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十四畫(2 / 3)

【僧深藥方】方書。又名《深師方》。30卷。南朝宋齊間僧深(深師)撰。《隋誌》著錄。本書錄支法存等諸家醫方。僧深以“善療腳弱氣之疾”著稱,《千金方》卷7稱本書:“其腳弱—方,近百餘首。”已佚。《外台秘要》引30條,《醫心方》146條,《證類本草》引7條。

【疑獄箋】法醫學著作。3卷。清陳芳生(漱六)撰。刊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作者認為和凝《疑獄集》內容龐雜,故刪其不當之處,並廣搜博覽,增所未備而成是書。卷1為平大獄、親屬真偽辨、娠月考異、狂痦等11篇,卷2為寡婦訟子、盜未識麵、火起肴辨、奸婦被殺等31篇,卷3為婦無首、假屍首、飲食毒、人妖假鬼等16篇。全書共計58篇,每篇附3-4個案例,間有評議。諸篇雖為古代偵破案例,但其中附法醫檢驗、鑒別中毒等內容,與近代科學原理頗多符合。文字記述準確,案例情節完整,評議具有說服力。現存初刻本。

【疑獄集】法醫著作。10卷。五代和凝(成績)編於後周廣順元年(951年)。係輯史書傳記及有關刑獄案例編纂而成。取材207則,後附疑獄案30則。據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杜震氏後序謂:前4卷先後由和凝與其子和蠓編撰,共百則,分四軸、上下各2卷。侍禦張某閱後,嘉其可以益智、辨惑,遂集資並博采有關文獻及古今名賢“折獄”之精悉者,又厘為6卷。此書雖非作者所經曆,但均借鑒於古人,有“使愚者增智,聽訟而不敢因循酷吏”雲雲。是現存較早之法醫學著作。現存清鹹豐元年(1851年)桐鄉金鳳清校本,徐繼鏞複校並刊本流傳。又據江西《吉永縣誌》載,尚有宋王端禮(懋甫)撰《疑獄集》,內容未詳。

【彰明附子記】本草著作。宋楊天惠(佑父)約撰於元符三年(1100年)。此書為附子專論,係統論述彰明(今四川江油)附子產地、栽培、形態、鑒別等。屬較早道地藥材專論。書中記錄宋代栽培附子諸多經驗,迄今仍有參考價值。今佚。佚文存於南宋趙與軎《賓退錄》中,《本草綱目》等書予以轉載。

【裔方大全】方書。秦伯未編。中藥膏滋方專著。上編通論膏滋方效用、劑量、煎服法、禁忌;下編列咳嗽、痰飲、吐血、遺精等16類病證,27則醫案,每案附膏滋方1首。1929年由上海中醫書局出版排印本。

【廖浚泉兒科醫案】醫案著作。廖伯筠等整理。此書分初生兒疾病、時行疾病兩類,凡百例(以後類居多廣案例均加按語。廖氏診治小兒疾病,注重望診,強調治病治本,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主張用藥慎重,尤其使用峻烈之劑要中病即止,避免傷正。1979年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瘈狗傷考】狂犬病專著。1卷。日本原昌克(子柔)著於安永十年(1781年)。作者彙集中國曆代名醫有關狂犬病之論述,參以個人經驗心得編成。全書從病證、治法、藥方、灸法、刺法、禁忌、治驗等7個方麵,係統論述狂犬病之證治。另附毒蛇諸蟲咬傷證治。現有日本寬政八年(1796年)刻本及日本天保七年(1836年)江都書鋪刊本等。

【瘟疫仙方】清代溫疫類方書。又名《瘟疫三方》。不分卷。李芝嚴原撰,張九蒼增補。本書收載治療瘟疫用方3首及隨證和依五運六氣加減法。作者認為瘟疫一症,“全在肺經氣分,繼人少陰,不須發汗,隻用清解之藥從氣分主治,自無不愈。”後附達原飲方、時化湯、神解散、加味升降散、芳香飲、避瘟丹6方。現存晚清刻本。

【瘟疫發源】瘟疫著作。2冊。清馬印鱗(長公)撰。刊於雍正三年(1725年久作者闡發《類經》五運六氣之厘要,為瘟疫時症之根源。認為主客之氣正化則民無病;若主客之氣不和,陰陽不得升降,五行相製,寒熱溫涼不應主氣而民多疫癘之熱證。故列五運六氣詳注,天時民病詳解等,對五運六氣與疫癘的關係詳加闡述,現存初刻本。

【瘟疫合璧】溫疫著作。2卷。明吳有性(又可)原撰,清王嘉謨(梅園)約補輯於道晃二年(1822年)。王氏鑒於《溫疫論》獨闡雜氣“未免醇疵互見”,遂在原書基礎上刪繁重訂,補人劉奎《鬆峰說疫》、戴天章《廣瘟疫論》及楊栗山《寒溫條辨》等書有關溫疫之論。現存光緒五年重鐫本。

【瘟疫約編】溫疫著作。周禹載撰於1938年。本書為一部簡明瘟疫讀本。全書共4章。第一章收清太醫院瘟疫辨論原文。第二章刪補論,實為瘟疫證治概論,簡述瘟疫之病因、預防、治法等。第三、四兩章,收開竅救急丹、朱雄化毒丸、防疫救急丹、變通升降清化湯等13方。為《中國醫學約編十種》之一,有1941年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