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醫藥】現代中醫期刊。《新疆中醫藥》編委會編。發行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季刊。1981年2月創刊,每期約8萬字。
【新疆中草藥】中藥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衛生局等編。此書載述新疆地區常用中草藥673種。按藥物功能分為止咳平喘、祛痰、清熱、理氣、祛寒、理血、安神鎮驚、平肝息風、補益、驅蟲、固澀、止痛、外用、補水逐水、祛風濕、瀉下、助消化等17類。每藥介紹其別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常用量、藥物成分等。書末附藥物彩圖323幅,並附有中文及拉丁文藥物索引。1975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刊經驗良方】方書。2卷。清飛臉居士輯。此書選集多種醫籍中驗方,彙輯成編。共錄仙傳三妙膏、止血止痛補傷丹等59方。方多為不見於習用方書者。現存光緒七年(1881年)福建刻本。
【新刊經驗秘方】方書。明張子麟輯刊於正德九年(1514年)。張氏選錄並介紹何首烏丸、不老丹、萬病潛消酒、慶世還少丹等28首秘方。現僅存叢書《良方類編》本。
【新安醫學史略】醫史著作。洪芳度編。本書分為上、下卷。上卷“醫史篇”凡11章,係統概述了自南北朝至1949年間新安醫學的淵源、時代背景、發展曆史、學術成就、醫學教育、醫學團體、新安中藥材等,對名醫世家和師承關係列表介紹。下卷“醫家篇”,分宋、元、明、清、近代5個時期,收載新安醫家共763人,介紹其生平、學術成就、著述等。末附大事年表、新安醫學著作書目、人名字號別號索引。1990年由歙縣衛生局、歉縣中醫醫院聯合印行。
【新針灸治療學】全名《簡明實用新針灸治療學》。針灸臨床著作。查少農編著於1954年。此書是以朱璉所著《新針灸學》為藍本,並參考古今中外針灸醫籍、雜誌,結合個人臨床教學經驗編寫的教材。全書分7篇,依次為針灸學概論、針灸剌激點、針治術各論、灸治術各論、治療學、針灸重要參考歌訣,並附有針灸刺激點解剖部位參考圖12幅、針灸治療記錄和處方箋格式說明。1954年由上海宏文書局出版。
【新著四言脈訣】脈學著作。1卷。明李中梓(士材)撰於崇禎十年。作者在《四言脈訣》(一名《四言賦》,即李言聞《四言舉要》)基礎上,“補其缺略,正其差訛,仍舊者十之二三,新改者十之七八,複加注釋”,而成此書。正文為四言歌訣,共462句,分78節,論血脈形成、診脈部位、三部九候、諸脈體狀與主病、諸病應見脈象、婦人胎產諸脈、奇經八脈、死脈等。所述脈象計27種,以浮沉遲數四脈為綱,以統它脈。如浮脈統洪、虛、散、芤、濡、微、革7脈;沉脈統伏、牢、實、弱、細5脈;遲脈統緩、澀、結、代4脈;數脈統滑、緊、促、動4脈。又將非四脈所統之短、長、弦三脈單獨析出。論病27種,症、脈相應,頗利臨床。其注文本於《內》、《難》,取類比象,通俗易懂。今存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刻本及《醫宗必讀》本。
【新著本草精義】本草著作。清吳恂如編於清末。收藥306種,按功效分成36類。各藥簡述性味功效主治,略釋藥理,兼附配合禁忌。今存稿本。
【新編中藥歌訣】周登成編著於1975年。分上、下編,載藥2600餘味,並按功能分為33類。上編載常用中藥500味,各類藥列“藥味表”、“分類歌”及“單味歌”。下編僅分“藥味表”和“單味歌”兩部分。其中“單味歌”介紹藥物性味、歸經、功能、主治。歌訣均為七言,通俗易懂。書後附十八反歌、十九畏歌、六陳歌、妊娠服藥禁歌,以及中藥效用索引與藥名索引。1980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編傷寒論類方】《傷寒論》方著作。劉渡舟編著。作者推崇清徐大椿《傷寒論類方》,但認為該書“文簡而義略”,遂予闡論補充。全書自“桂枝湯類概述”至“雜方類概述”共18類方。各方體例分概述、方名、藥物組成、煎服法、加減法、適應證、原文、方義、選注、按語、方歌、醫案選錄12項,用以增強讀者對《傷寒論》方證之認識和提高其應用水平。1984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編實用針灸學】李文憲編著。總論述針灸曆史、手術、灸瘡及暈針處理等,並介紹練指力方法,強調“練指力”為習針灸之基礎;各論介紹十四經脈之穴位,每穴分述其位置、解剖、療法、主治各項,另列附注說明該穴之治驗或注意事項。並載“經穴歌”以便記誦。1953年由上海千頃堂書局出版。
【新編注解藥性賦】本草著作。一名《編注藥性》、《注解藥性賦》。明劉全備(克用)編注。書前首論用藥與四時治法之關係。正文采用歌賦體,大字書寫藥性歌賦,小字注出該藥典故、治驗、性用、單方等。書末列述各髒腑用藥法及補真養性內容。今存明刊本。
【新編注解病機賦】中醫基礎理論著作。不分卷。明劉全備(克用)纂於成化二十年,此書以《內經》病機條文為本,強調內外之因、標本兼治之理;提倡因脈以識病,因病以辨證,隨證以施治之法。並引王冰、孫思邈、陳無擇、許叔微等諸家學說予以闡析,並列述痰熱、食疾、咳嗽等20餘種病證之病機分型。書後附李東垣、徐彥純、張子和等數十例有助於讀者學習病機之醫案。書中主要內容以歌賦形式所載,便於讀者記誦。此書收人《明刊醫書四種》中。
【新刊雷公炮製便覽】本草著作。5卷。明俞汝溪約輯於16世紀。此書雖名“雷公炮製”,但並非炮製專書。共收藥968種,其資料均摘自《證類本草》,然獨不載玉石部。各藥分述性味、功效主治,略於若幹藥條之後引述《雷公炮炙論》內容,實屬一節要本草,別無新見。今存明刊本。
【新國醫講義十三種】中醫教材。尉稼謙編。收有《內經病理學》、《診斷學》、《藥物學》、《國藥科學製造法》、《時疫科》、《傷寒科》、《婦女科》、《內科雜病學》、《小兒科》、《外科》、《眼科》、《咽喉科》、《臨證實驗錄》。1937年由天津國醫函授學院出版刊行。
【新推拿十八法詳解】推拿著作。陳宇清著。此書乃作者將其原著《新推拿法》中18種手法逐一予以解釋。每一手法,均列部位、順序、效用、聯係、治療原則5項。每項釋文多以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知識闡述。末以“附記”作小結,或援古,或證今,並闡發個人見解。1957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編證類圍注本草】本草著作。47卷。托名宋寇宗奭編撰,又題南宋許洪校正。除未署“桃溪儒醫劉信甫校正”字樣外,餘皆同《新編類要圖注本草》,為《大觀本草》及《本草衍義》之合編節略本。南宋時有刻本,今存元刻本2種。
【新中國醫學院講義四種】中醫教材。上海新中國醫學曉編。收有《針灸學講義》、《婦科學講義》、《藥物學講義》、《兒科學講義》。1940年由上海新中國醫學院出版刊行。
【新刊醫林狀元濟世全書】綜合性醫書。8卷。明龔廷賢(雲林、子才、悟真子)撰。書成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書中論及以內科雜病為主150餘種病症。前4卷為傷寒、中風、瘟疫及傷食、痰飲、痞滿、積聚、虛煩等證,繼之以五官、婦科、小兒及外科諸證。所述證先脈候、辨治,後列數方,並有兼變症、加減方。此為作者晚年之作,多以集過去著作中更實用者約之以編,隻為更易於貧者購買,達到鑒醫以濟世之目的,故命其書名。現隻存1636年重刻金陵萬卷樓本。
【新國醫講義教材十四種】中醫教材。天津國醫函授學院編。收有《傷寒科》、《溫病科》、《藥物科》、《小兒科》、《婦女科》、《內科雜病》、《外科》、《眼科》、《咽喉科》、《骨科、身科》、《內經病理》、《脈學》、《生理學》、《時疫》、《臨證實驗錄》。1937年由天津國醫函授學院出版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