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4.要和著裝的時間相協調。隻注重環境、場合、社會角色和自身條件而不顧時節變化的服飾穿戴,同樣也不好。比較得體的穿戴,在色彩的選擇上也應注意季節性。如春秋季節適合選中淺色調的服裝,如棕色、淺灰色等。冬季可以選偏深色的,如咖啡、藏青、深褐色等。夏裝可以選淡雅的絲棉織物。

微笑能打動人心

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管是說服別人還是作為被人說服的對象,千萬不要擺出一幅冷冰冰的麵孔。不論對方是誰,有怎樣的見解,如何讓人討厭,擺一幅冷麵孔總是無益的。所以,說話辦事的時候麵帶微笑才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才能夠打動人心。

微笑到底能產生多大的效果。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尼爾博士曾經發表過這樣的看法:“麵帶微笑的人,比起緊繃著臉孔的人,在經營、販賣、以及教育方麵,更容易獲得效果。微笑比繃緊的臉孔,藏有豐富的情報。”

在飛機起飛前一位乘客因吃藥向空姐要一杯水,空姐承諾在飛機進入平穩飛行狀態後會立刻把水送過來。但是飛機進入平穩飛行狀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空姐還沒有把水送來,那位乘客再次按響了服務鈴。一聽到鈴響,空姐立刻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失誤,便很快地端著一杯水來到那位乘客麵前,微笑著向乘客道歉:“先生,實在對不起,由於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但這位乘客並沒有接受她的解釋,並拿定主意要投訴這位服務員。

事後,為彌補自己的過失,這位空姐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都會麵帶微笑地詢問他是否需要水或其他服務。這位乘客都沒有理睬。飛機到達目的地之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意見登記薄給他送過去,空姐以為他會投訴她,但當所有乘客離開後,她打開一看發現,那位乘客這樣寫道:“在整個過程中,你表現出的真誠的歉意,特別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最終決定將投訴信寫成表揚信!你的服務質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機會,我還將乘坐你們的這趟航班。”據這位乘客說,在服務員第二次向他微笑時,他認為道歉是應該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在服務員第三次向他微笑時,他投訴的念頭有點動搖了,開始想原諒這個服務員工作中的疏忽;在服務員第四次向他微笑時,他已經徹底原諒了那個服務員;在服務員第五次向他微笑時,他開始懷疑自己先前要投訴的想法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所以最後在下飛機之前,這位乘客在意見登記簿上表揚了那個服務員的“優秀”服務。

這就是微笑的潛在力量,它可以使對方的心情由不滿到快樂,成功彌補工作服務中的疏忽。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高級助理查爾斯。史考伯曾經說過,他的微笑值100萬美金。這可能有些誇張,因為史考伯的成功是集性格、魅力和才能於一體。但他那動人的微笑確實讓人好感倍增。

培根有句名言:“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懸河更為可貴”。在人與人相處中,大家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期待:希望看到笑臉。對那些個性孤僻、表情冷漠之人,則總是避而遠之。因此,經常保持微笑的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廣闊的社交資源,總是在眾人之中保持著良好的個人口碑,自然他們會擁有成功的人生。朋友,如果你想擁有成功的人生,那麼,請從保持微笑開始!

有一位在證券交易所上班的先生叫劉鵬,他給人的感覺總是深沉而嚴肅,一天到晚人們很難在他臉上發現一絲笑容。他在這家單位工作了好多年,但不管是新同事還是老同事卻沒有一個能與他談得來的。他也沒有自己親密的朋友。他覺得自己孤獨而無聊,而別人則覺得他是個怪人。他的私人生活更是糟糕的一塌糊塗,與太太結婚都十多年了,日子過得枯燥而無味,兩人見了麵從沒有一些親切的招呼,更談不上親密無間的感情,甚至有時候就像兩個毫不相幹的人一樣。

他每天下班回家就是機械地吃飯與休息,這麼多年來,從他起床到離開家這段時間內,他很難得對自己的太太露出一絲微笑;也很少說上幾句話,家裏的生活沉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一天早晨,他照例洗臉、梳頭,開始一天上班前的準備事務。突然,他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繃得緊緊的臉孔,深沉得像古老的木乃伊,他嚇了一跳,心中開始不安,他想:這張如此古板的麵孔誰看了願意接近呢,他決心改變這種現狀,於是他就向自己說:親愛的,從今天起你必須要把自己這張深沉得像雷公爺似的臉孔放開,換成一張充滿微笑的麵孔,從這一刻就要開始。

這時,他的太大照例像往常一樣招呼他過去吃早餐,他立刻高興地回答:“我馬上來,親愛的,謝謝你天天費心為我做早餐。”說著便滿臉笑容地走了過去。誰知他的太太卻愣住了,半天沒反應過來。驚慌的目光在他臉上搜索了足足兩分鍾,最後終於高興地說:“哦。親愛的。今天是不是有喜事要降臨了。”劉鵬有點得意並有點不好意思地對太太說:“是的,親愛的,以後我們天天都生活在喜氣洋洋的日子裏。”

劉鵬愉快地吃過早飯,便興衝衝地去上班、走到電梯門口他微笑著對電梯員說:“早上好!”走到公司大門時他又微笑著對年輕的門衛說:“早,小夥子。”這樣直到走進自己的辦公室,他已經與好幾個人熱情地打過招呼。於是以後的每一天,他都是熱情的對待,同事們在詫異好奇中慢慢地接受了他並喜歡上了他。

不久他就發現每個人見到他時,都向他投來微笑。對那些來向他道“苦經”的人,他以關懷的、誠懇的態度聽他們訴苦,而無形中他們所認為苦惱的事變得容易解決了。

為他做助理的是個可愛的年輕人,那年輕人漸漸地對他有了好感。年輕人這樣告訴他說:他初來這間辦公室時,認為他是一個脾氣極壞的人,而最近一段時間來,他的看法已徹底地改變了,越來越富有人情味了。

於是,他也覺得自己跟過去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了,一個更快樂,更充實的人,擁有友誼及快樂而活得更加充實。他說:“微笑給我的財富太多了。”

這則故事中的主人公劉鵬,他的人生本來是陰沉、嚴肅而呆板的,隻因為自己對鏡反思,讓自己保持微笑,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家庭關係、同事關係、社會關係、自我心理……都變得格外晴朗愉快,而他的自己的付出僅僅是免費的微笑!

微笑常常比語言更有感染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際交往的高招,是人們富有人性的重要特征。微笑有助於人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有的心理學家甚至認為微笑是衡量一個人對周圍環境適應的尺度。所以,不管是講什麼樣的理,辦什麼事,一定要做足微笑的功夫。“巴掌不打笑臉人”,說話辦事的時候一定要麵帶微笑。人際交往中,善於用微笑創造讓人心情愉悅的環境,不僅可以增強別人對你的好感,還能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觀點,辦成你要辦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互補獲得對方的好感和喜愛

對一個人的好感一般來源於自己與他(她)在生活上的相似與互補,性情相投的人容易彼此獲得好感。

2000年,比爾。蓋茨把自己設定為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並將CEO一職讓位於鮑爾默。鮑爾默說,“比爾以其獨有的才華為產品和技術戰略調製配方,但是CEO的職責並不僅於此。我們達成默契,認為他應該集中精力完成這些別人無法完成的工作,而我則更為高效地扮演CEO的角色。”比爾。蓋茨和鮑爾默之間就形成了很好的能力互補,共同造就了微軟帝國的神話。

一個人在諸方麵發展是不平衡的,必然有所長和有所短,有優點也有缺點。一項事業,往往需要不同種類的人才,形成互補,才能處理好各方麵的事情。這就決定了能互補的人之間容易互相需要,互相喜歡。

心理學家對大學生進行了一係列調查,將一部分特征相似的大學生安排住在一起,而將另一部分特征相異的學生安排住在一起。一段時間後發現,特征相似的學生大多能夠彼此接受和喜歡,進而成為好友;而特征相異的學生盡管朝夕相處,但仍然很難相互喜歡並建立友誼。

大量事實研究都表明,價值體係、對象身份、社會背景和文化程度等的相似性均能影響到個人對他人的選擇,對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具有特殊的意義。那麼人為什麼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呢。

首先,人們都希望自己在態度上和大多數人保持一致,而類似或相符本身具有一種增強作用。人們在與其自身態度、價值觀相似的人交往時,互相發生爭辯的機會肯定會比較少,而且容易獲得他人的支持,而人們可以從他人的支持中獲得內心的穩定感。

其次,相似的人容易組成一個群體。人們試圖通過建立相似性的群體,以增強對外界反應的能力,保證反應的正確性。

再次,人在一個與自己相似的團體中活動,阻力會比較小,活動更容易進行。

所以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會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並和這樣的人交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還會發現,不僅特征相似的人會相互吸引,而且彼此之間差異較大的人也能夠建立較為親密的關係。這表明人不僅有認同的需要,也有從對方獲得自己所缺乏的東西的需要,這就是互補性。

互補性是指在需要、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和思想觀念等方麵存在差異的人,可以在活動中產生相互吸引的關係。當交往雙方的需要和滿足途徑正好成為互補關係時,就會產生強烈的互擇吸引力。

生活中的互補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交往中的一方能滿足另一方的某種需要或彌補某種短處,那麼前者就會對後者產生吸引力。如能力強、有某種特長、思維活躍的人對能力差、無特長、思維遲緩的人來說就具有吸引力。依賴性特別強的人願意和獨立的人在一起;脾氣暴躁的人和脾氣溫和的人能夠成為好朋友;支配型的人和服從型的人能夠結為秦晉之好,可以想象,如果兩個都是支配性的人結為夫妻,那家中必會硝煙四起……

互補的另一種情況是他人的某一特點滿足了一個人的理想,從而增加了其對這個人的喜歡程度。如一個看重學曆而自己又失去拿高學曆機會的人,會尤為看重高學曆的朋友等等。

總之,在人和人交往中,一定要懂得相似、互補的原理,懂得了這一心理策略,你就會在人際交往中找到知己,得到對方的好感和喜愛。