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公共關係的基本原則(1 / 2)

一、實事求是

(一)客觀事實是公共關係的基礎

現代社會組織與環境之間處於不停的交互作用之中,兩者之間總是存在著平衡與不平衡、協調與不協調的對立統一關係。公共關係工作的任務就是要變不平衡為相對平衡,變不協調為相對協調。一般地說,總是先有不平衡、不協調的“事實”,然後才有變不平衡為平衡、變不協調為協調的公共關係工作。因此,公共關係工作的開展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必須以科學的調查研究、以對事實的充分了解和掌握為基本條件。一個組織要開展公共關係工作先考慮的不是技巧,而是對事實的準確把握,考慮通過什麼方法獲得關於公眾情況的資料,搜集關於組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情況的資料,搜集雙方可能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的種種事實。隻有掌握了足夠多、足夠客觀準確的事實,才能進而策劃公共關係的行動計劃,因此,事實應該而且必須是全部公共關係工作的起點。

(二)活動材料必須真實準確

要以事實為基礎,必須保證事實材料的真實準確。在新聞界關於事實的—句行話是五個W和一個H。五個W就是who(誰)、what(什麼)、when(什麼時候)、where(什麼地方)、why(為什麼),一個H就是How(怎樣)。搞清楚了它們,就是搞清楚了事件的基本要素。這五個W和一個H是構成描述客觀事實的基本要素。公共關係所要搜集的事實材料必須包括這六個事實要素,才能反映出一個真實的事實過程,由此形成的公共關係才具有堅實的基礎。

(三)公共關係工作必須講真求實

公共關係注重雙向溝通,要求一方麵在向本組織有關部門報告公眾信息時,做到客觀、真實、全麵、公正,不能有任何虛假,不能報喜不報憂。隻有這樣,才能使決策層根據真實的信息,製定出有利於組織良好形象的決策方案。另一方麵,在向公眾發布關於組織的信息時,也要堅持說真話,公開事實真相,決不能隱瞞和文過飾非。這不僅關係到公關人員的職業道德,而且其弄虛作假行為一旦被公眾識破,組織就會失信於公眾。不僅組織形象會受到損害,也會為今後開展公關工作造成極大的困難。如果不真實的信息是通過新聞媒介發出的,則新聞機構的信譽將會受損,組織與新聞界的關係也將遭到挫折,這給組織帶來的損失更難以估算。因此,要使公共關係工作順利開展,就必須講真求實。

二、以公眾利益為首位

(一)平衡組織和公眾的利益

公眾利益優先,並不是要組織完全犧牲自身的利益,而是要求組織在考慮自身利益與公眾利益的關係時,始終堅持把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求公眾與組織的利益平衡,做到組織與公眾雙方互惠互利。公共關係部門應尋找組織與公眾利益、社會利益相—致的結合點,作為協調關係的著力點,盡可能避免或減少相互抵觸的因素。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產品質量即是這樣的結合點。因為產品質量的提高既有利於公眾利益,也有利於企業打開產品市場,獲得較好的效益。公共關係針對這樣的結合點來策劃公共關係活動,必將有效調節組織與公眾的利益平衡。組織與公眾的交往過程中,會發生一些矛盾和衝突,公共關係人員應站在一切從公眾利益出發的立場上,傾聽公眾的投訴,並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如果矛盾是由組織方麵的行為所造成的,則應本著維護公眾正當權益的原則,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如果矛盾的引起主要是公眾的責任,公共關係人員應著眼於組織合法利益和公眾正當利益的統一,耐心向公眾作解釋,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指責公眾,使矛盾激化。正確對待此類矛盾和衝突是有效調節組織與公眾利益平衡的重要環節,對此,公共關係人員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