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大棒子,又要送蘿卜
朱元璋史稱“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險惡。他當上皇帝後,打天下時那種虛心納賢、任人唯賢的作風全拋在腦後,朝思暮想的是維護他的絕對尊嚴和家天下。為此,他以各種卑劣手段,排除異己,殘殺功臣。
李善長在隨朱元璋征戰中,以多謀善斷著稱。開國初,組織製定法規製度、宗廟禮儀,與朱元璋關係如魚水一般,朱元璋將李比之為漢初蕭何,稱他為“功臣之首”,命他為開國後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貴為天子後,便對李的態度大變。李善長過去被朱稱讚為“處事果斷”,現在則說他“獨斷專行”。過去朱特許李對疑難大事先處理後奏,稱讚他為“為朕分憂”,現在則說他“目無皇上”。朱元璋對李善長功高權大,產生了疑忌之心。但考慮到李善長功高望重,輕舉妄動恐生不測之變,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機清除的伎倆。
一打。深知朱元璋為人的李善長察覺到皇上對他的猜忌,一連幾天,李善長因患病沒有上朝,於是就借機給朱元璋上了個奏章,一來對不能上朝議政表歉意,二來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對自己的態度。按慣例朱元璋應下旨慰問、挽留,但是,他卻來個順水推舟,隨即批準了李善長退休,毫不費力地把李善長趕出了相位。
二拉。削奪了李善長的相權,免除了對他的威脅。但不少人心中暗罵朱元璋寡情毒辣。為了籠絡人心,安撫李善長,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為妻,朱李兩家又成了國戚。
人是社會中的人,如何與別人共事,尤其是和下屬共事,並能夠使下屬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地盡力,實在是一個不小的事情。這裏麵確實有一些處世的藝術。“棒子”和“胡蘿卜”原理便是恩威並重,又打又拉。這一招術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多經典例子。
清朝乾隆皇帝對知識分子使用的“棒子和胡蘿卜”堪稱空前絕後。乾隆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有案可查的竟有七十餘次,遠遠超過他的先輩們,乾隆這一招也夠厲害的了,隻搞得文人仕士人人自危,幾篇遊戲之章,幾句賞花吟月之詞,也往往弄出個莫須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這樣無情的棒子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他並未忘了“送胡蘿卜”的重要,對知識分子采用懷柔政策。
他規定見了大學士,皇族的老老少少們要行半跪禮,稱“老先生”;如果這位大學土還兼著“師傅”,就稱之為“老師”,自稱“晚生”。同時,一方麵大搞正規的科舉活動,不斷使文人仕士加入為朝廷服務的隊伍;另一方麵特開博學鴻詞科,把那些自命遺老或高才、標榜孤忠或寫些詩文發泄牢騷的文人,或不屑參加科舉考試而隱居山林又有些威望的隱士,由地方官或巡遊大臣推薦上來,皇帝直接麵試。這種活動搞了三次,錄用24人。錄用者自己春風得意,自然也感激皇恩浩蕩;落榜的百餘人,也無麵目自命遺老孤忠去諷刺朝政。乾隆對被自己親自麵試的錄用者關心備至,如其有個叫顧棟高的人,錄用時,年歲就不小了,當時授予國子監司業之職;到年老辭官時,乾隆親自書寫了兩首七言詩加以褒美;後來,乾隆下江南,又親賜禦書,越級封他為國子監的祭酒。
乾隆之所以如此做,全是出於維護他們的皇權至上、族權至上、朝廷至上的目的,是要保持“大清”永不“變色”。誰要是在這方麵稍有越軌,紅臉馬上轉換成白臉,滿臉堆笑換成殺氣騰騰。管你是有意無意,或是或非,都立即被逮捕入獄,輕者“革職”,重者“立絞”,甚至處死後要“棄市”,已死的也得開棺戮屍,連朋友、族人也統統跟著倒黴。
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的謀略,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其廣闊的應用空間。當然,基於你處的社會地位不同,“大棒”和“胡蘿卜”的具體內容和運用方法也不一樣。
如果你是主管、領導,那麼“大棒”就包括用權威,降職、減薪、處罰等手段來製伏下屬,讓其產生敬畏。運用此計時一要注意把準分寸:不可“小事化大”、“大事化小”,處罰要根據實際情況“量罪定刑”,讓人心服口服;二要注意時機,運用此計謀不光是為了懲處本人,更重要的是要起到“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的效果,所以要掌握好時機,在最能引起大家注意、震撼的時候采取行動。而“胡蘿卜”的內容就包含物質、金錢上的給予,情感上的給予。比如獎勵小禮物、加薪、多發獎金,逢年過節送點小禮物;多數老板很難做到這些,那就需要多進行情感投資了,比如微笑麵對員工,經常問候下屬,關心員工的家屬,身體不好時要去問候看望,如此等等。如果能做到雙管齊下,定能成為受人尊敬、愛戴的領導。
如果你是一個平凡人,那這種計謀在生活中也是有必要的。這裏的“大棒”更多指得是為了尊嚴、原則而應有的一種強硬的態度;當人身受到攻擊,身處危險狀態下的“以牙還牙”“以暴製暴”的策略;有時為了防範於未然,你要“先發製人”,高舉“大棒”,讓人不敢輕舉妄動、知險而退。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人際交往中,“大棒”是一種防守、震撼戰術,不能輕易使用,若亂用,種種不義之舉必然把你脫入人人憤恨、群起攻之的不利境地。而“胡蘿卜”更多指得是友善、和氣、樂於助人、友好合作的人格魅力,加上平時懂得用小恩小惠、“虛情假意”、“寒暄問暖”等手段來收買人心。在人性叢林中,若能出神入化地運用“大棒”加“胡蘿卜”的交際手段,則可保人身安全,有個融洽的人際關係。聰明者若能結合其他交際手段,那就能左右逢源、八麵玲瓏,在人性叢林中暢遊無礙了。
無為而治,無招勝有招
老子日:“以無事而治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朝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位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也就是說,忌諱之事越多,越是縛了民眾的手腳,人民就越發貧困;國家統治的工具越是先進,社會就越加混亂難治;人越是機謀奸詐,新奇古怪的東西就越多;法律製度越是完備,犯罪的人也就越會增加。所以,老子主張:“無為而民自化,好靜而民自正。”概而言之,老子所提倡的正是為職者要“無為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