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補方論】溫病著作。清景冬陽撰,刊於嘉慶四年(1799年)。此書係瘟疫病之增補方。收方26首,均係治療瘟疫發熱、大頭瘟、風瘟等方劑,所列治法較有實用價值,現存初刻本。
【增補脈訣】脈學著作。清廖雲溪輯,刊於道光二十四年,廣此書本李時珍《瀕湖脈學》,“將《士材三書》體象兼疾脈訣,編輯歌括。又采《醫通》大、小、清、濁4脈補人此例,名曰增補。”共述脈象32種。前27種脈體象、體狀、相類、主病等全本《瀕湖脈學》,惟補兼脈一項。後補之疾、大、小、清、濁五脈,惟有體象與主病。全文采用七言歌訣。
【增補驗方】方書。為叢書《濟世全書》之一種。不分卷。清汪啟賢(肇開)、汪啟聖(希賢)撰輯,黃衛(葵園眾汪大年(自培)增補。輯錄秘傳大麻風神方、洗麵方、玉容丸等驗方179首,方多為諸書不經見者。收人抄本《濟世全書》。
【增補神效集】方書。2卷。清張鵬飛(補山)輯。約刊於道光三十年。此書初由嘉慶間關中士大夫集資而梓,後張氏見其版朽紙散,遂增補而重刻。全書收醫方約400餘首,介紹內外婦兒常見病證之方藥、治則。末附張氏所增補急救經驗良方90餘首。現有光緒十九年(1893年)蘭省刻本。
【增訂傷署全書】暑病專著。2卷。明張鶴騰(鳳逵)輯,清葉霖(子雨)增訂於1890年。張氏原著《傷暑全書》撰於天啟三年0623年、葉氏增訂本係據《素問》暑證之論,敘述各種暑證之發病特點及治療方法,采輯治暑方劑50餘首,詳載主病及服法。末附古代名醫論暑精華及暑病醫案。現有《珍本醫書集成》本、《中國醫學大成》本等。
【增訂醫方驀簡】方書。10卷。清龔自璋(月川)、黃統(伯垂)原輯,吳輝謨(煥庭)改編。刊於光緒九年0883年)。吳氏鑒於《醫方易簡新編》分類繁雜,難於覓用,乃增補醫方,並予改編,重行分門別類,厘為10卷。將每科疾病析為若幹門,門下詳分若幹症、方,以便檢用。卷1增入本草門,附人藥性歌訣。現存光緒九年揚州重刊巾箱本等。1921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石印本,名《內外十三科驗方五千種》。
【增訂醫醫病書】見《醫醫病書》條。
【(增訂)胎產心法】產科著作。2卷。清醫無閭子撰、季維翰(宗臣)增訂。成書於雍正八年(1730年廣此書首列調經方論,認為胎產生息順利與否取決於月經之正常。卷上介紹胎前諸證的調護,以及養胎和產中救逆。卷下選擇前輩醫家有關論述,集中討論血塊、血暈、厥證、血崩、傷食、臌脹以及婦科雜證的病因治則和方藥。現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刻本等數種。
【增補方藥合編】民族醫方著作。李常和撰於1927年。此書以《方藥合(活套)為藍本,另予增補編成。內容包括髒腑、經絡、病機、五運六氣、診脈等生理、病因病理、太少陰陽四象的辨證論治,收《方藥合編》方劑上、中、下三統467方,補遺方28個,諸傷門、雜方門、解毒門、中藥515種、製藥法26種以及諸種禁忌。書末附增補方362個。現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衛生局、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延邊分會影印本。
【(增補)醫貫奇方】方書。卷數不詳,現僅存卷1。明陰有瀾(九峰)編著。編年不詳。卷1收錄延齡廣嗣丸、調經兆妊丸、加減瑞蓮丸、動氣丸等各科驗方120方。現存明張起鵬校刊本殘卷(卷1)。
【增廣醫方口訣集】方書。3卷。日本長澤道壽(柳庵)編集,中山三柳增補,友鬆子增廣。成書於日本寬文十二年(1672年)。彙輯習用名方164首,每方俱列主治、藥物、劑量;引宜春庵玄醫《纂言方考》有關醫方主洽及方解、口塊,條述應用要點及注意事項、加減之法等。其中口訣部分為本書編撰重點,廣參博引,結合己見,條理清晰。上卷51方,長澤道壽撰集;中卷60方,中山三柳新增,上、中兩卷均為湯劑方;下卷,長澤道壽撰35方,中山三柳新增18方。三柳所撰較道壽簡略。友鬆子增廣全書,或詮釋疑難,補充發揮,或附治驗醫案,或引述發揮,對讀者頗多啟悟。
【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參見《內經拾遺方論》。
【增訂中國診斷學綱要】張讚臣編撰。書分4章,依次介紹望聞問切四診。每章分節,節後又列專題,各以四言韻語為提綱,後選引諸家學說予以闡解,並寫按語,分析各症之病理及辨證論治要點。所論多能切於病機,方藥亦較穩妥可取。在聞診中補入“聞臭味之主病”及“聞聲與鼻診之辨別危候”,將“聞臭”歸入聞診,便該法內容更為全麵。卷末附錄古方備考。1954年由上海千頃堂書局出版排印本。
【增演-筋洗髄內功圖說】氣功著作。18卷。清周述官編撰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該書係將前人《易筋經》、《洗髓經》、《內功圖說》等多種文獻所述之功法增刪編輯而成。卷1~2述揉腹法、采日精月華等功法;論動靜互根、元精元氣、運功通關、定功通關等功理。卷3-17係正身、側身、屈身、‘行身、坐身、定身諸圖說,及摩腹內壯功、十二段錦、分行外功法等,末卷對六根、坎離、前三關、後三關等佛道氣功詞語予以簡釋。現存民國十九年(1930年)石印本。
【橡村治案】兒科醫案專著。1卷。清許宣治(豫和、橡村)撰。成書於乾隆壬寅(1782年)。此書為作者擇其得心應手醫案集以成帙。所收病種不多,案例偏重於小兒急症,尤對痧、疸、驚、疳四大要證立專篇予以闡述。本書體例為先列醫案,後置問答,且多實踐心得之語,耐人尋味。其自謂“時勢之變,相機用藥……,用古而不為古泥。”其於臨證能融會貫通錢、陳諸家之長,主張寒熱溫涼隨時而用,恰到好處,中病即止。並講究“用藥從其歲氣”。此書流傳不廣,僅存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