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恨別人,如同燒毀你的房子,隻因為要趕走一隻小老鼠。要把仇恨從心中抹去,更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胸襟。仇恨的傷疤經常去揭,永遠都是新傷,痛苦永遠不會因此而消除,相反會變得更加強烈。
忘記仇恨就是快樂,受益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隻有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從不能自拔的痛楚中掙脫出來,使自己好過一些。傷害已經造成,久久不能釋懷的憤怒,隻會造成再次的傷害,得不償失。一直注視著使你憤恨的事並不能讓你解脫,忘卻才會讓生命有了新的起點。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時,仇恨才會被擠出去。不需要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要不斷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心靈,仇恨自然沒有容身之處。
給予也是一種幸福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當我們在給予的同時,也往往能夠增加自己的幸福。可是很多時候,人們卻不懂得付出,隻一味希望獲得。幸福無非有兩類:一種是為自己“索取”,一種是為他人“給予”。總是“索取”的人,表麵看起來很幸福,其實卻不盡然。有的人把擁有更多的金錢視為幸福,於是使出渾身解數,腰纏萬貫後卻覺得仍不能感到幸福。有的人把擁有權力視為幸福,為了官位挖空心思,還是不幸福,畢竟權力總是有限的。
但相比而言,“給予”總是要比“索取”容易得多。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隻要自己願意真心留給別人一些美好的東西,你就會因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滿足,獲得心靈的愉悅。
一位行善的基督徒,在他死後想看看天堂和地獄究竟有什麼差別。於是他請求天使在把他帶到天堂之前,先帶他去地獄看看。天使答應了他的請求,把他帶到了地獄。在地獄裏麵,他看見一桌桌豐盛的晚餐,雞、鴨、魚肉真是應有盡有。他很驚訝,因為這裏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於是他問天使:“地獄的生活也不錯嘛,難道生前作惡的人也不用受苦嗎?”天使衝他微微一笑,說:“上帝是愛我們的,他不會主動懲罰每一個人。人們之所以受到懲罰,都是他們自己的過錯。”基督徒還是不太理解。正在說話的工夫,地獄的晚餐開始了。隻見一群骨瘦如柴的餓鬼瘋搶著坐到座位上,他們每個人都拿著一雙幾米長的筷子,都在努力試著用這雙長筷子夾到眼前美味的食物,但是筷子實在太長了,無論他們怎麼努力,也無法把夾到的食物放到自己的嘴裏,食物灑得到處都是。基督徒看著惶惑的他們,好像明白了什麼。這時天使對他說:“你看,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夾到食物,可是誰也吃不到,你不覺得可惜嗎?我再帶你去天堂看看吧。”
於是基督徒跟隨天使來到了天堂。在天堂裏他同樣看到一桌桌豐盛的晚餐,每道菜都和地獄裏的一模一樣。每個人用的筷子也和地獄裏的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把夾到的食物喂給別人吃,而自己也可以不斷地品嚐到別人喂來的食物。所以他們每個人吃得都很愉快。天使說:“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你不願意幫助別人,你就會生活在地獄裏;你助人為樂,你就是生活在天堂裏。”
在生活中,別人如何對待我們,我們無法控製。但是,我們可以決定如何對待別人。如果想獲得幸福,不妨先付出真誠與愛心幫助身邊的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有一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她已經整整兩天滴水未進了。一陣風沙吹過,讓人頭暈目眩。腳下滿是炙熱的沙子,走在上麵如同在火中行走。在她幾乎要倒下的同時,隱隱約約,看見遠處有房子的影子時隱時現。有了希望,她竭盡全力地向前走著,終於來到了一幢破落不堪的小屋前。疲憊不堪的她走進屋裏,才發現這是一間木屋,木頭已經開始腐朽,四處密不透風。幾乎絕望的同時,她發現牆角有一座抽水機,她欣喜若狂地走過去想汲水,可任憑她怎麼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水來。又一次絕望的她頹然坐在地上,卻意外地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口的小瓶子。上麵黏著一張泛黃的紙片,寫著:“你必須把瓶子裏的水注入抽水機才能抽水!但是不要忘了,在你離開之前,請將瓶子裏的水裝滿!”她拔開軟瓶塞,裏麵果然是滿滿一瓶子的水。此刻,她的內心進行著一場戰爭,如果自私點,喝掉瓶子裏的水,就不會渴死,或許就能活著走出沙漠!但是如果按照紙條上說的去做,把這唯一的一瓶水全部倒人抽水機裏,萬一抽不出水來,自己就會渴死……“要不要冒險?”她猶豫了。最終,她還是把一瓶子的水全部倒進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顫抖著去汲水,果然,過了一會兒清冽的水從井裏湧了出來。她喝足了水,把瓶子也裝滿了,用軟木塞封好,放在抽水機旁,上麵多了一張紙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