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咳嗽是肺部疾患的常見症狀,其發病有外感和內傷兩種原因。外感風寒之邪,從口鼻皮毛而入,肺失肅降;脾虛生濕,濕聚成痰,痰濕阻滯,肺氣不降;肝鬱化火,火盛灼肺,肺失肅降;腎氣虧虛,腎不納氣等等,均可導致咳嗽。現代醫學中急、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均屬本病範疇。
治法(一)
【取穴】肺俞。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雙側肺俞穴注入魚腥草藥液1-2毫升,每日1次,連續2—4日為1療程,兒童減半,一般1-2個療程即見效。
【來源】廣西中醫,(3):43,1980。
治法(二)
【取穴】膻中。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操作】用30號毫針,向下斜刺,由胸骨柄直透鳩尾,並提插撚轉。留針10分鍾。
【來源】湖南中醫雜誌,(3):44,1983。
治法(三)
【取穴】大椎。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於大椎穴旁開5分注人山莨菪堿10毫克,每日早晚各1次,兩側交替,10—20日為1療程。1-6療程後治愈。
【來源】山東醫藥,(10):2,1984。
治法(四)
【取穴】魚際。在手拇指本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刺法】針雙側魚際穴,行提插撚轉瀉法,留針20分鍾,5分鍾行針1次。
【來源】陝西中醫,(12):554,1985。
治法(五)
【取穴】天突。位於頸部,胸骨上窩中央,當前正中線上。
【操作】用6—7號針頭,5毫升的注射器吸魚腥草注射液2毫升於天突穴注射,先直刺2分,再向下沿胸骨後壁成30°角迅速斜刺1-2寸,令患者做吞咽動作,如覺喉部有梗塞感,即可緩緩推藥1-2毫升。每日1-2次,7天為1療程。
【來源】吉林醫學,(3):35,1980。
治法(六)
【取穴】天突。位於頸部,胸骨上窩中央,當前正中線上。
【操作】病人仰臥,頸下稍墊高或端正坐位,頭向後仰,充分顯示胸鎖間隙,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0.5%普魯卡因3—5毫升,於天突穴稍上向後下呈40°角斜行刺入,深3—4厘米,待患者有胸悶或脹感時,即將藥液直接注人。每日或間日1次,3—5次為1療程。
【來源】中國針灸,(6):4,1986。
治法(七)
【取穴】魚際。取穴方法見治法(四)。
【操作】取雙側魚際穴,直刺約0.8寸,得氣後施以提插手法,強刺激。留針30分鍾,中間行針3次。
【來源】係作者經驗,尤其對於“咳嗽陣作”者效果明顯。
古方輯錄
(1)天突《得效方》雲:“咳嗽咽冷,聲破,灸天突五十壯
(2)足三裏《灸法秘傳》雲:“因痰而咳,灸足三裏。”
(3)解溪《針灸甲乙經》雲:“療上氣咳嗽,喘息急。”
(4)太淵《神應經》雲:太淵主“咳嗽飲水”。
(5)列缺《玉龍經》雲:“咳嗽寒痰列缺強。”
(6)勞宮《針灸甲乙經》雲煩心咳,寒熱善噦,勞宮主之。”
(7)期門《針灸甲乙經》雲:“咳,脅下積聚,喘逆,臥不安席,時寒熱,期門主之。”
(8)胸堂《千金要方》雲:“上氣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注:奇穴)百壯。不針。”
(9)肺俞《針灸甲乙經》雲:“肺氣熱,呼吸不得臥,咳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胸滿脅膺急,息難,……肺俞主之。”
(10)裔肓俞《千金要方》雲:“裔肓俞治咳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