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沙彌,負責清掃寺院的落葉。在秋冬之際的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工夫才能清掃完畢,這令小沙彌煩惱不已。這天,一個行腳僧對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沙彌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搖樹,想搖掉今明兩天要凋零的樹葉,省得明天再掃了。這一天,小沙彌過得非常開心。可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後,小沙彌到院子一看,不禁傻了眼: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這時,住持僧走了過來,對小沙彌說:“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隻有放下心頭的煩惱,才能將每天的工作變成一份快樂的修行!”
煩惱是痛苦的根源,而人生有太多的煩惱,我們可以選擇將它一一扛在肩上,也能選擇瀟灑地放下它們,給心靈放個假。想忘卻人生的不順遂,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煩惱。能夠把自己從痛苦的地獄拯救出來的,絕對不是別人,隻有我們自己。雖然煩惱太多,但至少還有選擇放下的權利,放下所有讓心靈不輕鬆的東西,最終才能達到一種自在的境界。
放下煩惱,不是消極的遁世,也不是逃避責任,而是一種處世的態度。能放得下是智慧,是認清了生命本質後的釋然,也是一種對世界的通透和豁達,是一種對人生的豁然開朗後的喜悅。
抱怨是費神的無益舉動,放下它更輕鬆
很早以前,有兩個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塊生存的地方。他們首先到了一座無人的荒島,島上蟲蛇遍地,處處都潛伏著危機,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其中一個人說:“我就住在這裏了。這地方雖然現在差一點,我要開發它,將來一定會變成一個好地方。”而另一個人卻很不滿意,心想:這麼個荒涼的地方,隻有鬼才適應這裏的生活呢!於是他繼續漂泊,後來他終於找到一座鮮花爛漫的小島,島上已有人家,他們是18世紀海盜的後裔,幾代人努力把小島建成了一座花園。於是,他便留在這裏做了小工,生活不好不壞。過了很多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經過那座他曾經放棄的荒島,於是他決定去拜望老友。島上的一切使他懷疑走錯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齊的田疇、健壯的青年、活潑的孩子……老友已因勞累、困頓而過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當說起變荒島為樂園的經曆時,更是神采奕奕。最後老友指著整個島說:“這一切都是我雙手幹出來的,這兒的人是我的臣民,這是我的島嶼。”這個人此時不但沒有愧疚,而且還抱怨說:“為什麼上天這麼厚愛你,當時你要留我在這島上,也許會比現在更好。”
抱怨像一個沉重的包袱,它隻會讓你的情緒變得更加憤恨,促使你產生消極、懈怠的念頭,不采取任何的努力來改變現狀,最後依然得不到幸福的生活,就像故事中離開的那個人一樣。抱怨無論是對於生活還是事業都是於事無補的,倒不如放下抱怨,立刻開始用行動來改變生活。
一個人總會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靈受到折磨。這個時候,如果你一味選擇抱怨,也許隻會讓生活變得更糟。
一個女孩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女孩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第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入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說。
女孩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鍾後,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
“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她看到了是隻煮熟的雞蛋。
最後,父親讓她啜飲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聲問道:“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父親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盛液體的內髒,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髒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後,它們倒改變了水。
那麼我們人呢?麵對生活的不如意,我們是不停地抱怨以致內心變得軟弱了,還是勇敢地麵對困境,變得更加堅強了,抑或是用自己無畏的勇氣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失敗、不如意都是為未來的成功做準備。抱怨隻能阻礙成功向自己走來的步伐,抱怨無法改變現狀,拚搏才能帶來希望。如果真的是金子,隻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沒,隻要一心想著閃光,總會有閃光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