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精於社交,擴展人脈有智慧(2)(3 / 3)

異域一相逢,便勝卻往日無數。在客地他鄉,遇到一位“本是同根生”的故人,多麼令人激動。“你是中國人?”“是啊!”熟悉的鄉音,將兩位素不相識的炎黃子孫聯在一起。

攀親拉故,在一定場合和情景下,可使陌生變得熟悉,疏遠變得親近,冷淡變得親熱,拒絕變成悅納,阻撓變支持。善於攀親拉故的人,容易與人產生共鳴,容易找到共同語言,也更容易得到幫助,它與互話家常同樣起著縮短心理距離的作用。

親者,近也;故者,舊也。親與故,往往給人一種美好的回憶和情緒體驗。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對同一事物在不同地點很可能產生不同的情感,而環境影響往往是製約情感和情緒的重要因素。攀親拉故,正是在不同環境裏選擇了相同的“親”“故”之景,自然也就縮短了你和對方的心理距離。這也是一種與陌生人交往的藝術。

6和陌生人交往的特別招法

接人待物一回生,兩回熟。隻要能打開突破口,與他人拉上關係,日久天長,雙方的關係自然會日益密切起來。

交往須掌握一定的技巧,這些技巧,雖很簡單,但在與生人的交往中往往能產生特別的效果,迅速拉近雙方的距離。

(1)製造自然接近對方身體的機會

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四周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勢力範圍的感覺,而這種靠近身體的勢力範圍內,通常隻能允許親近之人接近。如果允許別人進入你的身體四周一定範圍中,就會有種已經承認和對方有親近關係的錯覺,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同的。

此外,某雜誌中刊登過這麼一則標題,就是“手放在你肩膀,我們已是情侶”。的確,本來一對陌生的男女,隻要能把手放在對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離就會一下子縮短,有時瞬間就成為情侶的關係。推銷員就常用這種方法,他們經常一邊談話,一邊很自然地移動位置,挨到顧客身旁。

因此,隻要你想與交往的對象及早建立親密關係,就應製造出自然接近對方身體的機會。

(2)對初次見麵的人,最好坐在對方旁邊的位置

每個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見麵的人對麵談話,真是一件不好受的事。這是因為兩人的視線極易相遇,而導致兩人之間的緊張感增加。

一位富豪曾經談起,如果有他不願意借給錢的人向他借錢,他就會和他麵對麵交談。因為這樣談話會使對方緊張而不敢亂開口,即使借給了他也不敢不還,而相反借錢不還的,都是坐旁邊位置談話的人。

與人交談時坐在旁邊的位置,自然就會輕鬆下來,這是因為不必一直意識到對方的視線,而隻在必要時看他的視線即可。通常,比較重要的見麵,都會為了使對方不緊張,並且令對方說出真心話而使用了各種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室內放一盆花,使能有一個讓他轉移視線的對象。另外,就是坐在對方旁邊的位置與之交談,對親近感的增加很有幫助。

(3)見麵時間長不如見麵次數多

在人際關係方麵,使對方產生親近感,也就是給予對方好印象的基本條件。而要滿足這項條件,利用“分散效果”,可說是給對方強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長時間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際關係較穩固,但實際上,這種關係如不加以持續,那麼兩者之間的交情就會愈來愈淡,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譬如有人問你:“你和某人的關係如何?”而你回答:“我見過一次”和“偶爾會見麵”,那麼給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見”這個回答就更不同了。道理顯而易見,見麵的次數和兩人之間的親近度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