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20幾歲,別再拿身體不當回事兒(2)(1 / 3)

這些事實是千千萬萬“小病拖成大病”中很小的兩件事情,不過我想,已經足夠引起你的警惕了吧。無論你多麼忙,也要給身體分出一點時間,有病,就要去醫院,排排隊,給醫生看看,也就放心了。甚至在沒有病的時候,也提倡定期體檢,這樣也好對自己身體的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要記住,事業啊,財運啊,到頭來都是身外之物,隻有身體,才是自己最值得保護的本錢!

隻要風度,不要溫度

想來在今天的時尚風向標引領下,季節的標準也不那麼明顯了,冬天也變成了“穿裙子”的季節。對於冬天也是一件毛衣,一條裙子,身材窈窕的女孩子們,老一輩有一句話形容得特別生動,那就是:“隻要風度,不要溫度。”其實,這句話還可以說成是“隻要漂亮,不要健康。”冬天穿得少,壞處多多;不要今天花枝招展,身姿曼妙的傲立寒風,明天就病倒在床,沒法出門了。

但凡女人愛美,多半是不分季節的。這不,寒冷的冬天已經來了,大街小巷卻依然裙裾飄飄,美腿紛呈。不僅如此,許多人為了使冬天穿裙子也能產生夏天那樣苗條的效果,更是讓著裝單薄再單薄。殊不知,風度翩翩的背後潛藏著一個可怕的凶手——膝關節炎。

根據專家說,女性,一年四季,膝關節經常裸露受寒,大大加劇了對軟骨的損害,使老年性關節炎提前報到。而且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內分泌紊亂,骨關節代謝發生相應變化,會加速關節炎的進程。

一般來說,15~30歲是保護膝關節的“黃金時代”,30歲以後軟骨就開始逐漸磨損,此後,隨著不斷增齡,關節損傷、軟骨破壞也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老年性關節炎的出現。因此,年輕時就要學會像保養機器零件一樣愛護膝關節,盡量延緩膝關節炎的發病年齡。

再者,寒乃百病之源,衣著單薄違背了冬季養生的原則,女人的生殖係統最怕冷,冬天比較耗損陽氣,最需要注意養護生命活力。下半身著涼可直接導致女性宮寒,除了手腳冰涼,痛經外,還會造成性欲淡薄,缺乏欲望。宮寒造成淤血,導致白帶增多,陰道內衛生環境下降,從而引發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中醫常說“暖宮孕子”,隻要子宮、盆腔氣血通了,炎症消除自然就懷上了。所以健康、“幸孕”的小肚子都是暖暖、軟軟的。冷女人血行不暢,麵部就會長斑,同時,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皮膚就缺乏生氣。

張小姐膝關節隱隱疼痛了一周,一開始還能耐受,可是後來疼痛越來越劇烈,到中大醫院骨科就診,診斷為滑膜皺襞肥大。經了解,張小姐平時喜歡穿短靴褲,一層棉襪再套個靴褲,就過冬了。專家分析說,張小姐之所以膝關節疼痛,是因為穿得太少,凍傷了。由於天氣太冷,下肢的保暖不夠,導致膝關節最易受損的內側皺襞產生炎性水腫,當骨頭內殼相互摩擦,就會引起疼痛,發展嚴重的甚至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這隻是冬季穿得少引起疾病裏麵不算十分嚴重的一個了。不要以為青春是拿來展示和揮霍的,還是多穿點,把青春適當包裹和點綴一下吧。

除了多穿點之外,冬天,女性應積極進行耐寒鍛煉,最好清晨在戶外進行。選擇性地進行一些有氧耐力鍛煉,如散步、健身慢跑、騎自行車、跳舞、打羽毛球、遊泳等,對增強體質有百利而無一弊。在鍛煉中,衣著宜單薄,讓身體有明顯的微冷之感;鍛煉之後,應注意身體保暖,以防出汗後身體著涼。每天早晨宜用冷水洗臉、擦身,也可逐步進行冷水浴。

另外,冬季女性最好吃一些“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大棗山藥粥、糯米八寶粥等。食用具有健補脾胃作用的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補品。注意養陰護陽,多喝蓮子粥、枸杞粥、牛奶粥以及八寶粥等,要適當補食牛、羊、狗肉,以補陽滋陰、溫補血氣、增強體質抵抗力,更起到潤澤髒腑、養顏護膚的效果。

美麗“凍”人是否能抗住凍,要看自身的身體素質。如果身體素質不好,天氣一有變化就感冒發燒之類的,還是不要美麗“凍”人為好。如不有所警惕的話後果會很嚴重。

忙忙碌碌,懶得去放鬆一下

麵對來自生活各個方麵的壓力,我們總試圖去尋找如何解脫壓力帶來的影響,那麼就要學會悠閑和放鬆,一個人精神上得到了放鬆,注意力就會集中在壓力以外的事情上,可以幫助自己放鬆大腦及身體的各個部位,而排除由於壓力帶來的毒素。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要因為忙碌和拚命,就忽略了放鬆的時間,精神是自己的,放鬆回來,才會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

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太大,生活節奏太快,大家迫於學習工作,加上社會競爭的影響,幾乎沒了時間去尋找悠閑、放鬆心情的時刻。尋找悠閑心情不僅意味著有無時間的問題,主要意味著你有無良好的心境去締造。

放鬆和悠閑是一種從容的心態,坦然地享受。萬簌俱寂的深夜麵對筆下流淌的美麗文字是一種悠閑;星期天去公園散一會步,聽聽大自然生命的足音,看看花開,聽聽鳥鳴,沉澱一下煩躁心情,這也是一種放鬆;當讀一本喜歡的書,聽一首動聽的曲子,或跟心靈相契的好友打個電話聊一聊,更是一種放鬆心態的良藥……隻要你願意,放鬆隨時隨地都可以。

據調查,中國心血管一類的疾病發病人群日益向中、青年人靠攏。腦血栓、心肌梗塞一類的突發病更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針對這一現象,北京醫科大學的教授給出一個答案:這是日益緊張的生活環境所造成的。

誠然,中國社會發展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使得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有一種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小學生忙著學習書法、外語、繪畫、鋼琴;中學生忙著應對能夠決定一生命運的高考;大學生忙著脫離家長的蔭庇而四處奔波求職;各個領域的人們也都忙著將今天的日程安排做完再去做明天的。於是,人們在高度緊張的壓力下忘記了休息,忘記了娛樂,甚至忘記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溝通。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活在忙碌中的人無暇觀看日出日落那壯美的景象;無暇傾聽高山流水那悠遠的閑靜;無暇輕嗅萬紫千紅那醉人的芬芳;無暇品評人間那喜怒哀樂的情感。於是,早早地,人們便衰老;早早地,人們便要與種種疾病抗爭;早早地,人們便要帶著無盡的壓力離開這個世界。

為什麼不試著讓自己放鬆呢?

泰戈爾曾說過:“花為什麼謝了呢?我的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琴弦為什麼斷了呢?我強彈一個它力不能勝的音節,因此琴弦斷了。”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我們不必時刻強迫自己做太多的事。學會放鬆,在休息日用去郊外靠近大自然來取代加班;學會放鬆,在疲勞時用一杯香茗來暫停工作;學會放鬆,在緊張時用一曲《彩雲追月》來取代東奔西走徒勞的掙紮。

學會放鬆,在緊張的壓力下為自己做調劑。古人有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無論何事,張弛有度才會讓事情盡善盡美。學會放鬆,隻有擁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致,才有精力“三十功名塵與土”,走過“八千裏路雲和月”;隻有擁有“流觴曲水,不亦樂乎”的心懷,才能在社會激揚的步調中“犯其至難,圖其至遠”。學會放鬆,就是跳得更高前的助跑;學會放鬆,就是躍得更遠前的衝刺;學會放鬆,就是成功邁步前的整裝。

在經曆了一天激烈的打拚後,不少職場中人會將工作場所的緊張情緒帶回家中,回到家中仍然無法放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試試以下10種調節方法,它們能夠幫助你從辦公狀態調整到居家狀態。

1.將工作留在辦公室。

下班時盡量不要將工作帶回家中(即使是迫不得已,每周在家裏工作不能超過兩個晚上)。

2.提前為下班做準備。

在下班兩個小時前列一個清單,弄清哪些是你今天必須完成的工作、哪些工作可以留待明天。這樣你就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任務,從而減少工作之餘的擔心。

3.在住所門口放置一個雜物盒。

購買或製作一個大籃子或是木頭盒,把它放在住所門口。走進家門後立即將公文包或是工具袋放到裏麵,第二天出門之前絕不去碰它。

4.靜坐。

在進晚餐、去健身房鍛煉或是抱起小孩之前,花上3~5分鍾閉上眼睛做深呼吸。想像著將新鮮空氣吸入腹部,將廢氣徹底呼出。這樣就能夠清醒頭腦,卸下工作的壓力。

5.將困難寫下來。

如果在工作當中遇到很大的困難,回家後仍然不可能放鬆,那麼請拿起筆和紙。一口氣將所遇到的困難或是不愉快的寫下來,寫完後那張紙撕下扔掉。

6.創立某種“儀式”。

給自己創立某種“儀式”,以它為界將每天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分開。這種“儀式”可以是在餐桌上與孩子談論學校的事情,也可以是喝上一大杯檸檬汁……

7.將家裏收拾整潔。

一個雜亂無章的家會給你一種失控的感覺,從而放大了白天的壓力。睡覺前花上5分鍾收拾一下住所,第二天你就可以回到一個整潔優雅的家了。

8.借助音樂。

在準備晚餐、支付賬單或是洗衣服時放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歡快、好聽的音樂能夠給你在幹家務時增添不少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