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貝爾約助手一起去吃夜宵,坐在桌前,貝爾很慈祥地說:“或許我那樣要求你,你會認為我很可惡。但是,你要知道,人生真的很短暫,你必須要節省時間,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是有限的。”助手聽了貝爾的話,會心地點了點頭。時間不會辜負辛勤勞動的人。1875年6月的一天,貝爾和他的助手托馬斯·沃森分別在兩個房間裏試驗多任務電報機,一個偶然的事故,讓貝爾驚奇地發現房間裏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同時還發出了有節奏的聲音,這個發現啟發了貝爾。他把沃森房子裏電報機上的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讓沃森拉開彈簧,彈簧發生了振動。這種情景讓貝爾的思路頓時明朗起來,他感到離成功的日子不遠了。為了完成最後的試驗,貝爾更是一頭紮進實驗室,按自己的思路不斷進行反複的驗證。
1876年3月7日,貝爾的助手沃森突然在電線裏聽到貝爾教授的一聲驚叫。他趕緊過去一看,原來是硫酸濺到教授的身上,幫助教授處理好一切後,他對教授說:“我在電線裏聽到了您的聲音。”電話就這樣誕生了。貝爾的試驗終於取得了成功,他想讓電話通向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願望也實現了。貝爾通過不斷地與時間賽跑,在29歲時就發明了電話,加快了人類文明進程。
我們總是習慣等待,習慣拖延,習慣於時間在眼前慢慢地流逝,把事情拖到自己認為該做的時間再去做。所以我們總是沒有時間去成功。殊不知,時間就是海綿裏的水,隻有擠才能出來,要想在短暫的一生中有所成就,就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刻鍾,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
哈佛教授也曾經說過:你不浪費時間,時間才不會拋棄你,失敗才不會青睞你。荒廢時間等於荒廢生命。時間的可貴人人皆知,難的是在生活中真正地珍惜時間。不知道珍惜今天的人,也把握不住明天。哈佛大學的尼桑·科爾教授告誡學生說:“大家往往認為今天的事情不用著急。總是懶惰地等到明天來解決。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要知道,今天過去,再也無法回來。所以大家必須牢牢抓住每一寸光陰。”
被稱為“工作狂”的巴爾紮克的寫作速度很快,每三天他的墨水瓶要重新裝滿一次。正因為他珍惜時間、勤奮寫作,所以才創作出了像《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等90多部中長篇小說,成為一位多產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時光和空間才是恒定的主人,人隻不過是匆匆的過客。
我們一直在口頭上強調今天的可貴,卻很少有人真正地珍惜今天。很多人覺得自己還年輕,時間有的是,時間被大把大把地浪費,結果,不但一事無成,還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悔恨。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凡是將應該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並想留待將來再做的人,總是弱者。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都會在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充滿熱忱的時候,立刻迎頭去做。每一天都很短暫,就像秒針滴答般逐漸縮短。時間是殘酷無情的,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消逝。你對時間的態度不同,你的人生也將不同。對於珍惜它的人,它會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刻上輝煌的一筆;而對於那些肆意糟蹋時間的懶漢,它隻會讓你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煩悶。麵對今天,我們不要總是懷念昨日,昨日已經流逝,我們隻有從零開始,腳踏實地,全身心地經營好今天,才會讓自己的人生結出豐碩圓滿的果實。
充電增加人生的厚度寬度
學海無涯,現有的知識儲備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而變得單薄,一個人不管積累了多麼豐富的知識,總還有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識,所以應該抱著謙虛的態度,認識到充實自己的重要性,不斷學習。持續學習是一個人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前提。
蘇軾從小喜歡讀書。他天資聰明,記性特別好,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差地背出來。經過幾年苦讀,年輕的蘇軾已成飽學之士。一天,蘇軾乘著酒興,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命家人貼在大門:讀遍天下書,識盡人間字。
有一天,蘇軾正在家裏看書,仆人突然通報門外有人求見。他出來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便問老人家有什麼事。老婆婆指指門上的對聯,問蘇軾是否真的已讀遍天下書,識盡人間字了。蘇軾一聽,心裏很不高興,說自己絕對不會騙人。於是老婆婆從口袋裏摸出一本書,遞上一本書讓蘇軾幫她看上麵寫的是什麼。蘇軾接過書仔細一看,從頭翻到尾,書上的字竟一個也不認得。老婆婆問道:“先生,天下的書你不是都已讀完了嗎?”蘇軾羞得滿臉通紅,隻好回答說:“我沒有讀過這本書。”“你連這本書都沒有讀過,那為什麼要貼這副對聯呢?”老婆婆說。蘇軾聽了,伸手要去撕門上的對聯。老婆婆急忙上前阻止,把對聯改成了:發奮讀遍天下書,立誌識盡人間字。並告誡蘇軾說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