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關心體貼,同事交往重情感(2)(2 / 3)

又例如,一個同事請你就一個遞給客戶的計劃書提點意見,怎麼辦?切勿立刻批評這個計劃書!應該想想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吧!

反過來問他,他擬定原本計劃的因由,了解了他心目中的目標行動,仔細地分析,然後再取長補短,提出更有幫助的辦法來。

總之,你的目標是說服同事你是想幫他一把的,而非指出他的過錯。當他解除了保護罩,這樣,你才有機會去幫助對方,和間接消弭了同事與上司間的火藥味。最終,你自會贏得“有領導才華”的美譽,受到上下的歡迎。

5疑心勿重,信己信人

懷疑,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一種心態。正常的懷疑是與輕信和盲從相對立的,是人們的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馬克思在回答女兒的問題:“你最喜歡的格言是什麼”時,就寫道:

“懷疑一切!”懷疑意味著對傳統和成見的反叛,是通向智慧和科學的必經之路。

但是“物極必反”,如果懷疑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對一切事物都持不信任態度,很輕易地就動了懷疑之心,終日疑神疑鬼,就會形成一種病態心理,不但妨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友誼,還會平添許多憂愁和煩惱,甚至引起病變,損害身心健康。

從醫學的眼光看,懷疑這種精神狀態能夠刺激腦垂體,打亂腺素的正常分泌,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各種疾病乘虛而入。由多疑引發的病症很多,例如頭暈眼花、胸悶心悸、腰背疼痛、惡心嘔吐、失眠健忘等,嚴重的還可能發展成神經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病態的多疑症,根據其在患者身上的不同表現,可以劃分為若幹類型。

(1)自我多疑型。這種人基於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和身體疑慮重重,惶惶不可終日。在學習和工作中稍遇困難,便悲觀失望,懷疑自己腦子太笨,能力太差,認為自己不是幹這種事的“料”,縮手縮腳,不敢勇敢地去嚐試,結果錯過時機,誤了大事。平時身體稍有不適,便胡亂猜疑,咳嗽幾聲,就以為患了肺病;偶然食欲不佳,就認為是得了肝炎;頭痛腦熱,就懷疑是腫瘤作怪。這種人把主要精力都用來猜疑自身的“噩運”,無法投入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也無法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體。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認為能力低下不敢放手工作,不僅無所成就,能力也因得不到鍛煉而日漸衰退;認為疾病纏身,無法痊愈,種種病象也隨之而來。

這種人其實是跟自己過不去,自討苦吃。要解除他們的不健康心理狀態,須要幫助他們清醒客觀地看待自己,指出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他們的成績,使之樹立足夠的自信。對於身體狀況也應科學地分析,有病治病,無病則解除疑慮,不切實際地捕風捉影對人對己都不會有好處。

(2)環境多疑型。

這種人基於對旁人的不信任和過度敏感,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盤算自己、要跟自己過不去。別人在聊天,就以為是說自己的壞話;別人在一起互相開玩笑,就把話往自己身上套,以為別人是在指桑罵槐,攻擊自己。這種人的心理與阿Q很相像。阿Q一方麵頭上有癩瘡疤,所以諱言禿,連光、亮之類的字眼也不許別人說;另一方麵又無端懷疑旁人,看到男女在一起說話,就以為人家“不正經”。疑心重的病人也是如此,既懷疑別人向自己耍陰謀、放冷眼,又認定旁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是肮髒齷齪的。這種心態的人,不但自己會妄想成病,還常常攪得周圍不得安寧。

對於這種疑心病患者,最好發揮集體的力量,家人、同事、朋友,大家一起從心理上開導他,從生活上關心他,從行動上感化他,一方麵,幫助他樹立自信;一方麵使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確立對他人的信任,從而放棄偏見,建立起真誠。

6寬容:冤家宜解不宜結

人與人之間,或許會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辦公室裏,這種仇恨一般不至於達到那種地步。

畢竟是同事,都在為著同一家單位而工作,隻要矛盾並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境況,總是可以化解的。記住:敵意是一點一點增加的,也可以一點一點削弱。中國有句老話:冤仇宜解不宜結。同在一家公司謀生,低頭不見抬頭見,還是少結冤家比較有利於你自己。不過,化解敵意也需要技巧。

與你關係最密切的拍檔,心底裏原來對你十分不滿。他不但對你冷漠得嚇人,有時甚至你跟他說話,他也不理不睬。有些關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問過,為什麼你的拍檔對你如此不滿?

可是,你究竟在什麼時候得罪了對方?連你自己也沒有一點頭緒。

你實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著對方問:“究竟有什麼不對呢?”但對方隻冷冷地回答:“沒有什麼不妥。”到了這個地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