村,高考兩次落榜,複讀時還要務農、代課,終於在第三年考進北大西語係。
在高手如雲的北大,俞敏洪普通至及。全班50名學生,他是唯一一位來自農村的,不會講普通話,俞敏洪就拿著收音機在小樹林裏聽了一年的廣播;努力學習,卻總是班裏的最後幾名。在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俞敏洪說:“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畢業後俞敏洪留校當了一名英語老師,而他的好多同學卻出國了。這讓俞敏洪羨慕,妻子也總在他耳邊嘮叨“某某出國了”之類的話。於是他也開始聯係出國。整整4年的時間,俞敏洪聯係了無數大學,拿到了幾張錄取通知書,可是每次去美國大使館簽證都被拒絕,也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願意提供給他獎學金。
俞敏洪雖然講課出色,但是微薄的工資讓他生活拮據。為了掙出國的費用,在北大授課之餘,他開始在校外代課,而這在當時的北大是不允許的,俞敏洪連工作也丟了。
1993年,無奈的俞敏洪嚐試開辦“托福”補習班。他好不容易獲得了一張開辦私人學校的許可證,然後租了一個隻有10平米的簡陋房間,掛上了“新東方培訓學校的”牌子。
為了擴大宣傳,寒冬臘月的夜裏,他提著漿糊,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大街小巷和大學的校園,張貼自己用毛筆書寫的“托福”補習班廣告。零下10幾度的天氣,有時候漿糊剛刷上去就凍成了冰。俞敏洪自然也是寒冷難耐,他不得不懷揣一瓶二鍋頭,凍得不行的時候就抿上一口暖和暖和。
廣告貼出去之後,並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隻有幾個人前來報名。第一期培訓結束的時候,俞敏洪貼出了免費培訓的廣告。
由於俞敏洪的教學方法獨具風格,充滿激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聽課。有次,俞敏洪在一個能容納1000人的禮堂裏舉行講座,可是一下子來了3000人,為了能讓所有人都聽到課,俞敏洪就把講座改成了室外。他站在禮堂外麵的一個垃圾桶上,一口氣講了一個半小時,一位學員看見他如此投入,都忘了寒冷,就把自己的棉衣脫下來輕輕地蓋在他的身上。
新東方慢慢在英語培訓界有了影響,可是引起了別的培訓學校的嫉妒,新東方的廣告員在張貼廣告的時候還受到過別的培訓學校的威脅和傷害。
困難對於俞敏洪來說算不了什麼,就像他對自己的學員說的那樣:“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在摸爬滾打中,新東方逐漸壯大,1995年的時候,新東方的學員已經達到15000人。他在這一年,第一次去了美國,他這個校長當然不是去留學,而是遊說自己在美國的朋友回來共同發展新東方。現在的俞敏洪自詡自己像“一隻土鱉帶著一群海龜在奮鬥。”
1999年,新東方搬進中關村有了一幢四層的教學樓,這也是新東方的總部。據說,新東方每期招生的時候,都會造成中關村一帶的主要交通道路擁堵。甚至就連那些在新東方教室門前賣茶葉蛋和燒餅的,在一個暑假就能成為萬元戶。
2006年,新東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美國給俞敏洪的的簽證是10年多次往返商務簽證。因為美國必須允許俞敏洪任何一天隨時隨地都能進入美國。
【小啟示】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麵對失敗,關鍵是麵對失敗你選擇了什麼,你是否還能有堅定的信念。詩人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上帝給了俞敏洪一個失敗的人生,但俞敏洪沒有氣餒,在失望中他依然擁有對成功的希望,他不停嚐試,尋找成功,上帝也不會虧待他這樣擁有堅定信念的生命的強者的。
【課本鏈接】
《曆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九年級上第1課《向人性扼殺者宣戰》
“星爺”的成功
二十年前,當人們說起周星馳,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誇張的大笑、奇怪的表情、無厘頭的語言……如今,當我們再次提起周星馳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的腦海中不隻會浮現出武藝高強的蘇乞兒、風流倜儻的至尊寶、傷心欲絕的孫悟空……還會想起《功夫》裏的神人、《長江7號》裏的貼心老爸……
周星馳和他的電影,在經曆了探索時期、無厘頭時期、轉型期之後,逐漸地走向了成熟。受偶像李小龍的影響,周星馳從很小就有做演員的夢想。1988年的《霹靂先鋒》可以算作他的出道作品。在此之前,周星馳參加過演員培訓班、在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中飾演過很小的角色、做過娛樂節目以及兒童節目主持人,這些經曆都為他之後的喜劇風格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真正使周星馳確立自己的喜劇風格的,還要算1990年的電影《賭聖》。周星馳在電影中表現出來的無厘頭,正切合了當時香港大眾的心態,因此大受歡迎。《賭聖》一躍成為了當年票房的年度總冠軍。1994年之前,周星馳的電影都是類似風格的無厘頭劇情,以單純地引人發笑為目的。1992年,周星馳的電影可謂大獲全勝。在當年的票房排行中,周星馳的電影在前十名中占了七席,並且前五名全部是他的作品,他更是憑借又一次打破票房記錄的《審死官》獲得了亞太影展影帝大獎,這一年被影壇稱為“周星馳年”。
1994年到1999年可以說是周星馳的轉型階段。這個時期的周星馳,已經不再滿足於自己之前的那種無厘頭的喜劇風格,而是希望再自己的影片中,融入更多的元素,使其更加飽滿、多元。周星馳的轉變,還在於他身份的轉換。他從單一的演員,轉變成了演員和導演的雙重身份。這充分展示出了他過人的喜劇才華和創作才華,同時也算是他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
然而,周星馳的成長並不像他的喜劇電影一樣充滿歡聲笑語,相反地,他的經曆充滿了艱辛與磨礪。
1962年6月22日,周星馳出生在香港的一戶普通人家,家裏一共有五個孩子。在周星馳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離異了,五個孩子全都由母獨自撫養。年幼的周星馳不忍看著母親過分的操勞,曾經在街頭擺攤,以減輕母親的負擔,這也讓他早早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
中學沒念完,周星馳就輟學了。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由於每天都接觸社會的底層,因此周星馳能夠切身體會到人們的心聲,也為後來的電影創作積累了很多笑料。
周星馳的成長與千千萬萬的貧苦孩子一樣,充滿著艱辛與等待,他的成名故事,告訴我們又一個奇跡。
【小啟示】
當周星馳在跑龍套的時候,誰能想象他日後能成為一個到如雷貫耳的喜劇演員、導演,想必周星馳自己也沒想到吧。但也不然,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周星馳每一天都準備著迎接生命的挑戰,雖時運不濟,但意念不倒,終於迎來了機會,並牢牢把握住了機會。
【課本鏈接】
《語文》(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下第三單元第1課《駱駝尋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