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回家後,思想十分混亂,幾天寢不成眠。他反複考慮“秘方”的“秘”在哪裏?起初,他認為書店和作者在欺騙,這書隻有這麼簡單的兩個字,他想指控他們在欺騙讀者。後來,越想越覺得此書言之有理。確實,要致富發財,除了節儉以外,還會有其他方法嗎?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此後,他將每天應用的錢加緊節省儲蓄,同時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計增加一些收入。這樣堅持了5年,積存下8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經營煤油,終至成為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富豪。
洛克菲勒富甲天下以後,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這從其家族中流傳著的“14條洛氏零用錢備忘錄”就可見一斑了。這個“備忘錄”是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小時候與父親約法三章所提出的,那時,父親在經濟上已顯得很“吝嗇”:每周給零花錢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過每周2美元。且每周核對賬目,要他們記清楚每筆支出的用途,領錢時每一筆賬都要清楚,且用途要正當,這樣可以在下周增發10美分,反之則減。由此可見,他對孩子的零用錢的使用要求很嚴格。
洛克菲勒一共有五個孩子,他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當他們七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向他們灌輸如何對待“金錢”的觀念。他從來不主動給孩子們錢花,如果有需要,就自己去“掙錢”。這樣,孩子們從父母那兒得不到多少錢。父親還曾經親自教兒子們縫補衣服,並告訴他們,烹飪和縫補之類的事應該不隻是女性去幹,勞動是不分男女的。家產萬貫的洛克菲勒家族,為什麼如此苛責孩子呢?原因正像洛克菲勒所說的:“我要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糟蹋它。”
隻要養成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習慣,再加上足夠的智慧,窮人就會變成富人,富人則會更加富有。世界上大多數富豪都十分注重節儉。
美國連鎖商店大富豪克裏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國50個州的眾多城市,他的資產數以億計,但他午餐從來都是1美元左右。美國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爾·克德也是一位節儉出名的大富豪。
有一天他去參觀狗展,在購票處看到一塊牌子寫著:!“5時以後半價收費。”克德一看表是4時40分,於是他在入口處等了20分鍾後,才購半價票入場,節省下25美分。克德每年收支超億美元,他之所以節省25美分,完全是受他節儉習慣和精神所支配,這也是他成為富豪的原因之一。
節儉在許多方麵都是卓越不凡的一個標誌。節儉的習慣表明一個人有著足夠的自我控製能力。一個人能夠支配自己的金錢,必定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個節儉的人一定不會是一個懶散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定原則,精力充沛,勤奮刻苦,而且比起那些奢侈浪費的人更加誠實。
兩個年輕人一同尋找工作,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猶太人。
一枚硬幣躺在地上,英國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過去,猶太青年卻激動地將它撿起。
英國青年對猶太青年的舉動露出鄙視之色: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
猶太青年望著遠去的英國青年心生感慨:白白地讓錢從身邊溜走,真沒出息!
兩個人同時走進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英國青年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猶太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兩年後,兩人在街上相遇,猶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國青年還在尋找工作。
英國青年對此不可理解,說: “你這麼沒出息的人怎麼能這麼快地成功了?”
猶太青年說:“因為我沒有像你那樣紳士般地從一枚硬幣上邁過去。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麼會發大財呢?”
英國青年並非不要錢,可他眼睛盯著的是大錢而不是小錢,所以他的錢總在明天。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節儉是一個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品質,需要始終堅守。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品德高尚的表現。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隻住在幾間茅草房裏。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仆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仆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歎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